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與小乘佛教

羅漢與小乘佛教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錄入: 管理員上傳時間:2008-08-06點擊次數: 506

  佛、菩薩、羅漢代表了佛教修證的三個果位,對修證果位的目的和宗旨,大乘和小乘的看法卻不一樣。大乘是以通過修菩薩行來完成對佛的修證,實現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目標。而小乘則以修行「阿羅漢果」為最高果位,從而實現自身解脫這一主旨。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文Arhat的音譯,又稱「阿羅河」。「阿」字其實是不能省略的,《大智度論》卷三中記載:「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賊破,是名阿羅漢。複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複次: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顯然,誰都可以修羅漢行,都可能得成「羅漢果」,在家居士一樣可以修成羅漢。但是必須注意,一旦居士修成羅漢,當天必須出家,否則就要死去。因此,成羅漢果的全部是和尚。一旦成了羅漢,便跳出輪迴,再也不會轉世投胎。

  小乘將羅漢當作最高果位,將釋迎牟尼當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教主,而菩薩等等,小乘一般是不承認的。羅漢就到頂了了,自我解脫的目的主旨也就實現了。

  小乘佛教的羅漢修行有四等「果位」:

  初果:名為預留果。得此果則可在輪迴轉生時不致墜入「惡趣」,不會托生為惡鬼、畜生之類。

  二果:名為一來果。得此果輪迴時只轉生一次,可跳出永無休止的無盡輪迴。

  三果:名為不還果。得此果即可超生到天界,再不會回到欲界受生。

  四果:即為阿羅漢果,也稱「無極果」、「無學果」,據稱是盡斷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的果位,已至修學的頂端。《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四說,阿羅漢有三義,一是「殺賊」,意思是能殺盡一切煩惱;二是「應供」,意思是受到天人的供養;三是「不生」,即達此果須永遠進入涅架,徹底跳出輪迴生死了。   羅漢只是自身解脫的最高果位,是一種「自了漢」,是自我管理,顯然,這對於佛法的弘揚是不利的,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大乘,大乘跳出自我解放的小圈子,主張解放全人類,主張苦海慈航,普渡眾生,成就佛果。既以眾生解脫為目標,大乘佛教就開始提倡作佛滅度後不入涅維護法弘法的羅漢,大乘將自我解脫的羅漢重新趕回輪迴,要求羅漢長住世間,不入涅盤,濟度眾生。   據《彌勒下生經》和《舍利弗詞經》說,產釋佛圓寂之際,特別指派了四位弟子要「住世不涅槃,流通我法」。最早住世的就是著名的「四大羅漢」:大迎葉比丘、君屠缽嘆比丘、賓頭盧比丘、羅眼羅比丘。「比丘」就是「和尚」,意為出家後受過其足戒的僧人。   羅漢從小乘的自我解脫目標中豐出來之後,擔負起大乘賦予的護法弘法之大任,佛教中的羅漢隊伍迅速擴大,湧現出十六、十八、五百、八百等大批有名和無名的羅漢。


推薦閱讀:

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經典搜索網站(轉載自搜狐)
所有的奇數總和大還是所有的偶數總和大? 煩惱多還是菩提多?
景洪勐泐大佛寺 小乘佛教
諸如臨濟/德山/趙州/……等人的「狂禪」教學模式是否如」法」?
佛教大小乘爭論中,各方存在什麼誤區或偏差,以至於這些爭論持續很久依然沒有縮小分歧乃至消弭差異的跡象?

TAG:佛教 | 小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