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 : 中國人為何還不會文明地上廁所?

張石 今天 12:02

春節期間,有多達45萬的中國遊客赴日消費,購物消費近60億人民幣。溫水洗凈馬桶蓋也成為一大購物熱門,還有人為在日本竟然誤買中國制馬桶蓋而憤憤不平。馬桶蓋帶有電子化、智能化、熱水沖洗、烘乾等功能,會給人帶來清潔、舒適與便捷。而中國人對日本制馬桶蓋的情有獨鍾,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人對廁所的消費正在升級換代,而另一方面則可能與中國遊客在日本所體驗到的日本優雅的「廁所文化」及所經歷的「廁所中的文化衝突有關」。

【廁所成為日本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廁所除少數高級場所和富裕家庭外,還基本上停留在實用的階段,而在日本,廁所早已上升為一種獨特的現代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文化,並且日益洗鍊精緻。廁所在日本作為高雅的現代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舒適的人性空間。在日本,廁所除了是排泄場所外,更是舒適的人性空間。目前,日本的城市中水洗廁所的普及率為100%;以熱水沖洗和烘乾代替手紙的智能廁所為69%。智能廁所的熱水沖洗具有按摩技能,洗手後還有烘乾機。日本的廁所一般都非常清潔,小便器上都裝有叫作「Calmic」的裝置,在沖水的同時,具有除臭、飄香、殺菌和防止沖水管堵塞的機能。這些精心設計的裝置,使人們在如廁的同時,也得到一個放鬆與休息的空間。一般的公共場所還設有帶嬰兒座椅和帶子的母子廁所、乘輪椅的人的專用廁所,有的地方還設有人工膀胱及人工肛門患者專用廁所等,而且一切公共場所的廁所都備有手紙並且都不收費。

2、廁所是最個人化的隱私空間。特別是女廁所,一般都有較廣闊的空間,女性可以在那裡休息、化妝,有的還備有化妝水等。而且為了防止排尿的聲音泄露出來使人害羞,還專門設計了叫做「音姬」混音裝置,這是除日本以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的裝置。這種裝置開始時使用古典音樂或鳥鳴的聲音掩蓋排尿的聲音,後來覺得這些聲音還是不自然,因此現在通常使用流水的聲音。據說這種裝置是受江戶時代廁所里具有同樣功能的裝置的啟發設計而成的,那時不是水洗廁所,因此此類裝置安裝在便坑裡面。

3、審美空間。一般普通日本人的家庭及公共場所的廁所,都會擺上假花或鮮花,有的還會掛上名畫,手紙通常被摺疊成美麗的三角形,還有的地方會自動摺疊成仙鶴形,燈光的色彩與設計也各有特色。福井縣越前海岸的日本料理的廁所,都建成花園式的,綠苔青竹,瘦岩石燈,雅緻清新,優美閑靜;兵庫縣明石市林崎松江海岸的一家咖啡店中,有水族館廁所,便器的周圍像藍色的海洋,魚翔淺底,龜游石間,鱗光閃爍,水草悠長,使人們在驚訝中身臨一個瑰麗的空間,度過一段審美的時間。

(日本千葉縣市原市的花園式廁所)

4、文化概念空間。日本的廁所雖然舒適,但是都實踐著環保的文化概念,如大便、小便有用水量不同的開關。在一些場所,到了冬天,人們坐在便器上,便器會自動發熱。美國著名歌手、演員麥當娜·西科尼(MadonnaCiccone)曾為日本嚴冬中溫暖的便器讚嘆不已,但是這種便器舒適中通常有精巧的環保設計,就是在如廁的人走進廁所6秒鐘以後才耗電發熱。設計者經過精密的計算,算出如廁的人走進廁所以後6秒以後會坐在便器上,如廁的人走了以後就立刻會停電。而根據各地的狀況不同,還有不同的文化概念的廁所。如名古屋市附近有豐田汽車公司的總部,名古屋的拉麵店一風堂廁所的牆壁就用金屬汽車零件構成,洗手池也是同樣的形態;靜岡縣三日町盛產蜜柑,三日町有許多公共廁所就做成蜜柑型。

日本的廁所,以人們追求舒適、清潔的意念為動力與先導,以審美和觀賞作為其發展的深層內涵,以體現新銳的藝術概念作為其構成方式,成為一種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現代文化。

【中國遊客:廁所里的文化衝突】

2009年,隨著中國觀光遊客的增加,日本各處觀光地的廁所出現了「異象」。最受關注的是中國遊客在東京淺草寺公用廁所里用完手紙後不是像日本人那樣,扔到便池裡沖走,而是扔在垃圾箱里。據寺院的人說,這種現象從2008年開始急增,特別是中國團體觀光遊客來訪後尤其普遍。

淺草寺相關人士稱,開始時,他們用漢字寫了一則通告貼在廁所內:「請將手紙丟入馬桶並沖水。」但「似乎未能把意思傳達給中國遊客」。除了淺草寺,經常有中國旅行團光顧的東京電器街秋葉原,也遇到了類似問題。

