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失敗的英雄

中國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寇,當然這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請記住有普通就會有特別,有通例就會有特例。似乎在這方面的特例不是很多,我算來算去,就只想到他了,也許是我見識太短,也許是我知識太簿,只想到他打破了這個陳規,違反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人,當然也是最後一個,因為在他之後將不是英雄的時代,虎豹的時代因為他的隕落而退變成豺狼的時代,虎豹尚且勇猛敢於挑戰比他們強大的對手,但是豺狼卻只會欺負弱小專吃那脆弱的綿羊,有時還會出現披著羊皮的狼。打開塵封的記憶,我想起來了那個在咸陽街邊和叔父觀看始皇威儀的車隊時冒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驚得叔父慌忙捂住他的嘴。「彼可取而代之」多麼自信、多麼雄壯的一句話,試問天下還有誰能說出來如此豪言壯志。那個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可以比擬嗎?我想多半是無法比擬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的只是一種對自己地位的不甘、還有對自己人生處境的不滿,倘若陳勝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族,他是說不出這句話的,更何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兩個月後便隨著他的「張楚」彌散在天地間。除了陳勝無法比擬,我想那個「大丈夫應當如此」的劉邦也沒那份氣力,劉邦那時有的恐怕只有羨慕吧。如果「彼可取而代之」是一種必奪天下的豪情,「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一種試圖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誓言,那「大丈夫應當如此」就不過是過過嘴癮,心裡是不大有底的。可是上天就是愛開玩笑,把誓言踐踏在腳下,把豪情蹂躪在股掌之間,卻把嘴癮牢記在心,所以陳勝因為失信被部下取了項上人頭,項羽烏江自刎後屍分五段,只有那個過嘴癮的得到了他做夢也想不到的東西,是上天偏愛劉邦這樣的人嗎?是的,因為劉邦不知會過嘴癮,他還具有許多優異的領導才能是項羽無法比擬的。「灰坑未冷山東亂,原來劉項不讀書」讀書是用來幹什麼的或者讀書是要獲取什麼目的?讀書是為了學到術,而項羽要學的不是術,而是道,所以他少年時叔父教導他讀書,他敢於說出學會了寫字,不過可以記下別人的名字,有什麼用?教導他習武,他敢於說出學會了劍術,也不過戰勝一人而已,不值得學。聽聽這口氣好像是要學敵萬人之術,哈!沒錯,項羽就是要學萬敵之術,只不過學兵法也向以前一樣不了了之。我們會發出一個疑問,既然項羽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為什麼後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以回到前面了,我們說項羽學的是道,那麼這麼說對不對呢?答案是不對,因為項羽得道不是學出來的,至少不是在我們理解的「學」的範圍之內,在這一點上他和劉邦出奇的一致,劉邦的道也不是學出來的,他們似乎是天生的,不可否認他們的天才是被逼出來的。項羽一生打了七十餘仗,攻城則城池皆破,殺敵則敵膽盡喪,可謂名不副實的戰神。那麼如此戰神敗在哪個地方,我們都知道是在垓下,那麼敗給了誰,在那個時代唯一可以和項羽在「軍事天才」稱號共享的只有韓信了吧,韓信可是兵仙,一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搞得項羽猝不及防。可是問題來了,就算韓信是兵仙,那他也是人,項羽可是神啊,而且我們很難在之前的戰鬥中很難看到項羽有戰敗的跡象,不但沒有戰敗的跡象,而且剛剛簽訂了條約,打了勝仗。這個問題我看到過好幾種說法,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是易中天教授說的項羽有一種「失敗情結」,在四面楚歌中他不是考慮這是不是敵人的一個計謀,而是立刻認定了自己失敗了,我想此時的他不會傷心、不會難過,他的心底一定在吶喊著:我終於解放了!只不過此時最不讓他放心的是駿馬名姬,「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何等的蒼涼,但是在蒼涼之中我們感受到的是項羽的鐵骨柔情,隨後不是決戰,而是快戰,決戰是為了取出勝負,而快戰只是為了痛快,他已不想要「置於死地而後生,陷於亡地而後存」反敗為勝的機會,他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已經累了,幾年來他一直在戰場度過,不但身體累了,在心裡也厭倦了,我想更多的是寂寞,是一種高手的寂寞。他只想英武雄豪的過一生,也只是想在人生的盡頭來一個精彩的謝幕,華麗的結局。李清照的五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為什麼要過江東「天要亡我,非戰之過也」,看,我不是用我的精彩,我的華麗證明我是無敵的,只不過是天妒英才,死了也好。哈哈,這不是老朋友嗎?聽說那個流氓賞千金、封萬戶,來取我項上人頭,呂馬童,我就送你一個人情。說吧,自刎。
推薦閱讀:

【歪果仁都聊啥】《蝙蝠俠大戰超人》或成超級英雄版《五十度灰》
曼德拉曾言:尼赫魯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亂世英雄圖
寧做狗熊 不做英雄
瑜伽體式--卧英雄式

TAG:英雄 | 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