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懲罰

在學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對學生進行表揚、批評、獎勵、處罰等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自控能力、紀律性以及調動其學習、工作的積極性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屬於心理學中所說的強化理論的應用。簡單而言,獎勵能夠增加某一行為出現或加強這一行為,而懲罰則會使該行為消退或消失。有時,將獎勵撤除也會起到懲罰的作用。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手段是一門藝術,使用不當可能適得其反。為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獎懲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客觀、正確的獎懲標準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獎懲不應該以教師個人好惡來定,獎懲的標準要前後一致,不應該有特例或下不為例。如果標準必須變化,一定讓學生感到有道理可遵循。獎懲標準的可操作性要強,應事先公佈於眾,學生感到獎懲不是出於教師個人恩怨,能根據標準預測自己言行結果,以便有所適從,激勵和約束自己。獎懲要對事不對人;在評論具體行為和事件的是非功過時,不是簡單、抽象或總體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多講小道理,少講大道理。教師要慎重地進行獎懲,對於所有涉及獎懲的問題都要深入調查,掌握事物的來龍去脈,甚至一些細枝末節,然後再去處理。避免由於不了解而造成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係緊張。

獎懲應不論親疏,不計前嫌。不適當的褒貶,常導致學生產生自負、自誇或自欺、自卑、自棄心理。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心理尚不穩定的特點,教師可以表揚,使其更加鞏固和完善。不要把獎懲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任何人都不是全好或全壞,注意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活動中,樹立不同的榜樣,以便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別人和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使受獎的學生不孤立,受罰的學生也不會脫離集體,都能健康成長。當教師發現對學生的批評不正確時,要立刻在適當場合做自我批評,千萬不要強調某種理由為自己失誤辯解,那會更加刺傷學生敏感的心靈。讓學生在改正錯誤時,不留下痛苦和心靈的創傷。

(2)獎懲的力度、次數和時機:獎懲的力度要適當,應與學生努力程度、付出代價及行為結果相一致。過重的獎懲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過輕的獎懲可能使它失去作用。獎懲的次數或概率也要適當,尤其是不吝惜表揚、獎勵;不濫用批評、懲罰,防止產生厭倦、輕視心理;也不要因為學生不聽話,就加重懲罰。

獎懲時機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有無群眾基礎和輿論氛圍。一般說來,能得到多數學生讚揚、認可的事,教師則應表揚、獎勵;會遭到多數學生反對、譴責的事,則應批評、懲罰。如果多數學生不能明辨是非,則應先製造輿論準備。時機不成熟,達不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集體的力量,利用群體壓力來改變後進同學,激勵優秀學生。有時,學生更喜歡接受同齡人的勸告。遇到學生一時不能接受的批評時,教師應立即停止批評,切不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採取高壓政策企圖把學生「氣焰」壓下去。雖然教師常常勝利,但這只是表面的勝利,對改正學生的錯誤毫無作用,甚至適得其反。相反,如果學生一時無法接受,可以採用讓學生事後感到慚愧、內疚,以後再尋找適當的時機說明道理,達到教育的目的。時機的選擇還包括教師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盡量避免去批評同學,因為此時對學生的批評很可能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批評活動中,使批評擴大化,產生消極結果。

(3)獎懲方式的選擇:教師的獎懲一定要從善良的動機、促進發展的願望出發,方法要得力、果斷,態度要嚴肅、認真、同情,盡量感動學生,使他們產生內疚、自責的體驗,領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要多表揚、獎勵,少批評、懲罰。鼓勵學生去做某種有意義的替代性活動,勝於消極禁止;提出令人愉快的要求勝於責罵。獎勵更能使人獻身目標,懲罰難以產生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教師應更注重發現學生長處,哪怕只是一點點也不放過。對學生的錯誤雖然也要批評,但批評要精、短,切中要害,不要嘮叨瑣碎小事。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可先表揚其優點,用表揚喚起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防止損傷其向上的願望和熱情,使其感到沒有包袱背在身上,能輕裝前進;或先講些學生能接受的觀點,對其提出較低要求,使其有改正錯誤的信心和勇氣,感到容易遵照執行,然後逐漸提出較高要求。因為急於過高要求,學生望而生畏,往往難以接受。

教師不要輕易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某個學生,尤其不要在異性同學面前揭短,把別人尚不知道的缺點公開揭露於眾,會傷害當事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助長其消極、沮喪情緒,不能冷靜客觀地檢討自己和虛心接受意見。一般說來。只要不是重複犯錯誤,都應該為之保密。也不要在辦公室里大聲斥責學生,讓學生感到在其他教師面前失去自尊。這樣做可以縮短師生距離,減輕學生壓力和精神負擔,消除了學生逆反心理。如果一定要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一方面可以徵詢被批評同學的意見;另一方面,用表揚中批評的方法,告訴全班同學,這位同學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做不僅告訴全體同學,哪些是錯誤的行為,保護了犯錯誤同學的自尊心,同時也給犯錯誤同學以群體壓力,促進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

在獎勵方面,要多評單項先進,少評全面模範。要注意設立集體獎。集體獎不應只是一張獎狀,也應給每個同學發點紀念品,證明其在獲集體獎中所起的作用。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感到,只要付出艱苦努力,就能取得成績;取得突出成績,就能得到表揚、獎勵;獎勵的形式又是最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形式。

(4)獎懲方式多樣化:學生千差萬別,對他們的獎懲方式也應因人而異。對開朗、坦率的學生應直截了當;對於聰明、愛面子的學生,則要通過暗示,使其默默改正錯誤。有的學生用犯錯誤、搞惡作劇的方式企圖達到引人注意的目的。教師可佯裝不知,不予理會,撤消對這種行為的獎勵。如果老師關注他們的這種行為,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就是對他們的獎勵。當有良好行為表現時,再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更能激起他們用良好行為代替錯誤行為,來達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對於故意與教師作對的學生,教師應言行謹慎。既不對立,也不畏懼;多做個別工作,鼓勵他們說心裡話,理解他們的情況,願意為其重新選擇成功之路提供機會和進行指導。積極尋找他們的價值和閃光點,讓他們感到集體的關心、接納,學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有些學生世故圓滑,對教師的批評百依百順,滿口答應,其目的是為了儘快擺脫使其厭煩的談話。因此,教師應注意實效,使學生內心服氣,不可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在學生幹部和普通同學都做了好事時,應當表揚普通同學;都做了錯事,應當批評幹部。這樣做,幹部認為教師是對自己嚴格要求,普通同學認為教師公正、寬厚。同是受到表揚後,差生比優秀生、女生比男生、內向學生比外向學生效果好。對於優秀生的讚美,要讚美別人未曾讚美過的優點,效果才好。同是受到批評後,優秀生比差生、男生比女生、外向學生比內向學生、能力高的學生比能力低的學生效果好。對於學生不關心的問題,獎勵的效果不大;對於學生關心的問題,獎懲都有效。


推薦閱讀:

獎勵孩子是門藝術
舉報精神病獎勵350元,群眾運動式政策應警惕
[一納20130507]浙江精子庫告急?捐精可獲最高6000獎勵
【原創】盤點世界各國對奧運冠軍金牌的獎勵有多麼奇葩
我叫保姆一聲媽爸爸獎勵我一套房

TAG:懲罰 | 學生 | 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