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熱點 ▏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如何根除戾氣引追問

1輿情事件

近期,「校園暴力事件」再度受到輿論關注。

一是「女生因太邋遢引公憤,被5名女同學打耳光致其十級傷殘」。11月,重慶市榮昌區法院審理了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多名初中女學生共同毆打另一名女生蘭蘭,導致其傷殘。而這一事件的起因,竟是由於該被打學生在住校期間不注重個人衛生,從而引起同寢室其他女同學「公憤」,一起以打耳光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致其十級傷殘。

二是「江西一初三女生在校內被圍攻遭5耳光11腳」。12月1日,在撫順東鄉第二中學的學校走廊上,一名粉紅上衣女生多次抽打一名黃色外衣女生耳光,周圍圍滿了旁觀者,並不時起鬨,但並未有人上前制止。隨後人群中又先後衝出兩名女生對黃衣女生施以腳踹、拉扯頭髮等行為,並將其踹倒在地。整個過程中,黃衣女生被打5記耳光,被踢踹11腳,而打人女生不僅面露微笑,還時不時地回頭看圍觀的人。

2相關事件:2015年發生多起學生暴力事件

4月24日,某洗車車主稱,看到四五名中學女生對一名女生實施暴力,包括腳踹、扒上衣、內衣及揪其頭髮往鐵門上撞,雖然旁邊有諸多圍觀者拿手機拍照,但竟無一人上前阻止,且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聲「救命」。

6月8日晚,曾被同學欺凌四年的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後被送醫,卻被發現脾臟出血嚴重,最終經手術切除了其脾臟。

6月17日,在網上曝光的一個長達 3分40秒的視頻中,一白衣黑裙女生被10多個學生圍著,有兩名女生前後共朝其臉部扇了25巴掌.其中一名女孩動手時嘴裡還質問:「你不是說見我一次打我一次嗎?」

6月21日,江西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年齡都在12-16歲之間。同日,四川資陽樂至3名未成年少女對一女孩施暴,並拍攝照片,照片顯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圍,有兩女孩還對鏡頭擺剪刀手。

此外,從法制網輿情中心對2015年1月-5月發生的經媒體報道的40件校園暴力調查報告顯示,有75.0%的暴力事件發生在中學生之間,其中初中生佔比42.5%。比高中生佔比(32.5%)高出10個百分點。而大學生(15.0%)、職校生(7.5%)及小學生(2.5%)佔比較低。報告顯示,在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錢財糾紛」「情感糾葛」分別以17.5%和15.0%的佔比位列二、三位。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發,甚至出現因看不慣對方相貌、行為而產生欺侮、毆打等行為。

3熱門評論一覽

遏制校園暴力,家庭教育責無旁貸。

荊楚網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解決校園暴力最好的良藥,對於「問題孩子」,家長要耐心地與他們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獲得更多的正能量。

中國教育報評論指出,出現上述惡意行為,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是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如好好學習、要有禮貌等,卻沒有告訴他們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是違反道德底線甚至觸犯法律的。

學校需做好綜合預防及事後追責。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渴口中學教師楊啟峰認為,面對學生間發生並積聚的矛盾,學校和教師偏重於事後處置,而忽視了矛盾的排解和預防,以致為校園暴力埋下了導火索。因此,學校除了堅守立德樹人、以德化人的育人準則外,更要讓校園安全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變事後單項處置為事前綜合預防,及時排查和化解學生間的矛盾糾紛,引導學生理性、平和、友好地與人相處,切實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荊楚網表示,正是因為一些學校對校園暴力不以為意,甚至為躲避輿論的攻擊對施暴者包庇縱容,才導致校園暴力屢禁不止,愈演愈厲。對此,學校應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對施暴者予以一定的懲罰和教導,避免校園暴力悲劇再次發生。

來自社會的正面引導不能缺位。

楊啟峰指出,社會上知法犯法的現象層出不窮,導致部分學生對法律、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弱化。有時為吸引公眾眼球,部分媒體甚至無視社會責任和行業規範,肆意傳播暴力,助長了青少年的暴戾及歪風邪氣。希望社會能不斷屏蔽並清除暴力等社會「毒瘤」,凈化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綜合中國教育報、人民政協報、新華網、網易、荊楚網等報道

推薦閱讀:

暴力事件再揭美國種族問題傷疤
如何看待「退伍老兵和城管隊員」視頻中的對錯?
校園暴力事件究其本質是教育問題還是素質問題?
盤點校園霸凌十大校園暴力事件 向「校園霸凌」說NO ~~!
面對頻繁發生的醫生被砍的暴力事件,我們普通人還能做些什麼???

TAG:校園 | 校園暴力 | 暴力 | 暴力事件 | 輿情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