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孝」,會不會異化孝道 今天我們如何盡孝

爸,我工作忙不能陪您,買條狗給您老做個伴吧,它可孝順了。現代人工作忙碌,節奏緊張,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回家盡孝。最近在日本興起了一種「代孝業」,只要子女肯花錢,就可以請代孝公司上門為老人提供服務,陪吃、陪聊、陪看病,一應俱全,還可以代理回鄉探親、掃墓等事宜。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第一代獨生子女紛紛步入而立之年,既要忙於事業,又要照料老去的父母,還要養育嗷嗷待哺的自己的孩子,往往分身無術。代孝服務有著可觀的市場前景。然而,「代孝業」也遭到了質疑。「代孝」會不會異化孝道?花錢能不能買來真正的孝心?「代孝」,是否會顛覆幾千年來以孝為美的倫理道德?這些追問引人深思。盡孝是兒女本分,無人能代替現代人工作忙碌,想盡孝又沒時間,只好找人代替,實屬無奈之舉。雖然花錢買了一份孝心,但父母們會喜歡這樣的代孝嗎?有個眾所周知的廣告:下班時分,一位老太太做了一大桌飯菜等待兒女們回來,結果接到兒女們一連串電話,每個人都在電話那頭說「忙,不能回來」。最後老太太只能面對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孤單地拿起筷子,獨自下咽。假如這時候,有一個代孝公司員工上門陪老太太吃飯,我想,這大概只能暫時緩解一下老太太當時的心情。人一走,老太太不是又陷入了空巢?這說明,找人代孝只是臨時之舉,盡孝才是兒女的本分,無人能替。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面對空巢的現實。不少兒女在外地甚至海外工作學習,因為客觀條件限制,每年回家陪伴父母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使一些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女,也因為工作忙碌而無暇照料父母。有一位白領計算了自己每年回老家陪母親的時間:以每年只能在春節回一趟家為例,7天假期,真正在家時間不超過5天,除去聚會、應酬、睡覺、吃飯、購物的時間,真正陪母親大概只有一天24小時。假設母親今年55歲,能長壽活到85歲,以後30年在她身邊的時間也不超過720小時,那還不到一個月。這個結果令人吃驚。「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不盡孝更待何時?當父母垂垂老矣走向生命的終點而來不及享受到我們的孝心時,那才是我們人生最大的遺憾!其實,做父母的對兒女的要求很少。一個關愛的電話,一句暖心的問候,都能溫補他們的心靈。但是,今天有多少人以「忙」為借口推辭盡孝的本分,又有多少孝之美德被一個「忙」字所淡忘?(陸歌)當孝心變成商品,親情何以堪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國幾千年來傳承的美德。但是到了現代社會,要身體力行這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卻突然變得為難起來,實在令人不解。現代人忙,分身無術,難免想到請人 「代孝」,這未嘗不可。可一旦「難免」成了「經常」、「難得」成為「總是」、「代孝」的臨時之舉升級為「產業」,孝心成了可以用金錢買來的商品,親情何以堪?常聽說在一些高檔的養老院里,設施齊全,護理精心,價格不菲,但老人被送進來之後,卻再也不見兒女來探望。也許這樣的兒女認為,自己花了大把的鈔票請人代為照顧父母已經是在盡孝,但他們真的懂得老人的心嗎?一位養老院的護理人員坦言,老人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兒女探望之日,那種快樂是他們給予不了的。其實,真正的孝心不是用金錢來計算的。電視鏡頭中那個背著病母上學的女孩孫莎莎,用纖細的雙手為卧床的母親按摩身體,耐心為母親梳齊一縷縷白髮,喂下一口口飯菜。雖然家徒四壁,但母女間的愛意和溫暖令人為之動容。盡孝,不能等待,更不能用金錢代替。哪怕是兒女的一點點心意,一點點行動,只要是出自孝心,父母都會知足。(宋偉)權宜之計,可以在關鍵時刻表達孝心如今的人,「常回家看看」唱起來容易,可一旦做起來卻又心有餘力不足。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請人「代孝」不失為一種盡孝。其實,「代孝」古已有之。古代將士征戰沙場、士子赴京趕考等外出較久時,常常委託至親好友代為盡孝。過去請人代孝,大家多少都有些時間,而且這種「禮尚往來」還有助於增進感情。現在,你忙,我忙,大家忙,而且絕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左右為難的情況下即便想請親友代孝,也常常勉為其難。「代孝業」的興起,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與其尷尬時對雙親敷衍了事,不如請人「代孝」,亦不失為一種孝道。「代孝」儘管不如盡孝,儘管是一種權宜之計,卻可以在關鍵時刻向父母表達孝敬之心。此外,既然發展為「代孝業」,代孝或可提供更專業、更細緻的服務,在某些特殊時刻發揮與眾不同的作用。然而,血濃於水,縱然「代孝」做得再好,都無法替代子女面對面的盡孝。中華民族自古重視孝道,即使「代孝」做得再好、再專業、再細緻,也畢竟是代替的。因此,尷尬時刻請人「代孝」無妨,只怕用「代孝」替代「孝道」,更不能花錢買孝,完全依賴「代孝」。如此,「代孝」方是盡孝。(寧尚華)老齡化社會不得已的選擇如今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既要忙於事業打拚,又要養育年幼的兒女,還要照料老邁的父母,分身乏術是多大的苦惱啊!應對老齡化社會,「孝親代理」,不正是一個解人之難的行道?前不久,與弟妹借長假一道回老家掃墓,探望埋在深山老林里50多年的爺爺的墳。看到早已坍塌荒蕪不堪的墓地,不由深深自責,於是和弟妹們商量,湊錢給爺爺壘墳。