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虧1萬7到日入6千,這家咖啡館經歷了2次生死考驗

咖啡館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帶一些餐或者甜品是有助於提高客單價的。

咖門 · 2018/05/21 10:02

第一次,把咖啡館開在人流極少的別墅區,平均月虧1萬7;

第二次重新裝修後,更慘,每月虧損2萬2;

三個月後,「奇蹟」出現了,日營業額從600+逐步攀升到5000+。

這家咖啡館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死考驗?今天我們來講講成都Do Do Coffee的故事。

1

月虧1萬7的咖啡館,問題出在了哪兒?

Do Do Coffee2014年剛開業時,我是個典型帶著情懷和夢想入場的小白,市場也毫不留情地給了我響亮的耳光。

當時我選的咖啡豆不太好,牛奶也是2塊多一盒的高溫滅菌奶,一杯拿鐵的成本4.5元,售價28元。開業後近半年,日均營業額維持在300-600元。

▲月虧1萬7的店,能撐幾個月?

為了提升客單價,店裡也加了餐,意麵32元,牛排68元,還有一些披薩沙拉等。當時房租1萬3,店內帶廚師/咖啡師總共5個人,人工成本1萬4/月。

總體算下來,基本每月虧1萬7。

我日夜思索,給自己診斷了4個大問題:

1

選址:沒人流的地方就是沒人流

當時的店,我選在了一個巷子里、荒涼的、不臨街的、無自然人流的老舊別墅區。

▲選址好壞是根基

我沒瘋,我看中的是這個地方的發展潛力,這附近有一個文創產業園區,雖然人不多但其客群和咖啡館相吻合。然而,一開始現實並不盡如人意。

2

定位: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突出

我看了很多生意好的店,發現那些價格貴的,因為設計風格鮮明、咖啡品質優異,生意都不錯,比如當時成都的UID Café。反而那些價格親民、品質一般、兼顧各種客群需求的咖啡館舉步維艱。

正如我的店,咖啡沒特色、餐沒特色、空間沒特色。

我從中受到一個啟發:咖啡館想要生存,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

說到底,在國內現階段,咖啡館做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意。

3

客群:做好一小部分人的生意

穿著背心接孫子放學的大爺會來買一杯嗎?(如果來,那肯定是你親大爺)

那些拿著幾千月薪,發愁下個月信用卡賬單的白領們,會經常用半天的薪水來你這裡喝一杯嗎?

都不是,這些人可能會偶爾來一次,但絕不是優質客戶。會好好喝咖啡的應該是略懂或精通咖啡,有錢有閑,花錢買座,在意咖啡,也在意環境的一批人。

▲能不能吸引到優質客戶是獨立小館的生存考驗

說的專業點,如果要給目標群體畫像,我覺得客人應該是高薪高知群體,他們對於百十來塊錢的人均消費早已習以為常,對於他們來說,捨得經常花三十來塊喝杯拿鐵,那就必然捨得掏四五十喝一杯COE級別的手沖咖啡。

但是他們絕不是人傻錢多的品味,如果想留住他們,咖啡館必須有相應水準的環境、服務水準和產品品質。這樣的優質客戶,回頭率會高。

2

重新定位整改後,月虧2萬2

在分析完賠錢的原因後,我放了4個決定生死的大招:

1

借錢重裝:提升環境品質

重新裝修的時候,不走網紅風,摒棄裝飾,極簡風格。黑白色調的牆壁,暖色燈光,好養活的大型綠植,舊物改造的傢具、堅固耐用的桌椅,減輕裝修成本,營造家庭氛圍。

▲整體裝修要求:要像一個家,讓顧客舒服

2

減餐:將西餐變簡餐

我之前的餐有義大利面、西餐、牛排等,通過團購平台來的人不少。但每月算下來,餐的銷售額8000-12000,廚師工資4000多,幫廚3000多,加上材料成本,餐基本是虧錢的,果斷砍掉西餐。

▲最後選了易操作又能撐起客單價的輕食

但不得不承認,咖啡館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帶一些餐或者甜品是有助於提高客單價的。所以後來我又上了2款三明治和2款沙拉,輕餐操作簡單,甚至不需要專聘廚師來做。

3

產品升級:做精品咖啡

我和咖啡師都先去學習,升級技術,其次是升級裝備和原物料:把原來的飛馬E98咖啡機和飛鷹磨豆機換成了辣媽機,買150元/公斤的意式豆,巴氏滅菌奶、進口糖漿。把拿鐵的價格從28塊漲到35塊。

▲店內爆款產品

當時是2015年,精品咖啡還沒那麼流行,很多客人不知道精品咖啡,我們就花精力去給客人普及知識,聞香、講豆子特性、萃取時候的想法,主動送客人一些東西喝,教育客戶,培育市場。

4

服務要求:「家裡來客人」式的態度

我不允許店員在店裡說「你好,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這樣客套生硬的話。

要求我自己和員工都採用「家裡來客人」的感覺招待客人,比如客人進門,「來了?還是美式嗎?」「今天天有點冷,喝個熱的吧?」

還特別鼓勵店員主動和客人交流,至今有客人到店,會開玩笑出10塊錢,讓我來段單口相聲。員工考核也有兩項,就是:有沒有主動和客人交流,有沒有主動誇客人的寵物和包包。

▲會聊天是對員工的基本考核

按照電視劇的套路,這次應該劇情大反轉,賺到盆滿缽滿了吧?然鵝,並沒有。

本來月虧1萬7的店,被我一折騰,月虧2萬2。因為那些通過團購網站沖著餐來的偽客戶紛紛流失。

員工私下竊竊私語,老闆腦子抽抽了吧,這家店是不是要垮了?

3

挺過3個月的寒冬期,生意就像開了掛

然而這一次我押對了寶,3個月後,生意逐漸好轉。

我的信心來自於優質客戶:當他覺得這裡不錯的時候,不僅會再來,還會主動安利給和他品味相同的客人。我堅信口碑的裂變就是成功的開始。

然後就是逐月攀升,從日營600多,到2016年底的時候,開店2年多,日營業額基本保持在2000元以上(盈虧平衡點在1000元+),節假日的時候基本能達到5000-6000元。

當定位找准了,目標客戶的痛點解決了,生意就會像是開了掛。

▲找準定位,熬過了寒冬期

4

結語

最後在故事之外,我還有幾點心得分享一下:

一家咖啡店的支出是沒有上限的,但收入有上限,咖啡館不是個賺快錢、賺大錢的行業,想清楚再入行。

誰買走了你的咖啡,你做的是哪一部分人的生意,一定要想明白。我花了十幾萬的學費才學會,希望你能少走彎路。

關於加不加餐,沒有普世的真理,看客戶的需求。咖啡館也是一門生意,生意的本質就是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

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咖啡行業,要多看看其他行業的生意,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每一個開咖啡館的人,都多少有一些唐吉坷德式的理想主義情節,但是一定要明白,生意就是生意,不管你懂不懂商業世界的規則,這個世界都不會讓著你。

開咖啡館就是站在了懸崖邊上,一個不小心就會墜入萬丈深淵,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收起你的情懷和歲月靜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做生意。不差錢的話,當我沒說。

推薦閱讀:

佩吉·古根海姆咖啡館/機庫設計集團
三句話概括咖啡大師
免費活動||如何分辨咖啡,喝出風味?
咖啡能預防糖尿病嗎

TAG:咖啡館 | 咖啡 | 經歷 | 生死 | 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