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代商,不只是改朝換代,而是一次社會大轉型

一、先周時期

周人祖先,最早名后稷,在堯舜時期,是定居在山西南部的小部落。從事農耕,混居於華夷之間,常受外族侵擾。到了公劉時期,由晉南遷至陝西東部,從新整頓了部族組織,回復了農耕生產,發展了交通運輸,建立了武裝力量,開始強大起來。在《詩經》大雅篇中有一篇專門寫的是公劉當時的社會情況,稱讚公劉「匪絕匪康,乃埸乃乃倉,及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後來到了古亶父時,又西渡渭水,建國與岐山之下。《詩經》上說「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隸及胥宇」。這時周部落與羌族姜姓部族結成姻眷,共同進行反抗商朝的活動。之後他的兒子季歷與他的孫子姬昌完全實行古公的策略,注意聯絡羌族的一些小部落,這些部落,「大者畏其威,小者懷其德」。使這些部落心悅誠服,伺殷商之隙,發動進攻商朝,建立周國。在周文王時,就曾出兵殲滅了商的屬國——黎,在《尚書》中曾有西伯戡黎一篇。這件事引起商的大臣祖伊的恐懼,奔告於王。當時是殷商最後一位王,名叫紂,他體力智能都很出眾,他的辯才足以駁回所有的勸告,口才足以掩飾自己的過失,但他在位期間對百姓橫徵暴斂,窮奢極欲,聲色犬馬,縱情酒色,濫施酷刑。所以他聽到祖伊的話,毫不在意的回答說「我生不有命在天」能把我怎麼樣?在這種情況下,他還用全國之力,討伐東夷。東夷雖被打敗,但商朝的軍事實力損失也相當巨大。

周朝經歷古公、季歷、文王等君主的長期準備,到公元前1246年即武王13年大會諸侯於孟津,昭告天下,曆數紂王的罪惡,闡明徵討商政權的意義,號召全軍將士,順天刑罰,當時應召參戰的諸侯不少於800。

二、武王伐紂

孟津之盟,對商政權又是一次嚴重的告誡。還希望商紂能翻然改悟,不想就此滅掉商朝。也由於大邑商實力還很強大,不想因此喪失自己的政治優勢。但孟津之盟後,商紂王依仗天命,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的殘害反對自己的人,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兩大酷刑:一是他因拒淫,殺一女二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紂愈淫亂不止,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並脯鄂侯。一是據諫剖心,紂王淫亂不止,比干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太師少師乃持其祭祀樂器奔周。商紂眾叛親離,成了獨夫民賊。

於是在公元1206年,武王出兵攻佔商之郊區牧野,當時兵車300乘,精銳戰士3000人,及盟軍庸、盧、彭、濮、蜀、羌、微、髳八個部族之師共45000人。紂王出動了70萬士兵應戰。政府軍是反殷聯軍的近12倍。如果政府軍隊沒有發生倒戈現象,反殷聯軍的失敗是無疑的,但是就在作戰前夕,紂王70萬前途倒戈,紂軍大敗,紂奔回鹿台,自焚而死。

武王克商後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將東土遺民成族遷到陝西,強幹弱枝,也使東土人才為周所用。其次是周人在殷商舊地容忍商王室的殘餘勢力繼續存在,立王子武庚祿父俾守商祀,建武王弟管叔於東,蔡叔、霍叔於西,駐守三支屯戍的周軍,稱為三監。

武王克商後二年,因病逝世,立子成王為帝。鑒於成王年幼,命三弟周公旦全權攝政。武庚聯絡管叔乘機煽惑,當時東方舊殷勢力一是俱起,反叛者計有三監,殷、奄、淮夷,徐戎等。

三、周公東征

在武王克商第二年,突然病逝,於是武庚在殷都發動叛亂,規模很大,其影響也是很大的。他造出「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的謠言,拉攏三監和他一同造反,又鼓動親商的舊部族,如奄和淮夷,統稱為殷頑民,勢力直至東海沿岸。當時攝政的周公決定東征,挽救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當時周室的中央政府和各國的國君和大臣都認為反叛的勢力很大,東征有很大困難,要求周公違背龜卜的指示,停止東征。於是周公以攝政的名義,發布了《大誥》駁斥了困難很大,停止東征的說法,勸導他們同心協力去平定叛亂,統一東征的思想。然後,派出自己的兒子伯禽和太子望的兒子呂伋率姬姓和姜姓的重要師團先行東征,深入到奄和淮夷,並答應他們就地建國。然後周公和召公,傾盡全國之力進行東征。經歷三年的戰爭,他們平定了武庚及三監之亂,殺死管叔,貶走了蔡叔和霍叔。武庚逃向北方,召公率師追擊,在易水之濱殺死了武庚,隨即在此建立了燕國,擴大了召公的封邑。另外原來的殷國大邑商也由周公派他的小弟康叔攜由周遷至殷的武裝移民建立衛國,發表了著名的《康詔》,再三告誡康叔儘力講求治國之道,愛護人民,要使本國人民「作新民」。同時告誡康叔要用德政感化殷民。並告誡康叔「惟命不常,你不要放鬆警械,要明確你的職責和使命,審慎你的聽聞,用來安治你的百姓」。

