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奧運與政治

奧運與政治在1896年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之時,人們希望能將其辦成促進世界和諧、弘揚體育精神的盛會。然而,幾乎從一開始,奧運會就成為了各類政治活動的舞台。與體育相伴的是戰爭、有時還有暴力的干擾。事實上,抵制參賽等種種政治活動始終貫穿在奧運會百年歷史中。以下是歷屆奧運會所經歷的重大政治事件:(由Beckey Bright編輯整理)1908年,倫敦--當時控制著芬蘭的俄國拒絕讓芬蘭運動員單獨計算獎牌數量、也不讓他們舉芬蘭國旗。結果芬蘭運動員在沒有國旗引導的情況下入場。1916年,柏林--奧運會因一戰取消。1920年,安特衛普--宣誓儀式和象徵五大洲聯合在一起的五環旗首次亮相奧運會。 奧運會理念是歡迎所有國家都來參加奧運會,但當時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匈牙利不在受邀之列;剛成立不久的蘇聯則放棄參賽。1928年,阿姆斯特丹--在一戰後,德國首次被允許參加奧運會。女性也首次被允許參加田徑項目的比賽,儘管這一決定遭到了教皇庇護九世(Pope Pius IX)的反對。1932年,洛杉磯--芬蘭的奧運英雄努爾米(Paavo Nurmi)被剝奪參賽資格,原因是他被認定為職業運動員。義大利奧運金牌得主貝卡利(Luigi Beccali)在領獎台上行了個法西斯舉手禮。1936年,柏林--在希特勒(Hitler)1933年上台後,國際奧委會(IOC)曾威脅要更換主辦城市,但最終沒有這樣做。 這屆奧運會被納粹用做了展示其意識形態的平台。德國奧委會主席萊瓦爾德(Theodor Lewald)被撤職,原因是他祖母是猶太人。1940年和1944年--二戰期間奧運會停辦。1948年,倫敦--二戰期間的侵略者德國和日本未被邀請參加這屆奧運會,而蘇聯雖然受邀,卻選擇不來參加。捷克運動員普羅瓦茨尼科娃(Marie Provaznikova)賽後拒絕返回捷克,成為奧運會上從共產主義陣營叛逃的第一人。1956年,墨爾本--一場政治混戰。蘇聯在匈牙利宣布退出「華沙條約」後入侵該國。為對匈牙利表示支持,荷蘭和西班牙宣布退出奧運比賽。瑞士也宣布退出。奧運會期間,有45名匈牙利運動員叛逃。另外,為抗議英法在蘇伊士運河問題上的舉動,埃及、黎巴嫩和伊拉克拒絕參賽。1960年,羅馬--中國抵制了本屆奧運會,以抗議奧委會允許台灣運動員單獨參賽。1964年,東京--國際奧委會要求南非奧委會譴責體育運動中的種族隔離行為,但未獲後者響應。南非最終被擋在奧運會門外。1968年,墨西哥城--在奧運會開幕前僅10天的時候,墨西哥警察和士兵在距離主辦城市數英里的地方殺害了逾200名舉行抗議的民主人士。美國奧運獎牌得主湯米?史密斯(Tommie Smith)和約翰?卡洛斯(John Carlos)被逐出奧運會,原因是他們在領獎台上為黑人人權進行了無聲的抗議,而就在此前數月,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身亡。1972年,慕尼黑--在數個非洲國家威脅要抵制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收回了對羅得西亞的邀請。在比賽當中,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綁架並殺害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和教練員,他們以此要求釋放234名巴勒斯坦人。在停賽一天後,比賽恢復。但以色列代表團剩餘運動員及其他一些運動員退出了比賽。以色列隨後發起了一系列針對綁架策劃者的空襲以及暗殺行動。1976年,蒙特利爾--為抗議國際奧委會未能阻止紐西蘭橄欖球隊訪問南非,26個非洲國家聯合抵制了本屆奧運會。由於未能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賽,台灣代表團退出比賽。有關東德運動員使用違禁藥品的指控也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1980年,莫斯科--這是奧林匹克歷史上抵制參賽國最多的一屆,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共有60多個國家和美國一道拒絕參加這屆奧運會。15個國家在開幕式上舉著奧運會會旗而非本國國旗進入會場,以示抗議。1984年,洛杉磯--蘇聯、古巴、東歐國家抵制了這屆奧運會,並在後來自己組織了友誼賽。伊朗和利比亞也以其他政治問題為由拒絕參賽。台灣以中國台北的名義重返奧運會,中國大陸也在1952年之後首次亮相奧運會。1988年,漢城--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韓國在奧運會開幕前舉行了首次民主選舉。國際奧委會拒絕了朝鮮提出的聯合舉辦奧運會的申請。作為回應,朝鮮抵制了這屆奧運會。古巴、尼加拉瓜為表支持也沒有參加比賽。1992年,巴塞羅納--統一後的德國在一面國旗下參賽,這也是1964年以來的首次。商業矛盾取代政治矛盾成為當屆焦點:銳步是美國奧運代表團贊助商,但在頒獎儀式上,一些與耐克簽約的運動員用美國國旗遮蓋住了領獎服上的銳步商標。1996年,亞特蘭大--兩名古巴拳擊運動員在奧運會開幕後不久叛逃。奧林匹克公園發生爆炸事件,導致一人死亡。保安員理查德?朱維爾(Richard Jewel)因此受到指控,但最終被判無罪釋放。2008年,北京--西藏發生的暴力反政府抗議活動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國人權記錄、新聞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問題上。為抗議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做法,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辭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藝術顧問之職。七名古巴足球運動員在佛羅里達州參加奧運會資格賽期間叛逃。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句話?
你如何評價財新傳媒主編王爍說的「不滿歸不滿,現在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這句話?
普京簽署的要俄羅斯2024年前躋身全球五大經濟體的總統令能實現嗎?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