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客家武術

客家武術的主要流派有朱家教、鍾家教、李家教、岳家教、刁家教、流民教、劉鳳山派、崑崙拳,此外還流行劉家教、牛家教等。 [/h1][h1]客家武術為南拳流派拳種,特點為動作靈活多變,發勁快速有力、擅發短勁,含胸蓄氣,步型多為半馬步、小弓步、小馬步。步法以跟步、墊步為主,跌打滾翻動作多,手腳配合,講究實用。器械使用多為棍、桿、雙刀、鐵尺、色、勾、鐮、卡頭、大刀等。 岳家教: 岳家教,源自岳家拳,是宋代岳飛留下來的拳術,後來傳到福建龍山縣石橋頭西山的和尚,和尚將岳家拳傳給黃英道人,黃英道人的徒弟肖世泰,是江西省太和縣映陽圩人氏,他將岳家拳傳給梅縣槐崗鄉人黃春樓。 晚清年間,黃春樓到江西經商,從師肖世泰學得岳家拳後,回到原籍梅縣程江鄉槐崗村,傳授給黃玉汀。民國初年,黃春樓前往印尼開辦天然國術館。 黃玉汀從黃春樓師傅那裡,學得拳技後,在梅縣開設中華國術館,自己任主任,設館授徒。 岳家教在梅縣較為流行。同時遠播印尼一帶,黃春樓生前在印尼著有《岳家拳術書稿》。 岳家教的拳術理論有三催、五合、八法、十要求。 三催:是手催,要求手法靈活快速,使對方迅雷不及掩耳; 身催:是身法躲閃靈活,使對方捉摸不定; 步催;是進退神速,左閃右突,使對方撲逆迷離。 五合:是心與眼合;眼與手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和下融合貫通,一氣呵成,方稱上乘功夫。 八闔:是指沉、托、分、閉、起、頓、吞、吐八。 十要求:是接線員身、馬、眼、力、活、脫、跟、軟、硬、成十個字。 身要求身樁要平正; 馬馬步要穩固; 眼眼光要銳利; 力勁力要充沛; 活頭腦要靈活; 脫臨危要解脫; 跟搏鬥要跟進; 軟動力要軟化; 硬出拳有硬功; 成練功要大成。 岳家教的特點:不用挑手、不用腿擊、不用雙拳雙掌及時睜出來,而多用掌法,拳法。 攻擊敵人以正胸為鵠的。有時亦從側鋒插入,敵未動時我不動,敵欲動時我即動。拳式手手皆不離雙推手法。 掌法要訣是:氣自丹田過,全動注掌心,按實始用力,吐氣開聲,宜朝上起,緊逼短馬,三字沾、按、吐都用小天星。 拳械內容: 拳術套路:一盤珠,儒拳 器械套路:岳家棍,傅家棍,三指鈀,鐵勾,雙刀,板凳。 對拆套路:徒手對刀、板凳對棍、八人操,棍對棍。 岳家教的練功方法,主要有三種;是圈圓用,進退步和百日勁。 朱家教:相傳朱家教拳術的流傳,始於太平天國失敗後,當時身懷絕技的有志之士,為避免清廷官府的追捕,埋名改姓,四海為家,傳授武藝,積蓄力量,再興義旗,為反清作準備,他們所授的拳術,定為朱家拳,寓有懷念朱洪武之意。 另一說,朱家教屬廣東客家拳。 朱家教流行於五華、梅縣、紫金、汕頭、興寧等地。 朱家教的風格特點:朱家教屬於硬橋,高中馬類型,勁力以擒、挪、揸、捉、吞、吐、浮、沉為學習法則;拳法敏捷,手法有滑、脫、虛、挑、扣、劈等,變化無窮;掌法有雙單掌、挑掛掌、穿揚掌、曲直搖手掌,並西抹乒,攻守兼備。 朱家教歌訣: 身子往下望,上肢直要正,頭懸而頂墜,肩又墜肘, 兩手虎口圓,胸空宣背緊,勁發在右腳,左腳褲胯上, 兩膝相抱行,變化似閃電,氣自貫精神,兩目炯有神, 手出於眉平,後手緊肋貼,心靜行氣和,吊氣在丹田, 出步去如虎,轉身似猿猴,擺變如雄鷹,兩足貼地堂。 