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閱讀的轉折點?十句話看2012出版業

2012,閱讀的轉折點十句話看2012出版業

2013年01月13日09:31來源:北京晨報

  2012,中國人的閱讀和出版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傳統閱讀的方式轉變向信息時代的數字閱讀,2012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這一年中,更多的數字閱讀平台出現,更多的內容也出現在數字閱讀平台。

  可以說,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有如此多的中國人在同時閱讀。公車、地鐵、乃至平常的道路上,隨處可見手持各種數字終端的人們在低頭閱讀。雖然有不少調查顯示,這些閱讀大多數都是休閑閱讀、時尚閱讀,很少有經典閱讀、嚴肅閱讀,但不可否認的是,閱讀就是閱讀。在傳統時代,經典和嚴肅出版物佔據主流的時代,但很難出現大部分人都低著頭看書的情況。

  如今,新的閱讀風行於大地,而傳統的閱讀方式似乎正在離我們遠去,綿延千年的墨香,是否會像書法一樣,隨著技術的更新而變成單純的藝術和文化紀念?

  2012年的中國出版業,波瀾不斷,年初的作家聯合維權事件,綿延一年仍未有結果,但它證明,作為弱勢群體的創作者,在面對強勢的出版和銷售集團時,終於開始有了像樣的反擊。而兩次《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的公布和討論,也一再牽動著學者、創作者和讀者們的神經。

  具體出版領域中,莫言的獲獎引起了人們對文學創作和出版的重新思考;《舊制度與大革命》的流行,也引起了專業的學術書籍的閱讀熱潮;前兩年風靡天下的草根歷史書似乎熱潮漸退,專業史學著作開始嶄露頭角;而各種各樣的「藍皮書」、「白皮書」則成為新的景觀……

  而在出版方式上,數字出版漸漸緊逼,傳統出版業仍舊在退縮,紙質書的銷售中,價格戰的烽煙越來越濃,同樣也在威脅這紙質出版的生存。網路書店瘋狂壓價爭奪市場,傳統書店中,除了一些大書店,小書店的生存愈加艱難。

  為此,晨報記者採訪了10位學者和出版人,對於傳統出版業的現狀,當下熱議的「閱讀新趨勢」,以及數字化閱讀對傳統出版業的衝擊,他們又有怎樣的看法?

  1文學出版盛況難再

  點評人:李兆忠,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隨著出版業的發展,出版物數量增長迅速,長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出版的數量也都在快速增加。但是到底銷量如何?內容如何?影響力又如何?很難和出版數量匹配。其中,重複出版的情況很普遍,不少早年已經出版的作品被重新出版,這說明新的原創作品影響力還不夠。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人物傳記類的書籍出版量很大,尤其是自傳,很多人都在寫自傳,這可能有出版機構利用名人效應的緣故,但總的來說,加大了傳記的出版量。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傳記質量就很難判斷,特別是自傳,因為自己寫自己,難免會有隱諱或者美化的問題,真實性就要打個問號。

  此外,莫言的獲獎確實引起了莫言作品的銷售熱,但是有沒有帶動整個文學出版物的銷售,很難說,甚至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作品的銷售也很難說。畢竟現在讀長篇小說的人就那麼多,而且閱讀的研究並沒有跟上,買書人是否是讀書人,有多少人買回去真的讀,都難以判斷。

2學術書籍難掩蒼白

  點評人:喬新生,中南財經大學教授

  2012年,內地學術界的派別之爭更加激烈。我想原因有二:第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分化日趨嚴重,學術界的分化也同樣嚴重,不同派別的主張從他們的閱讀、寫作中就可以看出來。其二,圍繞改革成就的評價有了分歧,海外學者贊同更多,而內地學者似乎更加冷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國學術界就改革開放的大問題的論戰已經白熱化。這從去年許許多多的出版物中就能看出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要給中國學術界貼上派別的標籤,其實還為時過早。出版界爭論的亂象,某種程度上有被西方學術界放大的效果,實際上學術爭論白熱化的背後,是無法掩蓋的學術混亂和蒼白。中國學術和學術出版,其實還遠遠沒有到高水平的階段。

