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硬著陸」:怎麼看,怎麼辦
論壇君
2015年東北三省的經濟數據都跌出了合理區間,這令克強總理揪心,而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習近平主席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也談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東北經濟發展的慣性,在重工業、國企多、強政府的車轍上恣意狂奔,終於到了歷史的拐點。「斷崖式下跌、滑出底線、塌陷」這些代表經濟硬著陸的辭彙加諸在共和國長子身上,東北該如何走出困境?
作者:水木才華
來源:今日頭條
英國的《經濟學人》曾發表了文章《東北:重回冰封》,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在內的國內媒體稱之為「新東北現象」,一時間,「斷崖式下跌、滑出底線、塌陷」這些代表經濟硬著陸的辭彙加諸在共和國長子身上,讓人不禁唏噓當年的金戈鐵馬的歷史、戰天鬥地的建設,以及工業重鎮的威名。一龍興之地,煊赫時代沒人能否定東北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扛鼎地位,這裡黑土地曾是滿清的龍興之地,1644年,滿清政府的一紙禁關令,讓這片龍興之地開啟了漫長的封閉。在清末民初,由於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成千上萬的破產農民不顧禁令,背井離鄉,闖出了史詩般的「闖關東」。據《中國人口地理》統計,單是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人數近4000萬人。也正因為有了漢人入關的人口基礎,才使得日本移民日化東北的企圖沒有得懲。就在幾天前的3月19日,是亂世梟雄——張作霖的誕辰。張有生之年,奪回鐵路權,興工業,立兵工廠,鎮守邊疆,建東北大學、東北講武堂,延聘名師,提升民眾整體素質,培養出很多人才和軍官。至1945年,東北地區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哈爾濱被稱為東方小巴黎,瀋陽鐵西區則被譽為東方魯爾。新中國成立後,東北享受計劃經濟的傾斜,在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高達52個項目被部署在東北。陪伴一代國人成長的鞍鋼、長春一汽、瀋陽機床、遼源煤礦、撫順煤礦、大慶油田,第一家破產企業,第一份廠長承包責任書,第一家大型國企股份制改造、10萬轉業官兵到北大荒、工業憲法、鐵人精神……東北,由於先於全國其他地區解放 ,工業體系完整,成為新中國工業化起步的重鎮,被稱為全球學習蘇式經濟的最佳典範。1990年代末期,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向虧損的國有企業開刀,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東北成為了國企改革"陣痛"的主要地區。相關數據顯示,有將近800萬的工人下崗失業。長痛不如短痛,東北本可以藉此改革,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怎料改革不徹底。2003 年啟動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讓一度陷入經濟發展低谷的東三省實現了之後10年的高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著4萬億上馬,刺激作用在國企最多、政府最強的東北體現得最為明顯,2008-2012年,東北平均增速1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東北經濟發展的慣性,在重工業、國企多、強政府的車轍上恣意狂奔,終於到了歷史的拐點。二歷史拐點,冰封時代就在《經濟學人》發表的文章不久後,李克強總理視察東北時直言,三省的經濟數據令他揪心,都跌出了經濟發展的合理區間。這些令人揪心的數據包括,2014、2015東三省的GDP增速與山西一道位居全國的後4名。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3.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降至-17.7%,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僅增長4.9%。2014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工業增加值分別只有4.8%、6.6%和2.9%的漲幅,遠低於全國8.3%的平均漲幅,分別居全國第28、24、31位。據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2015-2016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創紀錄的770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5.5%,中國已成為全球頭號大豆進口國。2015年黑龍江大豆減產將達到171.5萬噸,降幅35.5%。就連總理最關心的數據:工業企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貸款數據,也是斷岸式下跌。始自2012年的經濟滑坡,由於國內製造業空前萎縮、國際油價下跌、大宗商品價格的萎靡不振、年輕勞動力外流,東北重工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70%-80%,固定資產資本形成佔GDP比重均在50%以上,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留給東北的只有淘汰一條路可以走。三反躬自省,十問東北1、成也國企,敗也國企東北三省的國有企業,藉機於2003年,振興東北戰略出爐,大量政府投資救活了東北國企,地方政府變得無比強勢。從1990年的賣國企、甩包袱,變成了戰略重組和做大做強。由於國企福利特好,藥店特多,在全民醫保的制度,使得「買葯、刷卡、套現金」成為特色產業。2、人才外流,勞動力匱乏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三省的人口總和持續多年人口凈流出,每年凈流出約180萬人,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生育率分別為1.03%、1.03%和1.0%,遠低於全國水平的1.5%。除瀋陽、大連外,遼寧多數城市人口已是負增長,每年新增勞動力幾乎趕不上退休人員數,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基本都已轉移,缺技術工人,缺普通工業。由於大部分人口依靠國有經濟和體制生活的東北,計劃生育貫徹得十分徹底,成為人們傳統的自覺要求,而經濟活力的缺乏口的流出,凈流出的又大都是適齡婚育人口,這進一步加重了人口問題的嚴峻。東北陷入了超低生育率-勞動力短缺-高度老齡化-經濟喪失活力-人口外流的惡性循環。