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菩提路》清涼聖境五台山:五爺廟、觀音洞

【千年菩提路】清涼聖境五台山:五爺廟、觀音洞

提醒:請在WIFI下觀看(26分鐘)

  五台山·五爺廟

  這兒呢是五台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這村裡的老百姓年年都有請戲的風俗。

  您瞧見了吧,戲裡的這位金臉兒扮演的便是當地老百姓最為崇拜的對象五爺。傳說這五爺是廣濟龍王的五太子。這位於五台山海拔 三千米的廣濟龍王祠,就是當地百姓專門為他修建的。後來為了更多的百姓上香方便,便把五爺從北台頂上請到了山下的五爺廟裡。

  當地夏天是酷暑難耐,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五爺喜愛聽戲,當地百姓便請戲給五爺聽,保佑他們年年風調雨順。五台山過去酷熱、久旱無雨。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文殊菩薩求雨,到龍宮請清涼石的傳說。龍王雖不情願,但菩薩略施小計,把清涼石變成了一塊小石子,帶到了五台山。性情暴躁的龍王五太子得知後,便向文殊菩薩來討要清涼石,但無奈還是被菩薩降服,最終成了專門為當地百姓耕雲布雨的五爺。

  如今傳說中給五台山下的百姓喜降豐年的清涼石,就在五台山最早興建的一座寺廟——清涼寺里。

  凡是上過五台山的人都知道五爺廟,五爺廟也叫萬佛閣。它面積不大,佔地只有兩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四座,它們是五爺廟、萬佛閣也叫萬佛殿、文殊殿和古戲台。就因為有了五爺廟,這裡成了五台山香火最為旺盛的寺廟之一。後來,當地的老百姓也習慣把萬佛閣叫做五爺廟了。

  徑直進入大名鼎鼎的五爺廟,會發現在廟外過庭的兩側,豎立著只有在古時皇帝出巡時才能見到的鑾駕。這不僅是在五台山,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殿內供奉的就是五龍王,傳說這五龍王被文殊菩薩收服,從此為五台山當地的百姓耕雲布雨。百姓也年年為五龍王供奉、請戲,而更有意思的是五爺廟中五龍王的裝束,它不是通常人們所知道的菩薩樣子,而是身披著顯示著古時皇帝威嚴的蟒袍,頭上則戴著金冠,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些答案來自於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當年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做了和尚,康熙皇帝便來五台山尋父。有天傍晚在返回行宮的路上,突然遇到了狂風暴雨,康熙皇帝非常驚恐,突然間,五龍王出現在康熙面前。這時五龍王施展法術,放出一火球,為康熙開闢了一條道路,引領著康熙皇帝安全的回到了行宮。第二天,康熙皇帝為了感謝五龍王救駕有功,專門賜給他一件蟒袍和半副鑾駕。從這傳說中,看的出當地百姓對五爺是非常的崇拜,那自然五爺廟的香火也是相當的旺盛。在五爺廟每天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香客信徒,有的是專程前來拜祭五爺的,有求財的、求官居的、求運的、求學的、還有求平安的,老老少少是不計其數。五爺廟因此也落下了千年香火不斷的美名。

  五爺廟的後面是文殊殿,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幾乎每座廟宇里都有專門供奉文殊菩薩的文殊殿,但在這裡文殊殿卻沒有五爺廟的香火旺盛。這也看得出當地人更喜歡本土化俗神的崇拜,可是文殊菩薩在當地人目心中的正統地位,也不會有絲毫的減弱。

  在五爺廟中坐東向西兩檐三頂的建築是萬佛閣,也叫萬佛殿。它分上下兩層,在五台山眾多的建築中別具風格。

  在萬佛閣的下層,當中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在佛教密宗里,把他稱為大日如來,作為最高的崇奉對象,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

  二層殿內,正中供的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他被稱為大願地藏。老百姓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流行很廣。因為地藏菩薩普度眾生,而他的大願也正所謂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立在地藏王菩薩左右外側有五對塑像,統稱為十殿閻王。在這十殿里,通常以第五殿的閻羅王為代表,十殿閻王在民間的影響很大,實際上就好比是人間的官職,在陰間的翻版,也是佛教世俗化的一個典型例子。

  說完萬佛閣的各大菩薩,也不能丟下這萬佛不說。萬佛閣的大殿內,左、右、後三面壁上的木製小格中,豎立著滿壁約十厘米大小的泥塑貼金佛像,連橫樑上都布滿了小金佛。樓上樓下一共有佛像萬尊,所以萬佛閣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五爺廟共有十六位僧人,兩位僧人修漢傳佛教,其他的僧人修藏傳佛教。他們每天早晚的上殿和上課也是分開的。他們的經文也有所不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於大乘佛教。除了在學法、念經之外,在生活的習慣上,也有一些不同之處。比方說藏傳僧人是可以食葷的,由於藏傳佛教來自於青藏高原,那兒糧食和蔬菜水果比較缺乏,但是禽畜類偏多,喇嘛們生活在高原地區,如果不吃葷,生存恐怕都會有問題,而漢傳僧人只能吃素,這是中國漢傳佛教的特色。

  傳說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是五爺的生日。專程或是慕名到五爺廟求願祈福的遊客、香客也是最多的一天,據說有上萬人。在人們心目中,五爺是有求必應的象徵。給五爺上香代表著一種敬意,也可以看作是溝通人與佛聖之間的一座心橋。人們在這兒虔誠地對五爺許下自己心中的願望,當地百姓為五爺修建的古戲台就在五爺廟的正對面。五爺生日這天,人們花錢請最好的戲班子來為他唱戲。誰能在這一天排上一齣戲,那真是運氣好啊,所以大戲台上的願戲自然也是從早唱到晚。從善男信女們對五爺的崇拜和敬仰,看的出佛教文化在這裡被賦予了很強的本土色彩。

