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擔憂物業稅成為助漲樓市推手

網友擔憂物業稅成為助漲樓市推手http://www.sina.com.cn2010年02月01日07:32 經濟參考報

  物業稅的身影忽近忽遠,倏明倏暗。最新消息是,北京市地稅局負責人出席北京市政協小組討論會時透露,北京最早明年底開徵物業稅。此後,國稅總局有關人士在互聯網在線訪談中稱,物業稅的改革目前還處在研究和準備階段,徵稅範圍、實施時間、管理機關都尚未確定。

  面對物業稅,網民心態複雜——既盼其成為刺破高房價泡沫的利器,又唯恐它反成了助漲樓市的推手。有網友指出,物業稅從理論到現實,尚有諸多難題待解。

  物業稅是房價「殺手鐧」?

  物業稅能讓瘋狂的房價回歸理性?不少人在網上贊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即是其中之一,他在其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上表示:「如果要抑制房價,降低空置率,提高房屋使用效率,出台物業稅是有效辦法之一。」

  還有一位幾度在博客中支持開徵物業稅的是著名經濟評論人葉檀。她曾在博文中斷言「物業稅推出之時就是房地產暴跌之日」,原因在於,物業稅使投資房地產成為成本高昂的風險投資———當投資者等著收穫房地產紅利的時候,發現最大的一塊紅利被政府以物業稅的形式拿走。為了降低物業持有成本、儘快回收紅利,投資者惟一的辦法就是拋售物業,但他會發現所有的房地產投資者擁有同樣的想法,結果只有一個,投資者根本無法在市場上套現,能夠收回成本已經是上上大吉。

  不過,也有網友似乎並不看好物業稅對抑制房價的作用力。

  騰訊博主陳寶存認為,「投資投機性需求主導樓市」的認識是錯誤的,目前樓市的最大問題是供需矛盾。他指出:「供需矛盾不解決,所有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努力,最 終的 買單 者是 終端 消費者。」換言之,物業稅給投資者增加的成本,將轉嫁到急需住房的普通消費者身上。

  「房奴」變「稅奴」?

  已經購房的網友更關心物業稅如何徵收的問題,他們擔心自己將被重複徵稅。

  「開徵物業稅,就不應再徵收土地出讓金等各類其他房產稅了。再深說一步,已繳過各類房產稅的如果再征物業稅就是重複徵稅。」新浪博主「蘇州人家小雲」表示。

  搜房網博主賈卧龍指出,目前,我國涉及房地產的稅種分布於房地產開發、建設、交易和保有各個環節,包括耕地佔用稅、契稅、印花稅等12個稅種。從稅法原理上講如果要實施物業稅,會將現行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值稅及土地出讓金等稅費合併,轉化為房產保有階段統一收取的物業稅,簡單地說就是把本來一次交70年的土地出讓金分成70年來收。如此一來,作為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不會輕易同意。

  賈卧龍繼續寫道:「如果按照目前物業稅空轉的徵收模式執行,即自住也要徵收,那麼購房者將會面臨雙重徵稅,壓力會更大。等於購房者買套房子,不僅要支付土地出讓金轉嫁到房價上的那部分,還要世世代代的交物業稅,即使費勁全力的擺脫房奴,也解放不了,還要繼續交稅,做『稅奴』,這對於中低收入者而言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如何跨越法理障礙?

  和訊博主朱大鳴則指出:「物業稅最大的障礙是,從法理上難以解釋清楚,物業稅是財產稅,而我們的房屋只是有70年的使用權。要麼修改法律,要麼不徵收,這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在當前,中國土地公有制的性質是剛性的,而且也是一個底線,當然很難改變,如果這個不能選擇,物業稅也就被否定了。」

  對此,葉檀在其中金網博客中強調,她支持開徵物業稅的第一個前提即「必須有明確的稅收立法,應該廢止土地增值稅」。

  葉檀表示,物業稅原本是對完整包括土地與地面建築在內的物業徵收財產稅。我國如果徵收物業稅理應與土地私有的國家不同,應扣除土地增值部分,僅對土地上的建築物增值部分徵稅。

  她指出,土地與地面建築物的價格拆分並不困難——「地方政府在出讓土地時有詳盡的辦法,比如在什麼範圍之內擁有多少的級差地租,要乘以多少倍數,清清楚楚,只要設定一個基數按照級差地租倒推即可。另一個辦法就是按照賣地時的土地與商品房價格,扣除土地成本這一塊,而後根據增值程序收稅。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基於土地使用權上的稅費退還給物業擁有者,而後名正言順地向物業擁有者徵稅。」

  (記者 張小潔 整理)


推薦閱讀:

2025年,中國樓市的生死之戰
半月談:前瞻樓市變局下的調控走勢
世聯樓市新評之五
北上廣也扛不住 樓市下跌剛開始?探訪五大鬼城(圖)

TAG:樓市 | 網友 | 物業 | 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