朱家教拳械: 汕頭方面拳術有:(1)粗五項;(2)幼五項;(3)七星步;(4)對手;(5)鳳爪三角掌;(6)和手 梅州方面拳術有:(1)百日早;(2)直搖手;(3)曲搖手;(4)上棟膝拳器械:十八排點棍、對拆有對拳。劉鳳山派: 劉鳳山派創始人劉鳳山是大埔縣坡頭坑人氏,約生於清中葉,距今兩百餘年之久,從小練習武藝,闖蕩江湖,以賣葯和授徒為生,在潮州有名的開元寺授徒,收了不少徒弟,在授徒過程中,形成了劉鳳山拳派。 劉鳳山派的拳法,流行於梅縣、大埔、潮州、豐順、澄海等地,尤以水上居民較為普及。 劉鳳山派的風格特點:其拳法:能開、能合、能展、能伸,變化性強,在地方窄小處,則短橋短馬,小沖小打;在地方寬闊處,則長橋、大馬橫衝直撞,進攻時跟進緊迫,左右開攻,防守時,內撥手,單鞭劈掌,連消帶打。 拳械內容:大埔縣劉鳳山派的拳術套路十四套,器械套路十二套,對拆套路九套。 拳術套路(名稱):(1)練頸(2)歸心(3)移牆(4)盤雅(5)四門(6)中盤(7)長鋒(8)虎尾(9)纏師(10)五虎下山(11)美女照鏡(12)黑虎(13)黑虎練頭(14)翠子登潭(15)醉八仙(16)彪指連環 器械套路(名稱)(1)雙鐵尺(2)單鐵尺(3)雙刀(4)勾鐮槍(5)藤牌單刀(6)雙頭棍(7)單頭棍(8)十八木(9)大鈀(10)雙劍(11)單劍(12)大馬刀(13)護手雙刀(14)凳花 對拆套路(名稱):(1)對樁拆(2)四門拆(3)盤雅拆(4)鈀對騰牌刀(5)棍對騰牌刀(6)鐵尺對騰牌刀(7)棍對凳(8)鈀對凳(9)鐮對騰牌刀 崑崙拳: 崑崙拳是舊時由一位走江湖的黃輝龍老師傅傳授,黃師傅原籍山東省省濟南市人,年齡雖已60多歲,但他白天奔跑市、鎮、鄉村賣葯,晚上傳授技藝,由於當時官府有禁武令,傳藝只好閉門偷偷摸摸地進行,三更起練,五更收場,以免招禍,故傳習的人數不多。 解放後,崑崙拳得以新生,建國以來在豐順傳授崑崙拳的有丘展華師傅。 崑崙拳流傳豐順、揭陽、揭西,近年來深圳、珠海兩市均有傳人。 崑崙拳的風格特點:眼巧、心靈隨變化,要求練習者,攻擊時兇猛、刁滑,講究吞、吐、浮、沉,每發招出手均要向對手要害部位攻擊,樁馬較高,發招呼氣收招吸氣。 崑崙拳的拳術套路:(1)衛士壩關(2)回門八打(3)八掛(4)九滾十八打(5)地躺(6)虎豹雙刑(7)喜鵲雙枝(8)二度梅 器械套路:(1)槍(2)單刀(3)春秋刀(4)板凳(5)劍(6)戟(7)勾鐮槍(8)條棍(單頭)(9)雙頭棍:烏龍棍、步步連棍、綠竹棍、龍鳳棍(10)匕首(11)耙頭(12)九節鞭(13)三蘆棍(14)雙刀(15)鐵尺 雙打套路:(1)空手對打(2)短棍對打 (3)雙刀對打 (4)棍對板凳 客家武術(五) 時間:2003-7-10 13:22:46 文章來源:廣東汕尾網 編輯:漠月 瀏覽次數:163 流民拳械: (一)淵源、人物分布。 相傳流民拳始於長江以北,身懷絕技之人被官府追捕,南逃有志之士,到處奔流。由北向南、由東向西,變化演變成為有南方特色的地方拳種。因是出逃流民所教,而形成另一種風格的地方拳種流民拳。 