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學者、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去世,標誌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

2018年2月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去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先生的去世標誌著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

饒宗頤先生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 ,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現當代國學家先後有錢鍾書、季羨林與之並稱,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饒宗頤1949年赴港,先後任教於新亞書院、香港大學等,1973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至1978年退休,其後在法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周遊講學。饒宗頤博通於甲骨文、古文字學、上古史、藝術史、詩詞學,乃至書畫音律。饒宗頤自髻齡習書畫,此後未輟丹青,及至百歲高齡亦筆墨揮灑不息。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7年11月18日,「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經香港、上海等地巡展後,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平時在香港深居簡出的百歲老人饒宗頤也專程來到北京並親臨現場,將4件(套)中國畫和6件(套)書法,共計10件(套)作品捐贈給國家。這也是公眾對饒宗頤的最後印象。

2017年11月18日,中國美術館「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開幕現場曾與饒宗頤先生有過交往的藝術評論家謝春彥,在今早得到饒宗頤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遺憾。他說,「饒公算得高壽,在身處的100多年,正是中國歷史多變的時刻。可是饒公以他的努力,成就了偉大的事業,這是中國和世界學界的榮耀,他的去世也標誌著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饒公的研究囊獲了國學的各個部分,且中外兼修。饒公不但研究深入,他的創作也令人驚訝。他的書畫、詩詞都是當今國學文化創作中寶貴財富。對於後輩的提攜、關注更是讓我們受益匪淺。」

謝春彥筆下的饒宗頤上海博物館原出版部主任、書法家王運天說:驚悉選堂老人饒公走了,不勝悲悼!我是1996年在港拜識老人,當老人得知我於先師王瑗仲諱蘧常晚年,經常在其左右,便十分高興地告訴我,他八十年代中期到上海,第一次專程去宛平路明兩廬拜訪王蘧常先生,也是他第一次見到吾無錫國專教務長。因為有此緣,選堂老人對我特別親近,每次去跑馬地,他必請我吃飯,我將疑難問題及時請益,老人則不斷詢問我有關先師學業行藏。故饒公厚我獨多,他人有老人油性筆書札,我則有其毛筆書信及新年賀帖,彌足珍貴,與眾就是不一樣。去歲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成立先師「王蘧常研究會」,我們決定聘饒公為名譽會長,到港後我拜見饒公,呈上聘書,饒公面帶微笑,還叮囑我轉告研究會,此事一定要做好,這類學問人今已不多見,要從長計議。其言猶在耳!我將此話轉告了研究會。今聞噩耗,心為之震,手為之顫,尤不相信此消息是真。

饒宗頤與王運天(左),2017年饒宗頤接受復旦大學王蘧常研究會聘書回顧饒宗頤先生的一生,他早年以治地方史志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獻;壯年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西亞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則致力於中國精神史的探求。饒宗頤先生對20世紀中國傳統人文學術研究,在乾嘉諸老的基礎上再向上一層。與大陸學者相比,身處香港的他,不僅沒有因為各種戰亂和政治運動中斷學術研究,甚至還可以接觸到海外的漢學研究。1954年夏天,饒宗頤到東京大學講授甲骨文,同時到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甲骨文,在那裡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京都大學有數千片來自中國的甲骨文,但當時日本學者並沒有引起重視,饒宗頤等人在羅振玉的帶領下開展研究,後來撰寫了《日本所見甲骨錄》,這在日本可謂開風氣之先。1956年,饒宗頤發表《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將倫敦所藏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秘籍,全文錄出,兼作箋證,闡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後不久,法國的中國宗教學權威康德謨即以此書教授諸生,以至引發後來歐洲道教研究的長期計劃。到了21世紀的「東學西漸」史中,饒宗頤更是一個重要的開風氣的人物。

饒宗頤 ,敦煌觀音,1980年代饒宗頤主張,「學藝雙攜」。他精通古琴,善於詩賦,書畫作品更是清逸飄灑、自成一家。隨年歲日長,他的書畫作品越來越精到,已經呈現出一種與前人全然不同的風貌。2003年饒宗頤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書,在香港大學建成饒宗頤學術館。

饒宗頤 鑄古今異字 書法 紙本 34×138cm 1990年 中國美術館藏饒公的生命與學術之研究往往成為藝術創作可汲取的滋養,並能於古人筆墨之上迭出新意,自成一家。細賞饒公畫作,筆法、造型和構圖乃至整體氣韻,落筆之處,既得古風,又有新意。所謂集深厚功力與詩人才情於一體。饒宗頤的書法風格,學界認為其書法符合粵人書法的特點:由唐碑入門,初習漢隸,後臨魏碑,繼以碑法入行草,對於甲骨、鐘鼎、帛書、簡牘、敦煌寫經及歷代名跡無不潛心揣摩,博採眾長,參以己意。以吸取古人神氣為主,胎息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形成了「奇古」的書法風格:在氣象平和中追求「奇」,在工美秀整中蘊含「古」,奇是文而古是質。

饒宗頤作品「濃艷香風裡,美人清鏡中」饒宗頤集學問與藝術於一身,他的世界裡,東方與西方沒有鴻溝,古代與現代之間沒有裂罅。他作為特殊地緣所造就的學術文化史現象,對於未來的中國學術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推薦閱讀:

築基完成的標誌是什麼
腫瘤標誌物升高詳解
全球五大豪車標誌,看你認識幾個?
如何讀懂腫瘤標誌物
世界各地有趣的洗手間標誌

TAG:學術 | 標誌 | 學者 | 時代 | 西泠印社 | 去世 | 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