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資訊】安化黑茶、普洱茶、藏茶  你分得清嗎?

安化黑茶、普洱茶、藏茶是湖南、雲南和四川三地黑茶的典型代表,分別產於湖南安化縣、雲南普洱市(原思茅地區)、四川雅安地區。

常有朋友搞不清安化黑茶與普洱茶的區別,由於普洱茶市場做得好,聲名顯赫,因此許多人把安化黑茶當成普洱茶中的一種。至於藏茶,有人以為是西藏地區產的茶葉,是雲南普洱茶的變種,更令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安化黑茶、普洱茶、藏茶,這三類黑茶既有傳承淵源,又有明顯區別。下面略加梳理,以饗茶友。

四川是中國茶葉加工的原創地,各地茶葉的工藝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川茶的「蒸青」工藝在唐、宋時期就已流行全國,成為當時茶葉前期加工的不二選擇。

而雅安地區的藏茶是四川黑茶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保留了傳統蒸青的做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認為蒸青團餅工藝過於繁雜,為節約人力物力提倡製作散茶,因此,安化黑茶將川茶的蒸青改進為鐵鍋「炒青」,以去除青葉氣,同時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藝,使做好的毛茶既利於存放,又略帶松煙香,極受西北地區游牧民族歡迎,成為明、清兩代的黑茶龍頭。

普洱茶歷史上並無熟茶,只有生茶。1973年,國家商業部在湖南安化開辦黑茶工藝培訓班,邀請四川、湖北、雲南、廣西的國營茶廠前來技術集訓,其中唯獨雲南沒有黑茶。當時正值「文革」期間,上級要求安化茶廠「破四舊,立四新」,無償為雲南兄弟省貢獻工藝秘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安化公開了部分發酵工藝。昆明茶廠技術員在學習渥堆發酵技術後,回去用曬青毛茶潑水渥堆,反覆發酵實驗,於1975年試產成功,定性為「熟普」,並逐步推廣到雲南全省,形成了自己的重渥堆工藝特色。

湖南安化海拔略低,無霜期稍短,雨水充沛,氣候反差巨大,四季分明,新茶味烈,清代兩江總督陶澍贊其「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泠」。安化獨有的「冰磧岩」世界奇觀,岩層內鋅、硒等有機元素極為豐富,茶樹生長環境獨一無二。

雲南普洱和四川雅安屬高海拔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降雨量大,故兩地黑茶的茶性相對溫和。

安化黑茶採用喬木大葉種鮮葉製作的黑毛茶,選料老、嫩均有,允許有一定的含梗量,用不同工藝來製作不同風味產品。

普洱茶採用雲南大葉種喬木茶葉製作的曬青毛茶、選料成熟,少梗少莖。

藏茶採用四川小葉種灌木茶葉製作的蒸青毛茶,用料成熟,部分含莖,少梗。

安化黑茶分為黑毛茶初制及成品精製兩大工藝。初制有殺青→揉捻→渥堆→復揉→烘焙工藝,精製有蒸→灌→壓→緊→晾(或發花)等工藝。殺青為鐵鍋炒青,烘焙為松柴明火烘乾。前後期均有發酵,前期渥堆2-3天為淺發酵,成品茶有後發酵工藝,其中茯茶發花需35天左右,千兩茶晾曬則達49天。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其中生普用曬青毛茶蒸壓而成,由於曬青毛茶沒有經過發酵環節,工藝上屬於綠茶,因此新壓的生餅只有經過一定年份自然發酵後,才能稱為普洱茶,但不屬黑茶範疇;熟普是昆明茶廠1973年在湖南安化學習渥堆發酵技術後,採用曬青毛茶加水深渥堆、重發酵(45-50天)工藝,於1975年試製成功,稱雲南黑茶。

藏茶的主要工藝程序有,成熟鮮葉殺青→揉捻→渥堆發酵→乾燥→壓型等工序。其中蒸青工藝以幾輪反覆的高溫蒸、攤作為發酵方式,為重發酵工藝(約30天)。

五、口感

安化黑茶前期發酵較淺,又有松柴明火烘焙工藝,故略帶松煙香,有酵香或甜酒味,茯茶有菌花香,花捲茶有葯香,新茶湯色略淡而霸氣,老茶琥珀透亮,醇和厚重,陳香突出,回味悠長。老茶比較新茶在湯色、口感和功效上有質的飛躍,越陳越香。

普洱熟茶為重發酵而來,渥堆味偏重,經干倉陳化後帶有陳香,湯色濃重,口感粘稠或滑爽。生茶口感相對熟普洱茶會較有刺激性,口感一般都會較鮮爽、活潑,較有層次感,生津和回甘也較為明顯。

舉報
推薦閱讀:

夏天來了,君子蘭文竹富貴竹等10種花卉暴晒必死! [一點資訊]
解密:樓層定價有什麼門道? [一點資訊]
【一點資訊】覺得劉詩詩面癱?那是你沒見過她在吳奇隆面前的樣子... (Yidianzixun.com...
在家裡請客,教你幾道拿的出手的家常菜 [一點資訊]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一點資訊]

TAG:普洱茶 | 資訊 | 黑茶 | 普洱 | 安化黑茶 | 一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