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在哪兒寫的?

老子的《道德經》在哪兒寫的?

河南的淮陽,有伏羲、畫八卦,還有老子、《道德經》,了不得!

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6000年前的老祖,離我們太遙遠。老子就不同了。孫悟空偷吃了他仙丹、被他扔進八卦爐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那位太上老君,是我們婦儒皆知的「大明星」。

從淮陽市區到鹿邑縣沒有多遠。可本來幾天都是大晴天,就在要去鹿邑的當天,一早五點多鐘就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到我們出發時已是瓢潑,連傘都頂不住。到了太清宮,天象個大漏勺,地上如汪洋。不分男女老幼,統統脫鞋卷褲腿,冒雨趟水。我說,是不是老人家嫌我們來晚了不高興,挑禮了?講解員是個女孩,她笑了,說我們這裡有句諺語:貴人出門雨水多!當年唐太宗、宋真宗、明太祖來祭祀老子,也是時逢大雨――這都是有史書記載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生於河南淮陽的鹿邑縣。這在古藉上有記載,地上有跡遺的,至今尚存的太清宮、老君台就是他老人家的遺產,還有唐、宋、金碑為證。老子是世界級的思想家、哲學家,華夏智慧大師,道家的祖師爺。他離我們已經2500多年了。

老子的老爸李乾為周御史。老子後來也做了東周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又兼皇室秘書,即「錄事」。諸侯、大臣開會,他作記錄。這樣的身份地位,加上他從小好學,所以博古通今,知曉天下,思想深邃,洞悉人世;後來見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他遂辭官回鄉講學。他的拿手本領就是講道,上下古今,包羅萬象。由於道學高深,名氣很大,「追星族」不少。

孔子就曾多次追到東周都城洛陽向他求教。有一次,老子見這位躊躇滿志、鼓吹復古的「憤青」,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講了一通「道」。孔子雖然覺得不解渴,但後來他向弟子們談到他的老師時還是很崇敬的:「鳥,吾知其善飛;魚,吾知其善游;獸,吾知其善走……至於龍,吾不知其能乘風雲而上。老子,猶龍耶!」意思是說,那老先生太高深莫測了,如騰龍駕霧一般。至於老子到底講了些什麼,孔子沒說,也沒見別人有記錄。

最後,老子並沒有乘風雲而上,而是騎了一條青牛出關去了。這關叫函谷關,關長叫尹喜,也好道術,是老子的崇拜者。他得到消息早早做了準備,等老子到來,便熱情接待,傾吐好想好想之情,並一再請求,說您老就要遠走他鄉,能不能把您的那些學問留點下來,讓我輩見物如見人,以免將來思念之苦?估計白髮飄飄的老頭他鄉遇知音,又喝了二兩,心裡有點熱乎,居然就答應了,於是提筆將自已畢生的思想精髓,濃縮到五千字之中,這便成了流傳至今的《道德經》。

五千字的《道德經》,以一當百,以十當千,不僅凝聚了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精髓,更是包羅萬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治國如烹小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翻譯最多的一部是《聖經》,另一部就是《道德經》。西方哲學大師黑格爾稱「老子是東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另一位思想家尼采認為,《道德經》「是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事實上,《道德經》是中國最早的個人原創作品,是華夏哲學、文化之根。

感謝那位守關的尹喜,因為他的追星才追出一部中華文化絕版。不久,尹喜也辭官西行上了武當山,成為那裡的道教開山鼻祖。

您可能也喜歡: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原文

老子·道德經

解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本義解讀
推薦閱讀:

道德經能包括老子所有的認知嗎?從古至今有人把道德經完全領悟的嗎?
《老子想爾注》下
帛書《老子》通釋之「古之善為道者」章
老子的精髓
《老子》中的「道」的含義和作用

TAG:道德 | 道德經 | 老子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