梅州市五華縣所流傳的流民拳,據說在晚清時期,由袁壽士傳給陳亞九夫婦,由其兩人發展創編,苦練有成。因此,流民拳流傳下來。 (二)風格、特點和內容。 流民拳的特點,只有拳術對摺,與短兵器鐵尺、長兵器的槍。拳法多用箭拳、切掌、馬指手,在步法上有四平大馬,丁馬步、方步、蝶步;在身法上以低馬之尖為主,步法上要求穩健紮實,左右變化多端,動作都是剛柔相濟,以柔帶剛,守攻兼備。 流民拳歌決---百花錯拳 練拳歌訣: 流民拳出昆崙山,百花錯拳藏機關, 錯中將錯錯中錯,天王托塔穩如山, 金雞獨立成戰架,進退剛柔步連環, 節速虛實靈活用,彈劈橫掃崩纏沖, 挑割勾斬坐蓮法,練慢戰緊莫放鬆, 金猴乞食成秘訣,仙女開弓手應側, 刀劈華山快如電,九斬九飛左右連, 烏鴉曬翅轉八掛,飛時對打手要狠。 (三)練功方法 流民拳的練功方法:主要有蹲馬、切掌手跳躍進退步,蹲馬的目的,是練習下盤穩固。練習的方法與南拳相似,先蹲馬步式,身要正、胸要含、背要撥、步要平穩,後扎弓箭步、進退步和跳躍步,切掌手的目的,是練習掌勁有力量。 (四)百花錯拳套路、特點 套路:(1)天王托塔(2)過機手(3)箭新(4)龍車水(5)三刀掌(6)烏指手(7)反掌沖拳(8)朱家炮手(9)前沖拳(10)杈手(11)觀音坐蓮(12)美女照鏡(13)鍋底抽薪(14)鯽魚扁背(15)雄鷹展翅(16)頗掌飛肘(17)金雞獨立(18)割掌彈踢(19)抨勾搭肉(20)尖刀見血(21)金猴搶食(22)比佳猴調情(23)仙女拉弓(24)刀劈華山(25)飛踢右沖拳(26)倒沖炮拳(27)九斬手(28)利刀削竹(29)九飛指(30)烏鴉曬翅(31)眠樁(原名老妓開膳)(32)陰陽八八卦掌(33)飛肘(34)單刀直入(35)挑擊(36)左西右撥(37)上步彈踢(38)滿天星(39)螺絲拳(40)黃蜂卷巢(41)收樁(立正) 兩拳在腰側,拳心向上 特點:著重於拳、掌的吸沖及橋的穿、粘、封以步帶腰,發腰勁,一虛一實,一柔一剛,剛柔並齊結合為主。 (五)七片梅花槍套路 特點:低步馬,槍法密集,勇猛辣剛強。 套路動作名稱: 槍法歌訣: 手執金槍把崑崙,蜻蜓點水連朝陽, 鎖猴尖槍陰陽割,揀箭邊掃鎖挑槍。 排攔拿扎架迴轉,盾橫厘撥擋迫連 絞穩妥撈月抽槍則,步行如飛川雲切。 槍法順演: (1)蜻蜓點水(2)單鳳朝陽(3)鎖猴尖槍(4)陰陽割槍(5)左右邊槍(6)銼槍(7)掃槍(8)攔槍(9)扎槍(10)拿槍(11)架槍(12)回馬槍(13)回頭槍(14)箭槍(15)盾槍(16)排槍(17)趟雲撥槍(18)前沖槍(19)左右擋槍(20)海底撈月(21)泰山壓項(22)橫掃(23)鞭掃(24)平半箭槍(25)沉槍(26)左右迫槍(27)絞槍(28)卧虎(29)削槍(30)挑槍(31)勁槍(32)厘槍(33)八字槍花(34)西牛望月(35)架槍(36)嫦娥射月(37)風捲殘雲(38)收槍
推薦閱讀:

太極散手的對抗訓練(三)接手訓練
峨嵋武術
從八極拳架的訓練看武術圈的迷失
傳說失傳的八卦六十四掌 即學即用的地表最強扇巴掌技術
峨眉武術==60歲晨勃:教你幾招(之二)

TAG:武術 |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