  在專業領域中,去年比較暢銷的書主要有三種,反映當下中國人思想情緒的書籍;法學類的書籍,這和去年大量地修改法律有關;域外看域內的書籍,說明我們已經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

  3數字閱讀步步緊逼

  點評人:葉匡政,作家、評論家

  數字閱讀似乎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以我個人的經驗,有一本電子閱讀器之後,基本上已經很少讀紙質書籍,大部分的書都是從電子閱讀器上讀,還有一部分是用手機閱讀。

  數字閱讀在2012年發展迅速,數家大的網路公司進軍數字閱讀,更推動了它的發展。目前來說,數字閱讀中最重要的是休閑閱讀,在年輕人中已經成為主流。同時,數字閱讀也開始進軍經典閱讀,任何經典作品基本上都能有數字版的產品,許多四五十歲的,從傳統閱讀走過的人也開始逐漸接受。當然,可能還有一些不適應,比如檢索、批註等過去習慣的東西不是那麼方便,但已經不再排斥,這說明數字閱讀發展的趨勢已經難擋。

  數字閱讀現在主要有兩大塊,經典作品的數字化和新的電子工具催生的文本,如微博、微信等。新文本大多都是碎片化的閱讀,相對錶面化,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好處在於表達更直接和質樸,現在看來,它不僅在改變著人們的表達方式,其實也在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

 4傳統書店兩極分化

  點評人:師永剛,作家、出版人

  很多人在現在已經沒了去書店買書的習慣,這種習慣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出版業的業態。2012年,實體書店的處境愈加艱難,特別是一些小的地麵店,或搬遷,或倒閉,或改賣咖啡以求生存。但另一方面,大書店的生存狀況卻越來越好,如新華書店。

  大書店往往採取大賣場的方式,基本上任何時候都很火爆,思考它們的生存之道,其實和它們的物業方式關係緊密,幾乎所有大書店都是自有物業,這不僅在成本生負擔輕鬆很多,也讓它們在經營上有了更多的餘地。常去大書店就可以發現,它們的品種非常豐富,氛圍也非常好,人們去書店買書,更多是在買那個氛圍,這是小書店所難比擬的。

  因此,網路書店雖然發展迅速,但十年內不大可能取代大書店,也就是說,十年之內,大書店不大可能會有生存問題。相對來說,一些小的獨特的、有人文情懷的書店目前雖然還在艱難維持,但能維持多久,很難說。

  5兒童圖書原創上升

  點評人:倪延風,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總編輯

  2012年少兒圖書的發展非常迅速,和以前原創書籍難以振作不同,這一年中,許多原創書籍出版,使少兒圖書出版情況迅速好轉。

  這和國家對少兒讀物出版的支持有關,諸如圖書館項目、政策上的支持等,讓少兒讀物的創作開始繁榮。像是影響力比較大的,不再是那麼幾個少數的作家,很多年輕的、沒有名氣的作家開始湧現,他們的作品也有了出版的空間。此外,引進的少兒圖書數量也增加不少,這都讓少兒圖書市場有了不同的變化。

  仍舊值得擔憂的是,精品目前還不算太多,並且在市場中受到了文化含量低的圖書衝擊,許多工業式製造的書籍,大量地通過網路、超市等渠道傾銷,不但影響整個少兒圖書的質量,對於精品書籍來說,衝擊也很大。

  6價格戰爭意在沛翁

  點評人:王寶生,作家出版社主任編輯

  價格戰是圖書市場很久以來的痼疾,2012年尤甚,特別是在網路書店。其實價格戰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都有個底線,而圖書市場似乎開始失去了這個底線。大部分的時候,價格戰的目的已經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為了佔領市場、打廣告,乃至置對方於死地等。

  就在2012年,國外的不少電子銷售商試圖聯手提高價格時,國內商家卻在共同打壓價格,這說明我們的圖書市場還處在市場分配的自相殘殺中,讓利和壓價往往只為了廣告效應,圖書銷售完全是賠錢,損失則從其他商品中補償,這是最可怕的。

  圖書銷售行業,無序的價格戰帶來的傷害其實非常大。即便是對讀者來說,其實也並不是佔到了便宜,一方面羊毛出在羊身上,另一方面,今天失去的,在未來市場爭奪穩定之後,必然還要補償回來。

