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幅經典裸女圖,你以為你懂,其實……

許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張gif:

「旋轉的舞女」

日本flash設計師茅原伸幸(2003)

在一些人看來,圖中的女孩是順時針轉的;另一些人則覺得她在逆時針轉動;甚至有人覺得她一會兒順時針轉,一會逆時針轉。

有些所謂科普網站稱,你哪一側大腦更發達決定了你看到什麼圖像:右腦(負責創意)發達的人看到順時針旋轉,左腦(負責邏輯)發達看到逆時針旋轉。如果一會兒順著轉一會兒逆著轉,說明你兩側大腦都很發達,多半是個智商超群的傢伙。

我盯著「旋轉的舞女」看了五分鐘,最開始她逆時針轉,突然在某個時刻開始順時針轉,又在不知何時顛倒過來,如此反覆,不過多數情況下還是逆時針轉……

可我很清楚自己的智商有幾斤幾兩,自己肯定不是天才,那麼會不會是個顛三倒四,無法控制左右腦的傻子?

不用擔心,專門研究視錯覺(visual illusion)的科學家Arthur Shapiro和Niko Troje會告訴你,這種簡單粗暴的科普完全是一坨翔。在即將於明年出版的《牛津視錯覺手冊》里,他們探討了這個案例。

Shapiro說,舞女朝不同方向旋轉,涉及的理論遠比大腦半球發達論複雜。

不管你的腦子特別好使,還是一團漿糊,有種辦法可以讓你看清舞女旋轉的方向。

雖然舞女在不停旋轉,但它與視錯覺中的經典靜態圖像「納克方塊」一樣,都屬於可逆圖像。

「納克方塊」可以從兩種角度觀察:從上到下第三根橫線可以在相交垂直線的前面,也可以在後面。

用不同方式觀察可逆圖像,你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而改變觀察方式僅僅是一瞬間的事。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平面圖像的縱深度存在「不確定性」,大腦主動承擔了填補信息空缺的功能。

只要在舞者身上添加幾條輔助線,就能給大腦提供更多信息,幫助觀察者快速判斷旋轉的方向。

但這樣似乎有作弊嫌疑,其實人完全可以在不藉助輔助線的情況下,讓舞女改變旋轉方向。

首先,用手遮住圖像的上半部分,只留下舞女的支撐足和陰影。

接下來,想像自己所處的觀察位置。

如果你想讓她順時針轉,就設想自己所處的位置比舞者更高;逆時針轉,就設想自己所處的位置比較低。

最後,把手打開露出舞女全身。

是不是想讓她怎麼轉就怎麼轉了?

實際上,無論你眼中看到舞女朝哪個方向轉,都和左右腦哪個更發達無關。哪怕你一會兒看到她順著轉一會兒反著轉,也不能說明你更聰明或更傻。

這得從上世紀60年代的「裂腦人」實驗說起。當時治療癲癇病的方式是切割連接病人大腦半球的胼胝體(連接雙側大腦半球的神經纖維),防止一側半球的神經信號傳遞到另一側,導致左右互搏。

這樣一來,雖然大腦仍能接受並處理信息,但一側半球無法了解另一側的信息。美國加州大學生物系教授斯佩里對裂腦人進行了觀察和研究。

本來按理,病人無法說出位於他們視野左側的物體,因為負責處理圖像信息的是右腦,負責語言功能的是左腦。但有部分病人能辨認出左側圖像,這意味著人腦傳遞視覺系統有兩條通道,一是連接大腦圖像與語言處理區域的胼胝體,一是對運動和方向敏感的次皮質系統,而後者一般處於後台運行狀態,在胼胝體受損的情況下才會被喚醒。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舞女在順時針旋轉,這就與次皮質系統有關。大腦在遇到模糊的視覺信息時,負責畏懼、憤怒與恐慌情緒的次皮質系統會傾向於告訴大腦採用俯視角度——因為人類目力能及的威脅(比如野獸或蛇)多數在地面以上。

回到「納克方塊」,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從上往下看的?

是不是感覺漲姿勢了?

不過我有開始好奇,如果我更傾向於認為舞女在逆時針旋轉,說明我習慣於採用仰視角度看待事物,是不是意味著負責辨識威脅的次皮質系統不發達,更容易被蛇咬?

是這個道理嗎?

這是群好奇、好玩、好色的傢伙搗騰的微信號


推薦閱讀:

經典名言薈萃(1313)
幸福經典語句
圖薦:歷代名人.聖賢.經典名言集錦
經典翻領開衫
《孝經》經典名言名句及譯文

TAG: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