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必要撕咪蒙

一、咪蒙的「三頂帽子」

我在賬號發了一條說要聊聊咪蒙,後台的評論要求「撕她!」的如潮水般湧來。看來,咪蒙爭議真不小。

我於是簡單回顧了網上討論咪蒙的文章,發現各路大V曾出手,對咪蒙各種撕。總結下來咪蒙招黑有三,第一「三觀不正」,第二「套路編造」,第三「洗稿」抄襲。

關於 「三觀不正」。咪蒙的文章概括來說,就是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價值內核解讀中產階級的市民生活。這種價值觀坦白說,我曾經強烈支持,只不過現在隨著一些經歷而逐漸瓦解。但是這種價值內核及其基礎之上的對社會生活的解讀,在大城市打拚的具備尚有逆襲空間的屌絲來說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這種至於價值觀的「正與邪」、「利與弊」、「得與失」,因人而異,各有喜好。只能說現階段的我不完全認同,哪怕我幾年前也曾奉為圭臬。

關於 「套路編造」。咪蒙是用套路,而且是數一數二的套路高手。這一點其實無可厚非,每個人操作任何一項工作都是會形成自己穩定的思路和風格。咪蒙善於將生活中的普通事件通過戲劇加工成極端案例,通過極端化的字眼解讀成煽動性的觀點。爆文圈粉,靠的是人性弱點,人性弱點有七,咪蒙尤其擅利用「傲慢」「嫉妒」「暴怒」三點。就其套路而言,也是爆款文章的經典套路:看標題是炫耀貼,看開頭是吐槽貼,看過程是技術貼,看結尾是勵志貼。分別勾起了讀者的「窺私慾」,「優越感」,「求知慾」,「上進心」——絲絲入扣,步步為營,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關於 「洗稿抄襲」。這個我真不知道真假。但就我個人的推斷,自媒體從業人員洗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自媒體平台給一大批喜歡文字,稍有閱歷,個性張揚的文藝青年以創作雞湯的大舞台。稍微戀愛多幾次、經歷慘幾次、文字表達能力不差的姑娘就可以開賬號圈粉絲。但是很多人原創作者在消耗了自身微薄的積累之後無法源源不斷的提供原創內容。畢竟,這個智識水平下的眼界和觀點就那麼幾樣,結果就是從互相借鑒走向互相抄襲。所以不僅是咪蒙在被罵洗稿,很多人都在被罵洗稿——畢竟,想天天吃餃子,你有那麼多面嗎?

綜上,我覺得咪蒙就是一個自媒影響廣、言論爭議大、有一定抄襲嫌疑的自媒體寫手,如此而已。三觀正不正,每個人自有自己的準繩;套路深不深,技術本身沒有對錯;如果抄襲是真的,那麼咪蒙確實應該受到譴責甚至懲罰——就像一切抄襲者應得的那樣。

二、咪蒙確有一宗罪

對咪蒙的文章無好惡,不等於我覺得咪蒙沒有問題。

作為一個非互聯網自媒體從業人員,從圈外的角度看,我覺得咪蒙的負面效用主要在於:浮躁了一批對咪蒙極為關注,希望以咪蒙為榜樣,立志做自媒體的年輕人。

咪蒙在自媒體圈的風生水起,粉絲龐大以及財源滾滾,讓很多年輕人誤認為自己只要模仿咪蒙,就可以成為下一個咪蒙。畢竟:1、「賬號我也可以開」;2、「罵人我也會」。

由於咪蒙文字的通俗表達模式和極端字眼的運用,讓很多人誤認為這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不就是「開個賬號罵賤人好了,反正平時在微博上也撕逼,撕逼還能掙錢」——既不用像六神磊磊滿腹經綸,也不用像和菜頭業務門清。但是,他們光看見賊吃肉了,沒看見賊挨揍了。自媒體不是沒有門檻,只不過門檻是隱形的。隱形的門檻比高門檻更難跨過,因為你都不知道門在哪。

門在哪呢?在積累和訓練。咪蒙自己成為咪蒙都靠積累和訓練了很多年。多年的社會歷練、摸爬滾打和文字磨礪才讓咪蒙成為今天的咪蒙。看似普通的「兩千字撕逼」背後是基於多年的訓練和積累。一篇爆款是運氣,多篇爆款就是技術了。「第三段的位置該說什麼話」,「腦殘和傻逼什麼情況下誰更戳人」,「是金融狗還是工程師更能引起共鳴」,「同樣一個矯情的人物在地鐵上吐痰塑造成男還是女」等等,都是要靠多年積累和訓練的。

專科教育三年,本科教育四年,碩士一般三年,博士正常最少五年,想靠一個賬號作為一門手藝吃飯,沒有個兩年功夫做前期積累和訓練,可能嗎?所以,我倒是希望看見咪蒙有機會多講講自己的一些學習和工作上的積累和訓練。我相信她絕對是一個勵志典範,讓很多年輕人明白,賬號不是你想火,想火就能火,賤人不是你想罵,想罵就善罵。