日本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沒有禮貌的表現。但也有媒體人士來筆者供職的報社向筆者詢問這是怎麼回事?筆者對他們說,這裡有個了解中國文化和現狀的問題。中國的下水道和水洗廁所的普及率還遠不如日本,就是有水洗廁所的地方,也不一定像日本這樣到處配備在便池裡能夠融化並馬上沖走的統一手紙。中國的廁所用紙千差萬別,沒有統一用紙,廁所很容易堵塞,中國人一般都在廁所里準備好裝手紙的紙簍。日本記者們聽完後恍然大悟,還邀請筆者去電視台拍電視,並照著筆者所描述的樣子做了一個紙簍,來說明這種「文化的衝突」。這類報道在日本和中國廣泛傳播,這以後就沒有再聽說此類現象。

而中國遊客到日本感受到的日本富有藝術性的「廁所文化」和所遭遇的文化衝突,也可能是他們狂購日本馬桶蓋、向往日本的「廁所文化」的一個原因,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市民生活升級換代的一種必然的趨勢。中國人漸漸從使用室外公共廁所到使用獨立衛生間,從蹲式便器漸漸過渡到抽水馬桶,又從抽水馬桶到追求智能馬桶蓋,這個過程預示著中國的廁所正從不衛生的實用形態,向舒適、清潔、優雅的「廁所文化」轉型,也將帶來一場「廁所革命」。最近也有專家指出,裝手紙的紙簍放在廁所里是不衛生的,生活水準較高的家庭也正在逐步使用在便器里能夠融化的手紙或不需要手紙的智能廁所。這也必將促進中國像日本一樣,實現廁所用紙等廁所產品的規格化,因為只有產品的規格化才能促進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廁所文化」的整體性提升,也必然會促進現代「廁所文化」所必要的基礎設施——上下水道的進一步普及和提高。

2010年7月13日,日本創作型當紅歌手植村花菜在上海世博會日本產業館舉辦了首次海外演唱會。為紀念去世的祖母創作的歌曲《衛生間神靈》感動得全場觀眾熱淚盈眶,日本的「廁所文化」感動了中國。

植村花菜這首歌的大致意思是:歌曲的主人公從小學三年級起,不知道為什麼,和奶奶一起生活,每天都幫奶奶做家務,還一起玩五子棋。但是,主人公對打掃廁所很頭疼,奶奶說了這樣的話:廁所里呀,住著一個非常漂亮的女神,所以,每天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就能成為像女神一樣漂亮又高貴的女人。

感動了日本的歌詞翻譯成中文打在字幕上,使中國觀眾一邊聽一邊流淚。這是植村花菜的第一次海外演唱會。用吉他邊彈邊唱的植村把她內心的感動完全傳達到了中國聽眾的心中。9分52秒的「誰聽誰哭的歌」,感動了兩千多名到場的觀眾,人們熱淚盈眶,爭相對著植村拍照。來自湖北省的一位42歲的女性被歌聲感動得滿臉流淚,她說:「太感人了,使我想起了死去的奶奶,中國雖然沒有廁所里有神的文化,但是聽了這樣的歌曲,我回家後一定把廁所打掃得乾淨,也想讓自己變得漂亮起來。」

(日本歌手植村花菜在上海世博會演唱《衛生間神靈》)

與植村花菜一同參加上海世博會的日本知名衛浴設備伊奈公司(INAX),在上海萬博日本館推出了體現日本「廁所文化」的最高精髓的超高檔馬桶「REGIO」的黃金版。該馬桶是特別研製的,陶瓷部分的表面採用了特殊技術,貼上了黃金。出展金馬桶的伊奈(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總經理庵原岳史在接受筆者採訪說,雖然這個金馬桶價值700萬日元,但是已有30多名中國客人希望購買金馬桶。

至今,日本的「廁所文化」仍然持續地打動著中國人的心。

【「廁所文化」與日本人的文化性格】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曾對我說:看一個人家是否真正乾淨,一個最重要的看點就是看這家人家的廁所是否乾淨。這使我想起《莊子·知北游》的一個故事:「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意謂在市場上估量豬之肥瘦,就要踩一下豬的腳脛,腳脛最不容易長肉,因此越接近腳脛的地方越能顯示出這隻豬是否真肥,如果最不容易長肉的地方都很肥,那這隻豬一定很肥了,以比喻越是從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實情況。

而日本的「廁所文化」也是如此,廁所是最不容易乾淨的地方,最不容易產生快感的地方,最不容易芳香的地方。而把這個地方打掃得一塵不染,打扮得芳香雅緻,提煉出文化的醍醐,那麼其他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就是這樣:讓最不容易乾淨的地方乾淨,讓最不容易芳香的地方芳香,讓最微不足道的細節精緻,讓最不容易顯現的地方生輝,也讓最卑微的職業高尚。


推薦閱讀:

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等近半展品為一級文物,「秦漢文明」展今日國博開展
16.我們的第一個帝國
華夏文明之玉器時代的起源(下)
【申論範文】文明的生活是幸福的

TAG:中國 | 中國人 | 廁所 | 文明 | 上廁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