不料,走遍當地卻找不到能夠幫助壘墳的代理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遠房的親戚,答應幫忙請人壘墳,卻因故而一直擱著,至今沒能了卻心愿。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有這麼一家公司,能幫忙料理這類事情,該有多好?那之後不久,我去醫院探望做手術的朋友,每次去醫院,目睹一位近乎癱瘓的70多歲的長者,4個上班的子女輪流值班服侍他,還專門請了一位農村婦女幫忙料理,我就在想,到了我和妻子老去,無法動彈之時,我家那獨生兒子顧得過來嗎?如今,誰能否認,能夠想到為父母盡孝就已屬有孝心。作為父母,雖然也希望兒女多在身邊,但卻明白在如今的條件下這已越來越是奢望。請人「代孝」,其實是老齡化社會的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可以撫平後代難以盡孝的內心歉疚。我常笑著對妻子說,到我們老邁不堪之時,如果兒子實在無暇在身邊照顧,就讓我們多一些理解,讓兒子請人「代孝」。(汪陵)孝道表達多樣化,也是一種進步「代孝業」在我國並非新鮮事物。以「代孝業」之一的「代客掃墓」例,這種早已存在的代孝服務給那些因實際困難無法趕來掃墓的人提供了方便。譬如遠在海外的遊子,或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年邁身邊又無子女的人們,無法在清明時節祭掃先人,內心總是傷感不安的。代客掃墓則可以幫助他們履行形式上的祭掃儀式,也體現親情的表達和對傳統的尊重,驅除那份無奈之痛。當然,「代客掃墓」的出現也曾引起相當爭議。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有親情商業化之嫌,影響親情的傳遞。但是,我們要看到,只要我們對先人保存那一份敬畏,不管採取何種祭奠形式,即便是不能親自去,也未必就會影響親情傳播。其實,「代客掃墓」是讓不同的人找到了表達祭掃的最適合的渠道。正如「代客掃墓」,代孝業的出現並非孝道的被遺棄。恰恰相反,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公眾選擇表達孝道的方式也需要多樣化。多樣化的表達方式,讓不同的人群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孝道,這恰恰發自內心,源於真情,既是對孝道最有效的傳承,也是社會的進步。如果拘泥於迂腐的、單一的孝道,譬如死守「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反而讓自己勉為其難,使盡孝成了一種負擔,更不利於孝道的發揚光大。(聞之)時代變遷,流淌在血液里的孝道不能丟我國是幾千年來以孝為美德的國度,孝文化歷代傳承,流淌在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液中。代孝業,可以說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行孝方式在當代的一種演變。盡孝的方式變化了,但幾千年來的孝文化不能隨社會發展而斷裂。今天,孝道依然是拷問一個人品德的最基本的尺度。近年來一些公司招聘員工,首先就要看應聘者是否孝敬父母。今年北大自主招生,首要條件就是不孝順的學生不接受推薦。孝德,也是一個社會道德水準的底線。一個對待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又如何能做一個好公民、為他人服務?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物質繁榮,人們幾乎溫飽不愁。在這樣的情形下,孝心的內涵更多的應該是對父母的尊敬、關心和體貼,更多的應該是精神意義上的給予。代孝,雖然解決了人們行孝的一時之難,分擔一時之憂,卻不能完全代替兒女對父母的心理上的慰藉。因此,變化的是盡孝的形式,而不變的是幾千年孝文化中向善的本質。時代變遷,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孝道不能丟。它呼喚著我們,及時放緩我們的腳步和心靈,「常回家看看」。(逸鳴)·鏈接·今天我們如何盡孝一、常懷敬孝之心。在外拼搏的遊子,儘管工作勞碌,生活艱辛,也要不時給家中的年邁長輩打個電話,問個平安,心裡時刻裝著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懷感恩之心。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精彩的人生。二、常思敬孝之道。中國的孝文化歷史悠久,孝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民族的精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常思孝道,凈化心靈,讓我們走得更好,更遠。三、常做敬孝之事。孝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不要借口工作太忙忘記盡孝。時間是擠出來的,一個連擠時間孝敬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工作成績也不會怎樣。我們可愛的父母們不需要我們有多少錢,當多大官,有多大名氣,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平安,幸福,多和他們在一起聊聊家常。
推薦閱讀:

今天的教育,我迷惑了!
大局已定!2018年宜賓將全面爆發!今天起,宜賓人的身價要暴漲了!
當年審胡風案的人出書了,被審的羅飛今天評這本《我所親歷的胡風案》
????今天2月1日??早上好??2月的第一聲問候送給群里所有朋友,祝大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TAG:異化 | 我們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