生的少,來的少,走的多。3、思想滑坡導致困難比辦法多進大國企,拿鐵飯碗,東北人是最貪戀體制的動物。小錢看不上,大錢不敢想。只知道低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官員思想安逸到不想了解市場化的遊戲規則。4、文化異化,價值觀的B面當年闖關東逃命的人,有很強的抱團性,異化為好面子。解放後的大鍋飯,異化為攀比心態。長期計劃體制下的工作模式,異化為等級心態比較嚴重。5、營商環境差,民企發展受限受制於國企的擠出效應以及強勢的政府,東北的民營經濟發展較差。東北的民營更多的是配套和龍套,寄生關係。6、地區競爭力不強,轉型不及時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由於封閉的政策,沿海的地緣優勢不明顯,工業布局更多需要接近原材料產地,使得東北的產地優勢凸顯。加上中央統一的資源配置,天時地利人和全佔了。但改革開放以後,以浙江為例,由於浙江在計劃經濟時代並沒有建立很多國企,因此,資源的扭曲程度較輕,沒有歷史負擔。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市場力量的主導作用,浙江建立起了輕工、紡織類的中小型企業,當前,浙江 經濟逐漸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東北企業要從國內獲得原材料向國內市場銷售產品,要從河北省走,而企業為毛不把基地設在河北呢?7、產業鏈弱勢東北的國企多為資源型企業,居於產業鏈上游,一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東北經濟極易全線失守。東北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口基本為國際農業巨頭掌握,成為孟山都和豐益國際的打工仔。8、地緣政治複雜這幾天,朝鮮天天下彈雨,半島局勢劍拔弩張。朝俄素來喜歡空手套白狼,脫離人類文明太久了。海參崴和羅津、圖門江 產生巨大的物流成本。東三省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陰山包圍成一個盆地,海陸運都沒有長三角方便,生產成本上升,天氣寒冷造成的取暖成本上升。9、創新乏力東三省的企業家精神極為匱乏,研發投入低。遼寧和吉林每10萬人申請專利的數量分別為86.2件和43.4件,而全國為172.6件,不到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遼寧在1%左右,吉林和黑龍江分別不足1%,中國平均為2%。以一汽為例,紅旗車研發幾百億,也沒有造出在國際上響噹噹的品牌。10、幹部怠政,體制弊病體制掉隊,坐辦公室的比幹活的人多,拿工人工資養領導,官僚主義作風太嚴重,不惟GDP的輿論導向,八項規定,東北官員更是沒了緊迫感,怠政和不作為,成為幹部體制管理的毒瘤。
東北處於三期疊加、兩個集中、三個衰退的歷史檔口:
三期疊加,包括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兩個集中,東北尚未解決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的集中爆發,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問題的集中顯現。
三個衰退包括資源性衰退、結構性衰退、體制性衰退。
再加上國企不行、民企太弱、收入貧困、人口外流、思想固化、生育率低、文化脫節、惡性循環。
四破局之路,向死而生1、破局思維、體制突圍擺脫舊國企以及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對國有企業不扶持、不補貼、不偏袒、不幫助。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優化存量,用好增量,更新觀念,重建體制機制。2、公私合營,PPP鼓勵國有資產拆分和出售,還利於民,通過專項轉移支付支持供電、污水處理,尤其是一定區域特殊性的供暖等領域的PPP項目。降低央企在東北的份額,比如大慶油田、遼河油田、中石油、大連石化、一汽。3、基礎設施,要素流動構建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連通瀋陽到北京、煙台到大連,對朝俄羅斯的沿邊開放,讓東北流動起來。在吉林琿春與俄合建港口,在黑龍江打通中東鐵路。借船出海,借路入關,一帶一路的大船,讓黑龍江省份走向海洋。京津冀一體化讓東北更緊密的融入國內大市場。4、破除怠政,革故鼎新將官員從等、靠、要向闖、改、創轉變,效仿當年大批北上派幹部,通過換人來加速推進東北經濟振興。嚴格改造總理提出的和有關負責人算總賬。提拔敢作敢為、能作為的官員,罷免混日子、無作為的官員。政府應該幫助企業家找市場,而不是找市長。5、聚焦優勢,發揮工匠精神在互聯網+的大潮下,人才和資金呈現很強的馬太效應。講創新,東北比不過北上廣和長三角,但可以專註於自己的產業工人優勢,培養工匠精神,做行業老大。6、政企分開剝離社會職能,不再讓國企承擔辦社會的職能。以龍煤為例,將附屬於企業的學校、醫院剝離出來,從企業辦社會獨立出來,先有礦井,後有城鎮的發展歷程,造成了嚴重的依賴。龍煤年25萬人,年產煤5000多萬噸,人均250噸,低於全國人均500-600噸產量。7、鼓勵創新在創新體制上與南方省市接軌,推行知識私有化,成果商品化,終生受益制,產權資本化。而不是國企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都歸國家所有,科技人員頂多在收入上再拿個獎金。引進外來的資本、人才、項目,稀釋固有的僵化體制。今年3月7日的兩會上,習近平主席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談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他強調說,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向選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發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發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場環境下、競爭中求發展。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國有企業要深化改革,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一定意義上說,東北經濟的轉型升級成功,表示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成功。正如新華社《事關全局的決勝之戰——新常態下「新東北現象」調查》文末所說:今天的東北,需要一次新的涅槃!CDA杯全國高校大數據競賽火熱招募中!
推薦閱讀:
※不是東北人也喜歡的東北菜----鍋包肉
※馬勇 | 東北亞大國均勢破局
※「東北王」張作霖的六位夫人
※親眼所見的東北經濟困局:大姐們已經不買貂了
※【社友風采】回望江山皆縞素,凌寒故遣小梅開——軒轅詩社東北組社友暮雨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