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光大生長於中華文化沃土的道德光輝

辛鳴:光大生長於中華文化沃土的道德光輝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發表時間:2014-09-19 星期五

曾有人講,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談道德,不僅沒有必要還很不合時宜。此語大謬。首先,「法治」的對立面是「人治」而不是「德治」,更重要的是沒有道德的根基、沒有價值的共識,法治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囈語,治國更是沙灘上的樓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彆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何謂「德」,概而言之,就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在發展、進步、演化、成長過程中積澱下來的文明、精神、價值、信念、規範等等的總和。德不同,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價值判斷、目標追求就不同。國家的德決定了這個國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社會的德決定了這個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個人的德決定了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進入現代社會,「德」的經濟政治社會功能更加凸顯,已經成為了爭奪資源、吸引人心、抹黑對手的重要工具與手段,成為了合法性、正當性的終極武器。當整個世界都認同一種價值觀,都把一種行為當作所謂「德性」、「至善」、「正當」的時候,這種行為就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就會把一切資源都集聚其大旗之下,使之具有了放置四海而皆準的優越感甚至實現感。現代西方社會之所以要把他們自己的、僅具有地方性意義的價值觀包裝為「普世價值」,其實就是想把其行為模式以及相關聯的制度模式,說白了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灑向全球。而凡是不願意納入其軌道的國家,就被貼上「流氓國家」、「無賴國家」乃至「失敗國家」的標籤。這種霸氣外露話語的背後其實是色厲內荏的膽怯。因為一旦一些有主見、有作為、有能力的國家,用自己的文化道德、用自己的精神價值積聚起資源、收拾起人心,實現了國家的發展、富強、復興的時候,西方社會這套話語就會成為皇帝的新裝。今日中國社會的作為與現狀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當然,我們重視「德」的社會功能、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決定性的功能,絕不是要把「德」從經濟社會實踐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抽象的怪物;我們之所以對「普世價值」不以為然也絕非僅僅因為它是西方社會的價值觀。而恰恰相反,是因為我們深切地知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道德是根植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不要指望「拿來主義」,不要幻想「一蹴而就」,這樣一些道德要求是沒有生命力也沒有意義的。曾有學者做過一個很好的比喻,聖誕樹上掛的果子花花綠綠很好看,但是它是假的,不管用;根深葉茂的大樹上結出來的果子才有味道,才管用。這些年來也沒少倡導過那些我們認為好的道德要求與價值觀念,但往往很難深入人心、很難化為行為,究其原因,沒有根植於自己的文化土壤,不是在自己的文化沃土中生長出來的。

正是基於對文化、道德、價值觀本質的深刻認知的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國社會要尋根,要回到原點汲取成長的力量,而不能輕率幼稚地「去中國化」。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但是,在對待中華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方面,我們不能有「懶漢思維」。正如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西方社會的東西拿來就用,同樣也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東西也簡單地拿來就用。任何道德、價值都有其歷史社會形態屬性。今日中國社會依然是一個努力追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社會。但我們一定要看到今日中國社會的「仁愛」與當年尚處封建社會形態下的「仁愛」有本質的不同;今日中國社會的「民本」同樣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下的「民本」而不是封建皇帝頭腦中的「民本」;今日中國社會的「大同」追求是立足於「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這一共產主義的遠大願景,而不是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互不干涉。所以,在不割斷血脈、不丟失基因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一定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沒有創造性轉化,傳統就是傳統,永遠不會變成現實;沒有創新性發展,歷史就是歷史,永遠不會走向未來。今日中國社會的文化、價值、道德需要在「再中國化」的過程中,從「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中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過去完成時,儘管我們可以不斷對之做出新的理解與闡釋,但其內涵畢竟是既定的;而中華文化則是涵蓋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個動態概念,不僅包括過去5000年文化的燦爛,也意指今日中國文化的繁榮,更要求未來中國文化的輝煌與復興。對於今日中國社會固然要講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傳承下來,更要大講特講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讓中華文化作為一個整體趕上時代引領未來,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編輯:李煒 相關閱讀:

  • 在道德自覺中踐行核心價值觀
  • 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從提升黨員幹部
  • 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
  • 政治家的道德素質是個社會問題—
  • 六、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 王彥坤:以道德的力量贏得人心和
  • 挺身而出是黨性的大義、人性的光
  • 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
  • 推薦閱讀:

    中華劍史
    中華武術的分解與整合
    錢穆: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讀的九本書
    「中華現代」驅逐艦:052B驅逐艦的研製和建造
    中華詩人 | 蘭 蕙

    TAG:道德 | 文化 | 中華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