7網路出版大勢所趨

  點評人: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網路文學雖已興起十年,但2012年,才是網路文學真正為公眾所矚目的一年。原來的草創階段,雖然發展很快,但分量總是不如紙面文學。但在2012年,網路文學確已佔據半壁江山。

  突出的表現有兩點,第一,紙面的文學越來越依賴網路,許多網站在銷售紙質書籍的時候,同時也銷售電子版,相對紙質書籍來說,價格便宜,也更符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可以說網路正在蠶食紙面文學的出版,從終端逐漸向上游擠壓。

  另外一個特點,我們開始逐漸接受向內容付費,這是一個變革,在以前,人們往往只願意為實體商品付費。現在的網路作家的富豪榜就是一個證明,其實我覺得對網路作家富豪榜的爭論沒有必要。作家不為錢寫作當然是對的,但另一方面,作家獲得合理的勞動收入也沒有問題,兩個並不矛盾。

  8社科研究觀照現實

  點評人:陶東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2012年,出版市場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就是各種專業研究的成果出版很多,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藍皮書」、「灰皮書」、「白皮書」之類,非常多,這些東西大多和當前中國社會的現實有關,反映出中國社會中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同時又是社科方面專業研究的成果。既有專業性,又有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和當下中國社會出現許多問題的狀況有關,因此在這一方面的投入也比較多,研究的人也比較多。

  這些研究結果的發布,很多對社會發展、政府的決策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可以藉助這些研究成果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社會中的種種問題,也可以觀照自身,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下去。

  9大眾寫史硝煙散盡

  點評人: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

  2012年,中國史學界有兩個值得重視的成果。首先是嚴肅史學的研究專著出版情況非常不錯,斷代史、紀傳史都有分量非常重的作品問世。此外,通史類中也有不少好的讀物,如中國社科院的歷史讀本,影響力很大。第三,新出土的文物、簡牘的研究成果也不少,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可能並非2012一年的成果,但在2012年完成的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

  在嚴肅史學之外,關係史學普及的大眾史學情況也不錯,史學本身,一方面確實是高精尖的專業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和社會對接。2012,很多地方讀史熱方興未艾,學習和閱讀歷史的熱潮仍舊流行。

  前幾年,草根寫史一度非常流行,也出版了許多通俗易讀的作品,2012年,這一類的作品開始減少,我想這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歷史寫作本來對專業素養要求很高,太多杜撰的內容其實並不適合作為歷史來閱讀,讀者也逐漸開始有更深入的需求,正如雨過煙雲散,真正流傳下來的,都是有很好的歷史功力的作品。

  10學術翻譯面臨挑戰

  點評人:李河,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整個20世紀的中國學術,是一個翻譯支撐的學術。在今天,一些經典的翻譯作品,仍舊是暢銷書,但在目前,翻譯面臨不少挑戰。

  2012年,出版社轉企速度的進一步加快,許多大的出版社都有打造精品的計劃,其中有很大的部分就是翻譯作品。但是翻譯作品在今天要想成為品牌並不容易,版權問題、國內出版社之間的激烈競爭、好的翻譯人才的缺乏,三重因素都在影響著翻譯作品的質量。

  從作品到讀者,其實還有一個中間環節,即翻譯批評,2012年,翻譯批評確實比以前有所改善,但總體上不成系統和規模。對於互聯網的應用也還不足,實際上,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翻譯批評的平台。因此,要使得翻譯有更好的發展,翻譯勞動要得到足夠的體制性的認可,同時也要有好的翻譯批評環境。

  此外,中國近代史中有很多優秀的翻譯家和翻譯作品,他們在中國現代性的建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對他們的評價卻很少,我覺得應該做一些評選和介紹,這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 (記者 周懷宗)


推薦閱讀:

2012趨吉避凶概略
家居必備2012全年封面主題「精讀本」
2012年02月09日(四)查經會(禱告)
2012秋冬必敗復古毛衣推薦
給力的2012經典語錄(不要妄想跟女人講道理)

TAG:閱讀 | 出版 | 出版業 | 轉折點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