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為什麼缺愛缺怕愛

迴避為什麼缺愛缺怕愛

5 人贊了文章

我記得一個故事,一個志願者去送了奶粉到落後地區的學校,卻被用來當做運動會的跑道的標記。志願者很不理解,校長解釋說,如果奶粉用來喝,這些學生有乳糖不耐受。更多的研究表明,擁有乳糖不耐受的個體,更早能結束母乳時期,從母體和幼兒的個體來說,對於雙方的生存的角度來看,提早結束母乳的過程,更多獲得更多的生存的概率。

今天突然想起了這個例子,對於迴避的個體來說,這種複雜的表現形式,真的好像乳糖不耐受的反應過程。儘早結束從先天親密關係中獲取更多的關注或者支持,從而實現自我個體的獨立,當然這個獨立是一個並不穩定的自我支持的過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自己代表媽媽來照顧自己,管理自己。

有意思的是,照顧自己會變得邊界相當明確,自己照顧自己的力量會透支將來個體對於他人的照顧能力。一個硬幣兩個面,遠觀像獨立,近觀像自私,遠近接觸之後,就能感受到那段你永遠翻越不過去的牆。管理自己,這個點更好玩。情緒不會被壓抑,它只會暫時地被忽視,然後找個其他的方式,加倍地宣洩出來。假如,你問我其他方式是什麼?我喜歡錶達的一句話就是,除了中午吃什麼之外,自己能決定的也只有自己愛上什麼樣的人了。

並不穩固的自我支持系統,看起來確實實現了一個表面的獨立,可是背後會呈現更多的問題。比如說,自我厭惡。

自我厭惡通常情況下,並不會以直接的形式表現出來,無論個體是什麼風格的類型。舉個例子,《芳華》和《大佬》中,都會有類似體驗的表現形式。兩個影片中,都會呈現出來一種,對於周圍環境和重要對象體驗到深度失望之後,個體呈現出來的一種詭異的無畏的個人英雄主義。反應過程就是,如果自我認可的體驗會來自外界環境或者個體的話,如果收到的信號是消極負面的,很容易被認為是自我表現差勁,才會出現這種狀況。可實際真實的情況,僅僅是是因為,不可控因素已經超越了個體的可控範圍。為什麼正常人可以實現的清晰分辨的多方因素對於實際結果達成的影響,迴避的個體並不能夠識別呢?這個經驗來源於先天依戀關係中的錯誤指向,全部是幼年個體承擔錯誤的原因。一旦個體成長之後,原罪也會成長。如何卸下並不屬於自己責任承擔,才能實現個體輕鬆的實現?顯然,承認有條件交換才能實現的先天親密關係的支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應對的壓力。

那麼,這種先天帶來的自我厭惡,會以什麼方式,表達出來呢?舉個小栗子,影片中的表達是,無畏的英雄主義。當大佬結尾獨自離開酒館,應對一群黑手黨的槍手,還留下一筆維修費的時候,這種表現淋漓盡致。死亡之前,還要對一個陌生人保持著,因我損壞的維修,費用應該我來承擔。這種被可以訓練成的責任承擔意識,背後是沒有人會分擔自己的責任。換句話說,自己以為可以分擔自己責任的組織、弟弟、女友等,一一離去之後,除了英雄主義的無畏的犧牲,其他方式都難以表達這種深深的自我厭惡。如果要用一句話講明白這個道理的話,就是環境如此糟糕,我並不懷念這種環境。短暫的逃離就是遠赴美國,永久的逃離就是推開小酒館的門。

並不穩固的自我支持系統,還有一個問題是,依戀系統的紊亂。紊亂的含義就是,在後天親密關係中,尋找先天親密關係的缺憾。比如,無條件、時時刻刻地關注和支持。後天親密關係中,迴避常見的對象就是焦慮類型的伴侶。很好玩的點就是,吸引階段彼此過么迷戀,相處階段,彼此就多麼厭惡。單從迴避的角度來說,這個現象很好解釋。焦慮型伴侶,在吸引階段中,呈現出焦慮的特質,恰好就是時時刻刻、無條件地、無微不至地關注和支持,這種感覺是迴避者在先天經驗中缺乏的。注意啊,是無條件地關注和支持。因為相當一部分迴避者在先天關係中,並不缺乏關注,不過這種關注只是犧牲了自我選擇而已。事實上,這個角度來說,焦慮者先天依戀關係中的經驗,往往也是如此。正是彼此相同的經歷,往往讓彼此一見傾心。可是進入長期吸引階段之後,彼此先天依戀關係中的經驗,往往會讓彼此痛苦不堪。比如說,焦慮伴侶處理問題的強有力的溝通方式(爭執、分手、恐嚇等),雖然我很理解他們,他們先天經驗就是這就是正常溝通方式,可是這種方式恰恰是迴避者先天經驗中所最為厭惡的。甚至可以說,之所以冒著沒有先天依戀中的外部支持系統的風險,建立這麼一套並不穩固的自我支持系統,就是源自於對於這種溝通方式的厭惡。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就表達方式、溝通形式上來說,無論焦慮還是迴避,兩者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彼此一個偏左一個偏右。假如,彼此能夠準確表述自我的內心和情緒,彼此的互動關係體驗,滿意度最少提高一半。因為從契合度來講,雙方是匹配的。事實上,很少有能夠準確表達自我的迴避者,或者焦慮者,即便我自己現在能夠從不同角度闡述其中的一些問題,而且能講明白。可一旦我本能表達接管了我的糾正後的自我表達,往往也是口不由心。更何況許多陷入自身認知偏差的小夥伴了呢?


推薦閱讀:

一諾情感:正確的挽回方法,你是否正在用錯誤的方式去挽回TA?
一諾情感:分手後他已找新歡,我該怎麼辦?
如何判斷他是否愛我
挽回愛情:從聊天記錄來透析從好感到分手的過程

TAG:迴避型人格 | 個人情感諮詢 | 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