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也是思維的凝結

這些天在媒體上耳聞目睹的國家及國際大事很不少,雲南地震,日本地震,利比亞,卡扎菲,等等,真真假假,光怪陸離。夜已經很深,我忍不住在網上觀看一部老電影《阿Q正傳》,說實話,這部電影從八十年代初首映以來我看過好幾遍,隨著年齡增加,最近幾年看著看著就覺得阿Q其實是自己,所以即使一個人在電腦上觀看也情不自禁臉紅。

我不懂文學,昨晚的電影除了又臉紅外,還有一個震撼。那就是電影的開頭,夜深人靜,外面飄著雪花,魯迅先生一個人在房子里在汽燈下構思小說《阿Q正傳》的情景。那個年代,魯迅先生房子里沒有電視,更沒有互聯網,就是一杯熱茶,一盆炭火,一支毛筆,一疊紙,簡簡單單,偉大的小說就被製造出來。

我不禁想,我們現在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比魯迅先生那個年代不知要多多少倍,稱得上是作家的人也很多,為什麼很少有作品有《阿Q正傳》那樣的影響呢?看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產生,與外在條件的關係並不大。

愛因斯坦說過,所有的科學都是思維的凝結。我想,偉大的文學作品也一樣,是思維的凝結。

推薦閱讀:

席慕容經典語錄大全:席慕容經典愛情語錄,席慕容金典語錄,席慕容經典作品
Robert Farber攝影作品
郭味蕖作品欣賞
大池對聯作品選刊
怎樣欣賞書法作品1

TAG:文學 | 思維 | 文學作品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