教育的陰謀

教育的陰謀

1 人贊了文章

智慧、勇敢和自由是權威的天敵。歷史的進程本質是新權威對舊權威的推翻,這三種品質是變革和進步的原料。

統治階級不希望這三種屬性被民間大眾所擁有。統治階級需要的是優秀的機器。學校是培養機器的機構。學術自由的前提是對維穩統治有利。

經過十幾年的教育,學生被系統化地削弱了這三種品質。

削弱智慧:在大學之前,學校施行應試教育,思考考試範圍以外的問題和參與考試以外的興趣活動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老師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培養標準思維,讓學生機械而重複地做大量題目,使得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欲被抹殺。而探索欲,是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開始,直接讓學生選擇一個專業,專業的劃分本質上是對不同功能機器的一個分類。一個完整的人,不應該僅僅是個醫生、廚師或者程序員,那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謀生的手段。大學沒有給予學生完整的靈魂和精神體系,僅僅是以極低的效率讓學生狹隘地接觸某一個領域的知識,把學生變成了功能單一的工具。

削弱勇敢:教育鼓勵服從,打壓反抗和冒險。學校只認可「聽話的好孩子」,一個學生好,前提是聽話。不符合學校行為標準的和思想標準的,統統被學校視為打壓對象。很多行為標準很不人道,比如男女不能單獨出現在陰暗角,在公共場合距離二十厘米;打下課鈴後可以去廁所,別的都不可以,午休也不可以;走廊教室內一律不許說話;不讓趴桌子休息;早晨必須大聲朗讀等等。在思想標準上,敢於質疑標準答案的,會被視為異類,沒有用標準方法答題的,即便得出答案一樣被批評。如果說和平年代還有集中營,那就是學校。所有敢於反抗的學生,一定不會好過,默默地,學生成為了權威的附庸,明明受到壓迫,還會騙自己這是老師對自己要求嚴格,醫學上這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電影《爆裂鼓手》的男主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男主的音樂老師逼死了同學被開除,男主竟然還有內疚感,於是再一次被音樂老師戲弄。

削弱自由:給學生灌輸死板、膚淺的價值觀。比如,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上大學;上了大學可以好好玩;上好大學一定幸福;老師、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你好;沒有學歷一定沒出息;與分數無關的都是沒用的;聽話、按部就班一定可以成功;公務員是最崇高的理想。這本質上和傳銷是一樣的。自由的人,是不受大眾價值觀束縛的,這樣才能施展拳腳,而被「正統」思想洗腦的人,他們是被牢牢捆住的綿羊。

學校不培養人才,僅僅有專業技能而沒有獨立思想的人算不上人才,充其量是工具。耶魯大學校長:「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培養靈魂和精神,而如今的教育是抹殺靈魂,僅僅培養技能,這是統治者希望的,因為智慧、勇敢和自由是屬於強者和未來統治者的品質。

推薦閱讀:

Doctor Diaspora
讀李鎮西和魏書生,探尋名師之路
時代變了,教育的方式也需要變了
教育名家|不做官不發財,一生都獻給勞苦大眾的晏陽初
中國基礎教育問題之我見

TAG:基礎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