與此同時,還在衛國之南,封微子繼承殷的先王建立了宋國。

這樣經過三年的時間,平定了遺民的叛亂,在大邑商及其周圍先後建立了衛、宋、魯、齊、蔡、燕等六個諸侯國,而統帥周公在洛邑附近,建立了鞏固西周的通知基地,稱之為成國。與陝西鎬京並稱二都,直至平王東遷。

四、社會大轉型

1.從部族奴隸制到封建帝國

殷商時期是普遍地聚族而居,世代相傳。商王統屬著許多部族和他們的君長,他們對商王的主要任務,就是當商王需要時,派出軍隊,聽從商王的指揮,進行作戰。這些君長大體上是被征服的部落或震於商朝的威勢而自願歸附的部落,這些部族與王畿內部族是同一民族,或原來雖不屬於同一民族,而是被商人同化了的,所以他們對商朝的保衛十分頑強,被稱為殷頑民。所以周公東征後,審時度勢,不得不將原來的部族打亂,如把殷舊都及王畿之地封給小弟康叔,當時把周族的大路、少帛、靖筏、旗旌、大呂等部族及殷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等部族封給康叔,建立衛國。同時命以伯禽攜周族的大路、大旗,璜,繁弱及殷六族,條氏,徐氏,肖氏,索氏,長勺氏,民勺氏,在東方建立魯國。所以當時分封的諸侯國都是地域性的多部落混合體,這樣周公又作了《多士》《多方》《立政》《周官》等篇文告闡述了由部族奴隸制到封建帝國的轉型。

2.從神權政治到民為邦本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商王把持著對天神、地袛的祭祀權,壟斷占卜權。所以王就認為他是神的代言人,或者是人與神的統一體。所以在武王伐紂的太誓中首先指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民本思想來駁斥迷信天地及鬼神的謬論,後來在封建諸侯時也多次告誡「唯命不於常」,強調天命糜長,唯德是依,治理國家要明德慎刑,所以在《尚書》最後幾章專門寫了周公的治理國家的理念。

經過打碎部族,部族間的長期交融,加之政府提倡以德化民,氏族間的界限逐漸消失,同意形成了一個講求文明禮貌的華夏族。

3.制禮作樂,倡導人文,發展文化

周公東征後,打碎了原來的部族制,施行了分封制,這樣就是社會更加地域化,階層化。如何進行管理,周公設置了管理公共事務的官僚制度,同時制禮作樂,教化人民。

禮就是明確人的身份,對其行為有所節制,使各等級身份各安其位。所以以後如孔子的自白: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這個規矩就是禮,禮是人的一生都要遵守的。另外又制定了禮儀,這就是各階層之間交往的程序,她規定人在生長過程中要施行的程序如冠禮、婚禮、祭禮、葬禮等。

周公除制定禮制之外,還按詩經各章,製作音樂和舞蹈,如七月是描寫周的發源地*地人民的生活,關雎是描寫青年男女間的戀情,這些詩選配自己的音樂,雅頌亦各得其所,使人民更加歡快與團結,所以孔子教育他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在政府的提倡下,人文主義開始盛行,逐漸形成了人的幾種美德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等,西周社會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孔子也說「周鑒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所以說西周開國八百年的基業,肇華夏意識端倪,創華夏文化本體,這種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作者完成於87歲生日)

(作者系秦皇島市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第一任會長,民進秦皇島市委員會原主委)


推薦閱讀:

民企轉型高科技要靠「三流」
社會轉型時期如何確立「法律信仰」
傳統銀行網點的轉型之路
山西發展大檢視——全省轉型跨越大觀摩之成果篇
變重、變輕、變實 三大白電巨頭轉型路不同

TAG:社會 | 西周 | 改朝換代 | 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