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寺廟

青海西寧瞿曇寺

瞿曇寺位於青海省樂都縣城南約20公里的馬圈溝,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賜額瞿曇寺,命喇嘛三羅藏主持,寺從此聞名。全寺依山面水,三進院落,為明代宮式建築。從山門起的中軸線上,依次有金剛殿、瞿曇殿、寶光殿、隆國殿等,兩旁配置碑亭、壁畫廊、大小鐘鼓樓、佛塔、經堂等小建築。單體建築中以隆國殿規模最大,重檐廡殿頂,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面積約900平方米。全寺從金剛殿起,經大小鐘鼓樓、隆國殿兩側及壁畫廊,布滿彩色巨幅壁畫,為明代早期藝術精品。

內蒙古美岱召

美岱召又名靈覺寺,位於包頭市薩拉齊鎮東20公里的大青山麓,是明萬曆年三年(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所建,為內蒙古地區最早的召廟。邁達里胡圖克圖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曾來此傳教,所以又叫做「邁達里廟」。美岱召是一座堡寨式建築,佔地40000多平方米,四周圍以長190米、高5米的石砌城牆。城牆牆體內為黃土夯築,外表砌以毛石,四角建有角樓。從美岱召的整體建築布局來看,它是集城、寺、宅一體的建築。初建時,是阿拉坦汗及其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官邸。與明修好後,阿拉坦汗被封為「順義王」。其晚年篤信喇嘛教,在城堡內修建了寺廟殿宇,成為阿拉坦汗及其後人政治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美岱召是融合蒙藏風格,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是喇嘛教傳入蒙古時的一個重要弘法中心,它對於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內蒙古大召

大召蒙語稱「伊克召」意為「大廟」。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主持創建的。明延賜名「弘慈寺」。寺中釋迦牟尼像是銀鑄的,故又稱銀佛寺。西藏的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大召為銀佛主持了開光法會。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擴建,大殿改鋪黃琉璃瓦,並充作帝廟。大召除大殿外,皆為漢式廟宇布局。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由三部分組成。前部是雙層三開間的前殿,下層為空廊;中部是經堂;後部是佛堂,佛堂內正中供奉的就是銀鑄佛像,佛像前有一對金色的木雕巨龍蟠於木柱之上。殿前有空心石獅子一對。召內另有山門、過殿、東西配殿、九間樓等建築。大召的宗教文物眾多,其中銀佛,龍雕、壁畫堪稱「大召三絕」。大召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內蒙古席力圖召

席力圖召是蒙古語,首席或法座的意思,漢名近壽寺,為康熙所賜。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中部。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5年)。後在清朝年間不斷擴建和修繕,成為呼和浩特地區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並掌握著這個地區的黃教大權。佔地面積1.3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千平方米。大經堂是席力圖召的主體建築,金碧輝煌。大殿採用藏式結構,四壁用彩色琉璃磚包鑲,殿頂有銅鑄鎏金寶瓶、法輪、飛龍、祥鹿等飾物,大門塗以朱紅重彩,前側立有清康熙御制「平定噶爾丹紀功碑」。召廟的東南隅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高15米,頗為雄偉。上繪彩色圖案並寫有佛教六字真言,其精緻完美,在內蒙古現存喇嘛塔中堪稱第一。席力圖召內的壁畫,亦遠近聞名。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現存最精美的一座寺廟,每年還會在這裡舉行佛會、跳「恰木」等宗教活動。

內蒙古准格爾召

准格爾召又名西召,藏名葛丹石達辦布大爾展林寺,座落在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西南,是鄂爾多斯市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召廟。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清政府賜名為寶堂寺。是一座黃綠相間磁瓦蓋頂的正殿大廟。廟內供釋迦牟尼雕像,從明、清以來三百多年不斷擴建整修。准格爾召的主要建築為經堂、佛殿及左右配殿。這些殿宇,全部用黃綠兩色琉璃瓦復蓋,並堆綉各式圖案花紋,極為絢麗。其他小廟和倉房,不規則地散布在大殿兩側及後方,自成系統。其結構有漢式和藏式兩種。喇嘛住宅一般保持200多間,常住喇嘛300餘人,參加唪經喇嘛600多人。准格爾召平時佛事活動頻繁。准格爾召所保留的格魯派喇嘛教宗教儀軌,對展示和研究蒙古族地方格魯派喇嘛教的歷史、現狀以及蒙古族的歷史文化都具有很高價值。此外,該寺的召廟志記述完整,所藏經卷亦可謂浩繁。寺中供有用金銀鑄造、如人身量一般大的至尊釋迦牟尼、至尊彌勒菩薩、軌範師蓮花生等三尊威光四射的身像。法相僧院及密僧院中,講、聽興盛。

更多→
推薦閱讀:

妄念紛飛歸一念,何愁不會見大千
參悟佛教故事系列:用平常心參禪、悟道、修佛
佛教的修行之道(一)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老是發些某某經是偽經,老是自問自答,到底有沒有人管了?!
為什麼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驚世駭俗的功德?

TAG:佛教 | 藏傳佛教 | 寺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