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我雖認為咪蒙在互聯網從業引導上有一些誤導性,但非常不認同很多大V對咪蒙的負面作用的一些誇大說法,比如「污染了整個網路的文明」「扭曲了粉絲的三觀」「讓互聯網戾氣密布」等等。

說真的,我真的覺得很多視咪蒙為洪水猛獸的大V真的有點小題大做了,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真是那麼想。說到底,說破天,咪蒙只是一個自媒體寫手而已。

《荀子 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中國互聯網的大方向大走勢,互聯網輿論環境的大方向大走勢,哪怕微信公眾號這麼一個領域,都是煙波浩渺,一望無垠。不僅是咪蒙,任何一個自媒體人都不可能引領或扭轉互聯網輿論大潮。任何人再強大都不過是其中的水滴而已。咪蒙再強,也只是一粒大水滴。但是一粒大水滴跟整個大海比,再大也是水滴。

說咪蒙「扭曲了很多人三觀「等等將人」誤入歧途「的說法,多慮了;認為「咪蒙是自媒體大毒草」而「群起而攻之」的做法,沒必要。讀者不是信咪蒙,而是信自己。看咪蒙文章有著扭曲的三觀的人,沒看咪蒙之前就扭曲了;每天充滿戾氣撕逼的人,不用看咪蒙,他燒香拜佛都會因為插隊跟人家撕逼。

咪蒙的最大擅長不是引領和發掘觀點和態度,而是迎合和復刻觀點和態度。咪蒙只不過是把很多讀者心中所想用更加極端化的語言酣暢淋漓的表達了出來,粉絲粉的是這個。絕大多數讀者讀咪蒙的心態或者任何自媒體人的心態都是:」卧槽,她跟我想的一樣!「以及」好佩服你啊,能把我想說的表達出來「——如此而已。「粉」的前提都是「我覺得你對」,而不是「你對」。

所以,很多大V一方面嚴重高估咪蒙的影響力,一方面嚴重低估讀者的判斷力。咪蒙的粉絲真的不是信咪蒙,而是信自己;互聯網上網民不存在「相信誰」,只存在「選擇相信誰」。

四、說甚龍爭虎鬥

說到這,我想說幾句得罪人的話。

很多大V可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一些大V對咪蒙的過度解讀,源自自身的優越感。他們之所以如此覺得咪蒙「遺患網路」,主要是因為他們太高估自媒體的力量,太高估自媒體寫手的力量了。

說真的,開公眾賬號僅僅就是一個手藝,再大的V,賣藝而已。每個賬號寫手都是用自己的特定內容服務於自己的特定受眾,本質上就是賣藝。開賬號寫文這事跟樓下燙個頭,馬戲團耍個狗熊,菜市場蹬個三輪,或者在高盛做個trader本質上也沒有區別,就是個手藝,而已。

大家讀賬號文章,無非就是茶餘飯後,地鐵床頭,閑來看看圖個樂呵。本質上賬號文章跟口香糖沒有本質區別。你告訴我,生活中少了綠箭或益達,會有什麼區別?沒有賬號,人家過得也還行;有了賬號,人家頂多多了甜點和談資。哪怕你哪天突然封號了,人家日子正常過。話說回來,粉絲們失戀了都能熬過去,現在照樣每天吃喝玩樂,別說缺了一個賬號了。

每個粉絲作為讀者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生活體驗。真正影響粉絲們的三觀和生活的,是他們每天的生活面對的工資房價健康教育等實際事情,是國家民生建設和社會整體發展,是科學、藝術、政治、經濟、企業等巨匠為社會創造的具有恆久價值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這些才是真正影響著每個粉絲的生命狀態。

所以,真的不需要大V們想的那樣,自己開賬號寫網文是在「抨擊醜惡開啟民智」「扒開社會改造體制」、「引領輿論思潮」。放平心態,別動不動就罵「誰誰的粉絲都腦殘」、 「一定要將粉絲從無知中引領出來」等等。大哥,你要知道,「先知」這種職業六百年前就都被各國政府定性邪教了,你上街高呼「我要幫助粉絲提升境界」你看城管打不死你。

一門手藝服務一路主顧,一路宴會款待一路賓朋。指著肯德基燉出佛跳牆那是你的問題,奔著新華網播放奇葩說那是你的毛病。黑格爾沒必要瞧不起郭敬明,梅蘭芳沒必要看不上范冰冰。不要用你勤工儉學的身份干涉粉絲黑幫內訌的信念,不要用你茹毛飲血的人生揣測粉絲滿漢全席的青春。

行了,不說了。總之,對咪蒙跟對待所有賬號所有大V一樣,覺得寫的好了贊一個,覺得寫的爛了就取關,僅此而已。大V們也別太把咪蒙和自己當回事了,想著開啟粉絲民智或者謾罵別人的粉絲都沒必要。

最後,一首《西江月》,聊表結尾: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推薦閱讀:

才二十幾歲,沒必要對生活失去熱情
你有必要補維生素嗎?
一個朋友總是在賬單日之前還款,信用卡有必要在賬單日前還款嗎?
清華大學將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 多數學生稱很有必要

TAG:咪蒙 | 沒有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