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

近代社會的轉型或現代化,是現代諸多社會現象滋生的土壤。作為現代國家構建過程中一種特殊政治現象的民族主義,經常與其他現象混雜在一起,令人難以分辨,民粹主義是其中最易混淆的一個。儘管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只有一字之差,並且也存在一些共同性,但是二者並不是同一性質的社會現象,它們之間的差異要遠遠超過相同點。  儘管在英語世界,民族主義(Nationalism)和民粹主義(Populism)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辭彙,不存在中文上的辭彙近似問題,但是二者仍然經常成為學者比較辨析的主題,人們在對一些民族主義者或民粹主義者的定性或分類問題上很難取得共識。  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之所以容易被混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從發生學的角度看,二者擁有近乎相同的社會根源。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近代社會的轉型,如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現代技術的進步、國家的控制和滲透能力的增強等,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產生的共同社會基礎。儘管在某些方面民粹主義給人的印象是反對現代化,主張回到農村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正是現代社會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都是針對現代社會產生的諸多反應的一部分。  其次,從思想根源上看,二者也存在交叉。從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等社會運動中萌發出的一些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世界的觀念,如理性主義哲學,是二者共同的理論來源,自由、平等、解放等也經常成為二者共同的政治綱領。近代歐洲的一些思想巨人同時作為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先驅,典型代表者如盧梭。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都是從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理論中獲得靈感和理論依據的。  第三,在實踐層面上,二者都是一種大眾性的社會運動,強調本國民眾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幾個世紀以來的民族主義運動,幾乎都是狂飆突進式的群眾革命運動。獨特的民族傳統、歷史和文化是構成民族共同體想像的紐帶。而對民粹主義者來說,「人民」則是一種信念——它一方面意味著數量上的多數,可以憑藉其數量上的優勢獲得合法性;另一方面則被看做是美德與智慧的來源。因此,一些民族主義者經常利用民粹主義來動員大眾,而民粹主義者也樂於給自己貼上民族主義的標籤。  儘管如此,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仍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社會運動,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遠遠超過了它們的相同之處。混淆或忽視這些差異,會導致我們對歷史做出錯誤的解讀。  現代民族主義發端於18、19世紀的近代歐洲,是隨著現代國家的構建而產生的一種政治現象。它與民族國家的誕生和發展存在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比起民族主義的輝煌歷史,民粹主義則要遜色得多,並常常被賦予消極的色彩。囿於列寧的解釋框架,在我國,民粹主義指的是19世紀60年代出現在俄國革命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思潮。以「到民間去」為口號的民粹派把資本主義當做一種「西歐病」,他們認為農民具有天生的社會主義精神,只有農民和村社代表了俄國的獨特性,否定資本主義的進步性;認為知識分子是超越社會階級利益的自主階層,能夠帶領農民在俄國建立農村社會主義。近年來,隨著研究視野的擴大,民粹主義不再被認為是「民粹派」的同義語,而是特指近代社會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19世紀後期的美國人民黨運動以及20世紀的第三黨運動、20世紀中期以阿根廷的庇隆主義為代表的拉美民粹主義、20世紀中後期以法國「民族陣線」為代表的歐洲新民粹主義,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坦尚尼亞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大眾性社會運動,都被稱為「民粹主義」。儘管如此,除了庇隆主義曾經獲得執政地位以外,其他的民粹主義都遊離於政治中心之外,帶有明顯的「草根」色彩。  在理論體系建設方面,民粹主義的思想根基要比民族主義「淺薄」得多。儘管民族主義也不具備像自由主義、保守主義那樣深厚的理論傳統和哲學基礎,但是它同樣具有自成體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主張,並且與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等共享幾乎相同的哲學思想。民粹主義並非如此,它並沒有穩定的思想內核或核心價值,經常是作為一種政治策略出現的,因此常常以「形容詞」的方式依附於其他意識形態之上。民粹主義者通常依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從各種意識形態中汲取對其有利的觀點,所以他們的言論和主張經常前後矛盾。  從特徵上看,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也存在明顯的區別。民族主義是近代社會轉型在民族和國家認同問題上的必然反應,符合民族國家構建的需要。因此,它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並具有強烈的政治取向。各種民粹主義運動卻是對社會危機的暫時性反應,不管是落後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民粹主義都是在社會處於嚴重危機的情況下出現的。民粹主義者,尤其是民粹主義精英,往往利用社會危機中統治階層與民眾的矛盾,提出一些煽動性的口號和主張,以迎合民眾的需要,獲得他們的支持,並進行社會動員。因此,研究民粹主義的學者認為,民粹主義是「即將到來的變化的警示者」,是「衡量代議制政治是否良好運行的標準」。  「人民」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經常使用的辭彙。民族主義首先是以族群特性來區分「同胞」和「外人」的,其他社會身份,如階級、黨派,則很少成為劃界的標準。而在民粹主義者看來,「人民」是一個靈活的概念,在不同的環境中它的指向也不同。民粹主義者是通過「核心區」這樣一個觀念來界定人民的範圍的。所謂的「核心區」並不是地理上的區域,與國界也並不一致,而是一片想像中的區域,符合這一區域要求的民眾即是「人民」。  民族主義所說的「領袖」具有明顯的精英特徵,對待現代社會的態度也非常開明,因為他們在取得民族獨立後還要承擔國家建設的任務。民粹主義本質上是反精英主義的,並經常對現代政治表現出厭惡和指責。為了拉近同民眾的距離,民粹主義者經常以非常樸實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使用的也是最為平實的語言。他們認為,政府官員、銀行家、企業家等社會精英是造成社會危機的罪魁禍首,這些人互相勾結在一起掠奪人們的財富。只有人民才具有真正的美德和智慧。民粹主義者反對現代政黨政治,認為拉幫結派的背後是各種各樣的交易和陰謀;反對代議制民主,認為議會制度中的政府機構設置越來越複雜,與人民的距離越來越遠,主張真正的民主應該是人民直接參与的民主,也就是大眾直接民主。  除了一些極端民族主義或民族分離主義之外,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之間側重於一種建構關係,而經常以批判面目出現的民粹主義與後者則是一種解構關係。因此,儘管對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存在褒貶不一的情況,但是民族主義顯然擁有更多的榮譽,而民粹主義則經常被戴上「反歷史、反社會」的帽子。
推薦閱讀:

從民族主義角度看古代中國無法成為資本主義帝國的原因
【焦點】張繼亮|自由民族主義:證成與反駁
民族主義(3):傳統的發明
土耳其民族發明之「太陽語言學」
庫爾德民族主義的興起:相繼50年的貴族叛亂奠定了民族主義基礎

TAG:民族 | 民族主義 | 民粹主義 | 民粹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