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新生兒初期限於運動機能和智力發展水平還談不上培養什麼生活習慣,然而過了10個月以後,特別是過了1周歲以後,就有必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了。1、睡眠根據嬰幼兒的月(年)齡培養孩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還要培養孩子能迅速入睡的習慣(不用拍、不用搖、不哭不鬧)。2、飲食注意培養孩子吃不同滋味和不同濃度食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自己拿勺吃飯,和飯後用專用餐巾擦嘴,飯前飯後洗手的習慣。3、衛生習慣根據不同的年齡和季節,給孩子養成按規定時間間隔洗澡、理髮、剪指(趾)甲的習慣。養成起床後和晚上上床前洗手、洗臉的習慣。

4、控制大小便的習慣小孩1歲前對腸的運動幾乎無知覺,大便的排泄不受主觀意志的控制,因此有人主張對不滿1周歲的嬰兒不進行大小便習慣的訓練。兒童1—1.5之間對排便逐漸有了較明確的意識,可以開始採用「接便法」培養孩子按時排便的習慣。多數1.5—2歲的孩子對大便的先兆和排泄有了更鮮明的意識。他們可能玩著玩著會突然停下來,並顯出不舒服的樣子。根據這些信號,父母們可以比較順利地讓孩子坐盆大便了。不過,真要做到在排便之前及時發出信號,把大便拉在廁所里或大人指定的地方,恐怕需要在2周歲以後,並且還需要經過一個訓練過程。關於訓練兒童大便,有位知名兒科醫生認為:兒童必須在自覺自愿、毫無外力強迫的情況下接受訓練。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順利完成訓練,而且以後一般不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問題。他主張父母建議孩子大小便時,要注意方式,要表揚和鼓勵;失敗了不採取責備態度。孩子不願坐下去不要強迫,想起來就讓他起來,一刻也不強留。這樣,小孩就會在條件成熟時,自覺自愿地控制大小便了。關於小便的控制,根據這位兒科醫生的理論,兒童一經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時,幾乎可以同時實現大小便的自禁。兒童到了3—3.5歲期間,無論從意識還是從體能的角度而言,都已具備同時實現大小便控制的條件。5、培養孩子自理和愛勞動的習慣大多數兒童從小就覺得自己穿衣、刷牙、掃地、收拾東西是令人激動興奮的事。兒童在1—1.5歲時,可試著自己脫衣服。2歲後學會了脫衣服,又學穿衣服,大約3歲後才會穿一些較簡單的衣服。4—5歲以後可讓孩子學系鞋帶、扣鈕扣。動齡兒童每次玩耍以後,父母都得給他們收撿東西,但最好父母也讓孩子參與這項工作,並且一邊收拾,一邊講玩耍以後要把東西收拾好的要求。這樣一來,孩子長到4—5歲就會養成隨手收撿玩過東西的好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幫大人拿東西,這時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是有好處的。6、培養孩子講禮貌的習慣教育兒童講禮貌,其根本方法不在於教他們說一聲「您好」或「謝謝」,而在於培養他們愛人的品質。假如兒童不能以友愛之心待人,就連最粗淺的禮貌也是學不會的。其次應防止兒童養成在陌生人面前不自然的心理。為此建議父母們在與孩子不認識的人交談時應將話題岔開,不要談孩子的事,不要給孩子造成緊張心理。重要的是,禮貌教育的環境本身應該是講禮貌的,孩子生長的家庭成員之間若能相互體諒,孩子就能學會體貼他人。家裡人都說「請」「謝謝」,孩子也會願意這樣說。有禮貌的家長才能搞好禮貌教育。相關:損害寶寶健康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何讓寶寶愛上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七種閱讀習慣注意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如何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如何讓上幼兒園的孩子交到朋友?怎樣培養孩子心理素質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應該怎麼做?


推薦閱讀:

6種「怪獸家長」害苦孩子
跟孩子講道理,這不是愛
嗯哼這孩子咋樣?
不想孩子未來做啃老族,3歲給零花錢真的不會太早!
 家教家風決定孩子的一生

TAG:生活 | 孩子 | 習慣 | 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