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爸爸不會帶娃?好爸爸使用說明書奉上!

誰說爸爸不會帶娃?好爸爸使用說明書奉上!

1 人贊了文章

爸爸們都不會帶娃嗎?

父愛慢熱,需要時間緩存

懷孕十月,媽媽與寶寶血脈相連,愛娃之心,上可逆天而行,下可與世界為敵,孩子出生,母愛行雲流水,完全不需醞釀。而爸爸,除了照顧准媽媽的日常,無法切身體會孕育過程,只能在出生後才開始認識寶寶。跟媽媽相比,爸爸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少了十個月,所以,感情必然來得慢一點。

太過小心,爸爸不知所措

新生兒降臨,不過六七斤的分量,小小的,鹵門軟軟的,呼吸還會上下起伏,一切都脆弱。新手爸爸,總覺得自己粗手粗腳,一身蠻力,抱起娃來,全部細胞都緊繃,生怕一不小心把寶寶的小手小腳弄壞了。一瞬間,感覺無所不能的擎天柱捧著一塊搖搖晃晃的水豆腐,這種手足無措的感覺,讓爸爸們畏懼,恐慌。

爸爸也努力,只是誤解有點深

在帶娃方面,很多爸爸並不像媽媽那樣天生勝任。當爸爸們按照指示和要求,換了尿不濕或者拍了奶嗝,只是姿勢並不到位,或者效果不那麼好。媽媽滿是嫌棄,婆婆一直叨叨,嚴重挫傷爸爸們的積極性。反覆幾次,爸爸們就會想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此作罷,樂得甩手。而且,潛意識裡,每個爸爸也好強,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懦弱的一面表現出來,所以,他們再次選擇了逃避。

專屬爸爸的育娃超能力

爸爸帶的孩子,身體素質更好

很多孩子,在家健健康康的,一上幼兒園就各種生病,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孩子被保護的太好,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病菌一入侵就被打倒。爸爸帶孩子對衛生要求比較寬鬆,玩泥,挖沙家常便飯,孩子反而得到正常免疫力鍛煉。同時,爸爸們帶娃更傾向於運動互動,哄娃絕技就是訓練抬頭和舉高高,將來的學走路,騎大馬,跑步,游泳等等。

爸爸帶的孩子,語言能力更強

科學家推測,媽媽傾向用「娃娃語」跟孩子說話,就是孩子能理解的,比如「吃完飯飯我們去睡覺覺」。爸爸則喜歡用成人的語言跟孩子說話,剛才那句話,換了爸爸會直接說:「你來吃飯,然後去睡覺。」這樣說話孩子一開始比較難理解,但可以逼得寶寶開動腦筋,去分析、猜測,最後掌握更複雜的句子,和更多更難的辭彙。所以父親帶出來的孩子,語言能力會更強。爸爸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幫助甚至可以持續影響孩子未來在學校的表現。

爸爸帶的孩子,生活更獨立

正因愛的太深,媽媽內心往往更柔軟,總擔心孩子摔著、累著,不忍孩子受一點傷。相比而言,爸爸對孩子溺愛成分比較少,更多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孩子摔倒,媽媽跑過去扶,拍土,揉腿,很容易把孩子的柔弱揉出來了。而爸爸往往鼓勵孩子:「站起來,往前走」。還因為爸爸更偏愛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鎚子、刀子修理東西,製作玩具更是常態,這樣可以更好的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所以說,爸爸不是不會帶娃,只是打開方式不對!現在,小良就奉上好爸爸使用說明書。

尊重爸爸的帶娃方式

在育兒方面,爸爸媽媽都要轉變心態。爸爸不要再把自己當成媽媽的幫手,而是應該和媽媽平起平坐,共同享有的發言權。媽媽也是,既然要讓爸爸帶孩子,就得給他充分的自主權。當然有很多媽媽抱怨,爸爸們帶娃太嚇人了:動不動就舉高高,坐肩頭,萬一傷著怎麼辦?

孩子騎車本就貪快,他還能一個勁喊:「加油,再快點!」其實,這樣的場景,小良也是一旁提心弔膽,但孩子的膽大和勇敢往往就是這樣打磨出來的。歸根到底,爸爸和媽媽有不同的功能。媽媽給寶寶安全和陪伴,爸爸激勵寶寶勇敢向前,這兩類功能相輔相成!

有時媽媽需要嘗試著不去制約爸爸,而是尊重爸爸的獨有方式,讓爸爸放開手腳,陪孩子打鬧,玩耍,做他最高興的事,盡情帶娃,愛上帶娃。

多肯定,少批評,幫助爸爸成長

叫爸爸給寶寶換身衣服,他上翻下道,折騰半天,寶寶都整哭了,兩件衣服還是穿得亂七八糟。媽媽看著真是一身捉急,兩腔火氣,讓寶爸做點事,簡直比自己上手還累。

這個時候,小良當然明白媽媽們分分鐘就要爆發的宇宙,但是,中國自古「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家大爺慣了,現如今能夠放下身段,參與到帶娃這樣精細的工作中,應該多多鼓勵才是。

我們不妨學著先看自家男人的進步,適時地給出鼓勵:「看,寶寶和你玩得多開心」;「舉高高還是爸爸做得好」;「寶寶好喜歡你給他騎大馬」;就好像妻子最愛聽的是丈夫的甜言蜜語一樣,爸爸們不喜歡活在別人家奶爸的對比和自家女人的不斷批評中,最愛聽的還是媽媽的表揚。

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裝柔弱,製造一些「非爸爸不可的大任」:如,熊孩子洗澡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每次放水,調水溫,前前後後一個半小時,毫不誇張。

給爸爸明確、具體的指示

當然,有時候爸爸還真的是不行,確實需要媽媽的指導,要注意給他們清晰、具體的指令,因為,男女的思維差異,豈止差了半個地球,在很多事情上,爸爸跟媽媽標準還真不一樣。

比如給孩子換尿不濕,媽媽的標準是:打好溫熱的水,乾濕方巾兩塊,一塊清洗小屁屁,一塊擦乾水,然後抹上茶油,再換上尿不濕,把娃放到安全的位置,清理現場......

爸爸的標準是什麼呢?舊的尿不濕取下,新的換上,沒啦!沒啦!育娃方面,年齡和智商都28的奶爸,世界就是這麼「so easy!」

這樣,媽媽們覺得爸爸在敷衍,爸爸也有滿肚子委屈,如此兩個人就有矛盾了。甚至有些爸爸比較好面子,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好意思問,只能自己摸索。所以,在尊重爸爸們方式的同時,還要把握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具體事情給出明確的指令。

比如你要出門了,要給爸爸交代午飯,得很具體地說:「12點的時候吃輔食,刮四分之一個蘋果,拌四分之一個蛋黃,然後沖半瓶奶粉,讓寶寶躺下來喝,喝完給他一個安慰奶嘴,讓他睡覺。」

對付單線條帶娃的奶爸,標準就要具體化,直接告知時間點,分量,和每一個流程,避免爸爸們接收到媽媽們「模糊」的概念,從而更好更快地培養出好爸爸來。


推薦閱讀:

空調吹久皮膚都幹了,孕婦可以用加濕器嗎
育兒心得 | 你管娃VS制度管娃
母嬰依戀——生命最初的紐帶
奶奶們別再逼娃吃米飯了,比飯有營養的東西多的是!

TAG:母嬰 | 育兒 | 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