  五爺就是五台山的護法菩薩,因為護法菩薩,咱們崇拜他,民間傳說和佛教是一樣的,也是為辦好事,做善事,很多人求五爺,他們有很多做好事做善事一樣的道理。

  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同樣作為寄託著當地百姓,祈盼風調雨順、平安吉祥願望的民間俗神。人們對五爺的崇拜敬仰也長久不變,而事實上對五爺的崇拜就是佛教在當地本土化、世俗化的一種產物。

  五爺愛聽戲,願戲天天唱。百姓們真心的希望這願戲真的能唱到天上,年年不斷,歲歲平安。

  五台山·南傳佛教觀音洞

  「我的過去,如同夢境,全似虛幻」這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許多年對自己漂泊不定的隱秘人生的一次總結。

  五台山,因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不僅在漢地,就是在遙遠的雪域西藏也享有盛譽,是許多藏傳佛教徒心中的聖地,許多的藏傳佛教徒不遠萬里地來這裡朝聖。在五台山,有許多藏傳佛教寺廟,觀音洞就是其中之一。

  據《倉央嘉措秘史》記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曾在觀音洞有過一段隱秘的修行歲月。

  觀音洞,位於五台山台懷鎮清水河東岸的懸崖之上。沿著石階向上,在突出的岩壁上,有一些亭子和殿堂。最頂端的就是觀音殿,觀音殿內主供觀世音菩薩。兩側還供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和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大殿後面的左側有一個奇異殊勝的山洞,就是觀音洞。相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顯靈,故取此名,而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也曾在這個山洞裡修行冥想過很多年。

  倉央嘉措是第六世達賴喇嘛的法名,1683年生於西藏山南的門隅地方。1697年,被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迎至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1705年,第巴桑結嘉措在與拉藏汗的政治鬥爭中被拉藏汗所殺,事後拉藏汗派人赴京城向康熙報告桑結嘉措謀反的經過,並奏報桑結嘉措所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真正的靈童,平日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派欽使前往西藏進行安撫,並令將倉央嘉措詔執獻京師。

  關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生平,在西藏一直是一個謎。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1706年倉央嘉措前往京城,行至青海湖畔圓寂,時年二十四歲;另一說主要是依據阿旺扎巴所著《倉央嘉措秘史》,「嗣因藏王桑結嘉措,與蒙古拉藏汗不睦,桑結嘉措遇害,康熙命欽使到藏調解辦理,拉藏汗復以種種雜言謗毀,欽使無可如何,乃迎大師晉京請旨,行至青海地界時,皇上降旨責欽使辦理不善,欽使進退維難,大師乃捨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五台山、蒙古等地,宏法利生,事業無邊。後圓寂於內蒙古。」

  相傳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觀音洞修行期間,左側的山洞裡滲出了一股清洌甘美的泉水。信徒們將它視為聖水,認為飲用此水能夠消災、免障、祛病。在觀音大殿前方,有一棵滄桑的古樹,相傳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插下的手杖長成的。

  倉央嘉措不僅是六世達賴喇嘛的化身,同時也是藏地家喻戶曉的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文字優美,在海內外享有廣泛的聲譽。比如:「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皎潔月亮。未嫁少女面容,時時浮現心裡。寫下的蠅頭黑字,已經被雨水浸濕。沒畫的心中圖案,怎麼也不能擦掉。默想上師面容,不能出現眼前。沒想姑娘臉蛋,時時浮現腦海。晚上去會情人,早晨下了雪了。保不保密一樣,腳印留在雪上。潔白聖潔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不去很遠的地方,去去理塘就回來。」關於這些詩,在民間有很多種解釋。比較普遍的解釋認為這些詩是愛情詩,跟流傳於民間的關於倉央嘉措的傳奇愛情故事有關,據說這也是他被流放的主要原因。另一種解釋認為這些詩是政治詩,由於當時的政治處境,倉央嘉措只能通過寫情詩的方式,抒懷自己在當時的政治境遇和心中的苦悶。也有人認為這些詩是禪詩,只是以象徵和比喻的方式表達了自己修行佛法的心得和體會。

  各種奇異險峻的岩石,是觀音洞附近山上的一道景觀。據科學考察,這是二十五億年前古海洋內火山爆發和後來地殼運動沉積的產物。相傳,當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觀音洞修行期間,為了使這塊殊勝的地方長久存在,就在大山的某個岩石間埋下了一個金剛杵,就是在今天許多朝聖者來觀音洞朝聖,也要在岩石間立一根小木棍,以求佛法的基石堅固永存。信徒們刻在岩石上的佛像也是一道奇異的景觀,這些岩石上的佛像雕刻的很精緻,而且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這座位於觀音殿下方,峭壁上的佛殿,是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靜修的地方。1908年正月初五,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期間在這裡靜修過一段時間。

  由於觀音洞和藏傳佛教的特殊的緣源,在今天仍然有很多藏傳佛教信徒在這裡修行,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藏傳佛教信徒來這裡朝聖。


推薦閱讀:

當代一則禪宗公案——本煥老和尚(五台山比丘果戒)
蓮師在五台山(四)
五台宗--
接觸聖僧和凡夫僧要一樣地恭敬(五台山比丘果戒)
這就是五台山

TAG:觀音 |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