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積木,對智力開發的幫助你絕對想不到!

前蘇聯的蘇霍母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寶寶手指的精細動作是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肌肉骨骼的成熟不斷完善的。積木是訓練寶寶精細動作、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好幫手,而玩好積木是一種學問。

玩積木的好處

經常玩積木能夠提高寶寶的想像力和專註力等,所以積木被看作是一種「益智玩具」,對於寶寶來說,玩積木會為他以後各種能力的發展打下基礎,那麼玩積木有哪些好處呢?

1

培養寶寶積極主動玩耍的能力

積木這種經典的玩具對於寶寶來說就像「主食」一樣。如果自己不發揮想像力,思考玩法就無法感受到樂趣。相對的,那些會出聲、發亮或者有某種特定形象的玩具主要依靠玩具本身帶給寶寶樂趣,也就是寶寶的「點心」了。「主食」是不可缺的,所以寶寶從小就要多玩「主食」一樣的玩具。

2

增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感情

3歲以下,寶寶單靠自己玩積木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最好將玩積木作為家庭遊戲,全家人一起玩,這樣還能夠加深親子間的關係。從小就能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有很多和父母共同開心玩耍的經歷,寶寶長大以後會更加自信。

3

培養寶寶通過觀察了解對方的能力

寶寶在和周圍不同的人接觸的時候會慢慢學會觀察「對方如何看待自己的行動」。玩積木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試將堆好的積木推倒嚇嚇寶寶或是當寶寶把一塊積木「借」給自己的時候要說謝謝,讓寶寶體會不同的人際交往情景。

從小到大,變著花樣玩積木

只要一說到玩積木,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用積木堆出特定的形狀」呢?實際上寶寶要到3歲左右才能真正地自己堆積木,嬰幼兒時代的遊戲只是一個開端。從看、摸開始,到不停地擺弄,把爸爸媽媽堆好的積木推倒或把積木連起來,玩積木大概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0-5個月:看、摸。利用積木做肌膚接觸。

這個時期親子間的肌膚接觸是很重要的,而積木就可以作為和寶寶肌膚接觸的工具之一。這個時期寶寶對於聲音是很敏感的,媽媽可以用積木來製造不同的聲響。

6-11個月左右:拿、撥弄、聽聲音。

這個時期除了要用眼睛看,還要讓寶寶用手抓握東西。有些寶寶甚至只要拿著一塊積木就會很開心。把積木在地板上滾來滾去或是將積木扔出去等,都是不錯的玩法。

1歲左右:破壞遊戲、堆砌遊戲,用積木教會孩子空間和距離。

把積木放在地板上的位置看做出發點,然後再將其移動到其他位置,讓寶寶慢慢理解空間和距離的概念。這個階段,寶寶已經能夠站起來了,所以做遊戲的時候會更活躍。

1歲-1歲6個月:將積木連成一線、開始發揮想像做遊戲。

2歲左右:砌成一面牆,能搭六七塊積木的「塔」,模仿搭「火車」。

2歲半:能搭出8塊積木的「塔」,「火車的煙囪」也有了。

3歲左右:堆出造型,可用9塊積木塔「高樓」。

親子積木遊戲有趣玩法

1、取一個大湯匙,舀起一塊積木,看孩子能否舀起積木。

2、積木一塊一塊間隔排開,兩隻手指在積木上行走,讓孩子學你的樣子,也用兩隻指頭走一走。

3、把積木疊羅漢搭得高高的,然後讓孩子不斷推倒再不斷搭高。當達到某一高度極限時,教孩子讓積木靠著牆或紙盒疊高積木,和孩子一起把積木塔得更高。這樣過一陣子,孩子就會以金字塔的方式,把積木堆得又高又穩。

4、積木沿著奶粉罐的外邊緣,均勻間隔開地排成一個圓型,再小心移開奶粉罐,扶助孩子的手,在積木內緣畫一個圓圈,問孩子:積木排成什麼性狀?是不是圓形?或利用其他不同形狀的容器玩這個遊戲,教孩子認識不同的形狀。

5、在罐頭上放一把尺子,尺子的兩端各放一塊積木,平衡後讓孩子隨意拿起其中的一塊積木,觀察天平倒塌的視覺和音效效果。

6、利用四塊的方形積木圍成一個中空的正方形,讓孩子放一小物品在中空部分,家長再蓋上第五塊積木。看孩子會不會立即打開第五塊積木,尋找他的小物品。

7、取一條橡皮筋,將一張紙巾繃緊在一個空罐子的開口處,再小心地在紙上搭積木,看一看當搭到第幾塊積木時,紙巾才會因承受不住重量而破裂,積木才會掉到罐子里?

8、讓積木從一個傾斜的軌道上划進一個開口的容器中!玩幾次後,可以讓軌道稍微偏離洞口一點,故意製造沒有命中的效果,增加玩的趣味性。


推薦閱讀:

速聽——開發智力的最佳手段
選擇進化智力風暴(經典智力題)
量子計算機成熟的那天會不會就是代表人類智力開始下降的那天?
留長發會影響智商嗎?

TAG:孩子 | 智力 | 智力開發 | 積木 | 絕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