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楞嚴咒系列之十 嚴持凈戒

楞嚴咒系列之十 嚴持凈戒

——〇awake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凈戒,勿令毀缺。若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引自《佛遺教經》

持戒波羅蜜。菩薩能修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更有功德很大的菩薩戒有三:所有一切善的事都去做,所有一切惡的事都了斷不去做,所有的眾生都去度他們脫離煩惱。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下面節選虛雲老和尚關於持戒的部分開示與大家分享。

佛雖說種種法門,無論大小乘戒,皆以三歸五戒為根本。務使受持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之立身齊家治國,則人道主義盡。且苦因既息,苦果自滅,解脫三塗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則學佛主義亦盡。故三歸五戒,是導世之良津,拔苦與樂之妙法。

欲脫生死黏,去煩惱縛,非五戒不為功。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絕。者,生善滅惡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聖之工具。以從戒生定,從定發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覺。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為無上菩提本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何由而生?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嗔痴,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應特別注意的。

持戒從十善開始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遠離妄想執著,便是無上菩提。古德所謂:「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約理邊說:不偏是謂中,不易之謂庸。約事邊說:中者中道,凡事無過無不及。庸者,庸常,遠離怪力亂神,循分做人,別無奇特。

佛法也是一樣,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託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痴、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凈土之機樞。

(部分摘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2/121397.html)

「持五戒是基礎。所有法門必以持戒為基礎和前提,不持戒者必是邪法邪師。不持戒者,必入魔道!佛和魔的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佛持戒,魔不持戒。

真修行人,戒定慧三學缺一不可。持戒是正法行者的一個標誌。金剛護法神是護持正法、護持正法道場、護持正法行者的,如果你不持戒,明知故犯,知法犯法,造諸惡業,金剛護法神會離開你的。」

今年春節期間,我聽到這樣一件事,一村民去年春節前夜間喝酒打牌,半夜方歸。沒想到從第二天起他就性情大變,平時脾氣溫和的一個人,為掃雪與鄰居大打出手,對妻子張口即罵。此種情況持續了半個月,才有人指點他的家人去查一查是否是附體,結果是前幾年因車禍橫死的一個遊魂所為。所以今年該鄉民過年期間不敢在夜間外出。

此事當非虛妄,「附體現象也很複雜,尤其是末法時期,黑暗力量、邪惡勢力很猖狂,如果做不到正誠善凈與佛相應,如果不持戒,沒有佛菩薩加持、金剛護法神眾護持,很容易被附體或被植入附體。」

國人大多對鬼神之事持懷疑態度,對佛陀的教導持排斥態度,對五欲之事卻趨之若鶩,出現問題自然正常。

修行人必須嚴持凈戒,只有嚴持凈戒金剛護法神眾才會護持你。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

從《楞嚴經》中,佛已經明確開示,修行人不僅要嚴持戒律,而且應該斷除五辛。

《楞嚴經》里有這麼一段經文:「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敢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   

 

從《楞嚴經》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飲食對身心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食物,絕對不能不謹慎選擇。而經文所提到的五種辛菜──蔥(慈蔥、各蔥)、蒜(小蒜、大蒜)、韭、薤、興渠,雖然其本身並不具有毒素,也不是葷菜,但是辛菜裡面所含的成份,對於學佛修道的人來說,猶如毒藥一般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因為如果生吃這類辛菜,會使人動肝火,容易增長嗔恚的心念;如果煮熟吃,則會壯旺相火,助長淫慾的念頭。無形之中便助長我們犯下種種殺生、偷盜、淫慾、妄語等……惡行,斷喪我們的法身慧命。 

       

世間有人辯才無礙,能講說一切經典,但如不斷除五辛,即使有諸天菩薩、護法龍天想發心護持,然而一聞到口中的臭味,便避之惟恐不及,當然也就不肯來守護了。而且由於本身的臭穢氣味,剛好與鬼道的眾生臭味相投;因為餓鬼本就喜歡臭穢的味道,所以一聞到口中的氣味,便會感召他們來舔舐嘴唇。因此,常常和鬼道眾生在一起,善法、善緣逐漸地遠離,福德也就日漸消減了。總而言之,食用五辛不但沒有任何利益,反而還有種種的壞處;真正學佛修行的人,必須戒除五辛,才能趣得清凈。

保持正誠善凈與佛相應,嚴持凈戒、遠離邪師是非常智慧和必要的。

正是:

持戒為本凈身心,

勤修十善諸佛根。

遠離魔擾金剛護,

攝心一處出凡塵。

(個人體悟 僅供參考)

2014217 10:35


推薦閱讀:

普光老和尚2015年除夕之夜對楞嚴咒最新的開示
楞嚴咒注音及概意
楞嚴咒讀誦
楞嚴咒譯釋(文珠法師講述)
楞嚴咒心修法儀規 咒語

TAG:楞嚴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