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奏編鐘、學拓碑、識中藥,山東大學有個中華文化體驗館</P><P>今日讀詩學禮 明朝傳道授業(讓傳統文化活起來)</P>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16日 12 版)

圖為學生和來賓在體驗館感受傳統文化。資料圖片製圖:李姿閱螺螄殼裡做道場——方寸之地體驗百餘個傳統文化項目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這首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傳誦千古,道盡飲茶之妙。3月13日,記者走進山東大學中華文化體驗館,在「千年茶韻」板塊的牆上,寫著這首詩。環繞著茶席,還擺放著製作考究的十幾個小銅人,依次展示著萎凋、殺青、揉捻、發酵等制茶過程。來客品茗於此,抬眼處,詩味盡入茶中。這樣的設計,在體驗館俯拾即是,處處得傳統文化之趣。古代編鐘,大多數人只能在博物館遠觀。在這裡,你可以親手奏響這一古老樂器的模擬版,感受從春秋戰國時代傳來的宮商角徵羽。2013年,前來訪問的美國大學校長訪華團,就在這裡聆聽了古箏與編鐘合奏的美國民謠《鄉村路帶我回家》。這裡還有簡單易學的碑拓,頗具流行元素的剪紙、蛋雕藝術,即使是角落裡的一幅李時珍畫像,也被別出心裁地使用中草藥材拼貼而成,體驗者在這裡,幾乎每一步都有驚喜和收穫。2010年前後開始籌建的體驗館,是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的核心項目,由山東大學和國家漢辦共同建設,是目前國內高校首創的「一站式」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場館。體驗館原本為留學生和培訓孔子學院教師而建,沒料到的是,建成後受到了全校師生的喜愛,不少學生還成了這裡的志願服務者。一位即將奔赴西部支教的學生在體驗館學習後留言:「在此經歷了一次中華文化尋根之旅,今日讀詩學禮,他朝傳道授業,我們會把從這裡學到的知識和精神帶到支教的地方」。再過幾天,體驗館二期建設的成果「梨園華裳」「藝術擷英」「中醫養生」等全新板塊將投入體驗式文化教學。體驗館的建築面積達到2600平方米,內容分為哲學思想、傳統藝術以及民俗生活三個層面,包括孔子與儒家禮儀、書法、國畫、建築、京劇、武術、茶道、美食、碑拓版畫、剪紙等16個專題文化體驗區,共100多個體驗環節。聽起來地方不小,但對於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只能算是「方寸之地」,於是就有老教授戲稱體驗館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呈現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在意義與趣味間尋求均衡不過,傳統文化的體驗自然不能止於有趣,體驗館的建設者們還有著更大的夢想——在有意義與有意思之間努力達成一種均衡。貫穿於16個體驗區的是100多個「中華文化微課」。看看標題,就知道這些微課多有意思了:《仁者的叮嚀——生活與〈論語〉》《文化再生產——從碑拓到印刷術》《方寸間的大千世界——版畫上的世界文明》《孔府私房菜——孔府膳藝》《剪刀上的中國——藝術剪紙》。這些課程,都是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優化教育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設計,探索總結出來的。「四季茶席」是體驗館2014年研發的課程,「我們就是想把茶做成『藥引子』,綱舉目張,把茶席、茶具、茶禮融於體驗之中,通過互動向學生傳達中國文化四時輪轉的自然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以及健康時尚的中式生活理念」,授課老師王曉燕說。2014年,「四季茶席」課程走進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以及部分中學,頗受當地師生的喜愛。韓國慶一高中的卞昶友副校長懇請增加課程,並組織全校教師觀摩學習。書法、中藥、剪紙,這些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別說是外國人,不少中國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體驗館的主要設計者、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寧繼鳴表示,中國文化具有「日用而不知」的特點,是一種生活中的文化,蘊藏於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以茶為例,中國人雖愛茶,可若要細問起來,飲茶有哪些程式、禮儀及寓意,大多數人恐怕都說不明白。文化體驗,不僅要以趣味性吸引學生,更要把傳統文化講清楚說明白,將內化於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表現出來。這一理念得到了廣泛的稱讚和肯定。美國漢學家安樂哲參觀後表示:「生動活潑地呈現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元素。」講好中國故事——發揮大學在文化傳承中的引領作用「可近可親可學」,是體驗館的追求,「但距離真正實現這個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寧繼鳴坦言。建設之初,曾有學者建議體驗館以不同朝代為板塊,也有專家認為應以展示展覽為主。對於場館最終決定主打體驗,很多人並不看好。「籌建時,體驗館在高校中首開先河,沒有現成經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宏富,如何取捨是面臨的第一難題。課程如何設置、內容如何呈現,互動體驗如何實現,全憑自己摸索。」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馬曉樂說。「就在體驗館開館的前幾天,我們在一些板塊擺上不少相關書籍,因為在慣性思維下書籍被認為是傳統文化物化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後來我們意識到,體驗館不是圖書館,這樣做有違體驗二字,就趕緊把書撤下,重新布置。」說起過去走的彎路,設計者們很是感慨。更現實的還有成本問題。不少傳統文化產品並不便宜,怎樣既能不失格調又能有效控制成本?以古編鐘體驗區的漢畫像石圖案背景為例,這一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卻著實讓設計者費了不少腦筋。如果只是簡單的牆面圖畫,成本雖低,但缺少立體感,色彩也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使用較為理想的漆器等傳統工藝,則成本過高。經過反覆探索,最終決定採用硅藻泥這一現代家裝材料,成本低,效果也好。體驗館走過的這些路註定會成為後來者的寶貴經驗,今天,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無論是民間組織還是學術機構,對於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有著很多探索,也引來不少爭議。寧繼鳴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既要自信,堅信自身所具有獨特性和巨大價值。同時,也要避免固步自封和盲目自大,「我們在設計場館時,特別在門口醒目位置專門設置了世界人類文明的代表性符號,希望以這種方式告訴來賓,人類文明兼容並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13年12月,包括體驗館在內的「中華文化體驗模式創新與對外文化交流平台構建」項目高票入選首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組委會評價說:「該項目樹立了中外文明同時空的觀念,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共享,用國際話語講中國故事,加強了傳統文化的呈現力、詮釋力和影響力。」時至今日,體驗館仍在不斷完善和調整。「大學應該發揮在民族文化傳承和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在合適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部分較為成熟的內容和模塊打包輸出,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寧繼鳴多次表示體驗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講的故事很多,講故事的手法和思路需要與時俱進,文化體驗需要層出不窮的創意。
推薦閱讀:

浙江 傳統製造不傳統
傳統氣功知識綜述
「雙鉤書法」與「傳統毛筆字」的不同之處?
繼承與超越——對我國幼兒家庭傳統德育的思考
漢民族傳統服飾,你真的了解嗎?

TAG:大學 | 文化 | 體驗 | 傳統文化 | 明朝 | 傳統 | 中藥 | 中華 | 山東 | 中華文化 | 山東大學 | 詩學 | 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