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世界觀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世界如何形成?萬物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看似重要,但真正肯下工夫研究的人,實在不多。就連許多宗教,對此問題也不深究,一是可能由於問題太玄,無法探討,二是多數宗教的最主要目的,都集中最現實的「救人脫苦」這個大目標上,先要為人類解決答覆這個問題要緊。因此,都把世界觀放在次要地位。例如道教雖崇老子為始祖,但以後的道教並未在者子最喜講的「道可道,非常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見道德經)的宇宙本體--「道」--上下功夫,而卻專門在與人有大關係的符錄、祈禱、煉丹、服藥等長生不老術上拚命努力;此即道教的救人脫苦之法。本篇將看看基佛兩教對世界形成、變化與萬物來源等的信仰或解釋作一番探討。

基督教的世界觀

舊約聖經的第一章,便是記載上帝用他的靈和他的話,創造了世界一切萬物。「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一1-3)。由此可見,基督教不單能清楚肯定地答覆世界萬物從何而來,也表示基督教對世界觀極其重視,毫不含混疏忽。

基督教的創造論否認了無神論,因為她確認在宇宙中有最高主宰上的靈,也推翻了在宇宙間有一善一惡,兩大神靈相爭互斗之說(如拜火教);因為只有一位創造主。也否認了唯物論,因確定有上帝創造之事。也否定了泛神論;如印度教所信世界萬物是由Purusa神用自己的身體分肢而成;或信梵天神(Brahman)造萬物後,又自己進入萬物之內;因為上帝並未分身創造,也未進入萬物,上帝是存在於萬物之先,超然獨立。關於神分身創造萬物的說法,尚有我國的盤古氏分身造出世界(見徐整著「五運歷年紀」),以及日本神道教伊奘那岐男神(Izanagi)清凈身體,造出各物等的神話。

上帝造萬物是由簡而繁,生物一天勝似一天,是連續前進的。全部創造過程,雖稱六天,但每一天也可能代表一個階段或一個長時期,聖經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三8)在起初兩天,創造主從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中,把光暗分開,並在諸水之間,分出空氣。這是無生物時代,為以後的生物所作的預備工夫。第三天,造出了各種蔬菜、花卉、樹木、青草等植物,以供以後即將來到的諸動物與人類食用。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氣候季節有了變化,第五天,造出了各種大小飛禽以及水中魚蝦貝介之類。讓牠們能在空中飛翔,水中回遊。在最後一天,也是第六天,上帝先為陸地造出了各種野獸昆蟲,為未來的人類充分地預備了生活所需;如使牛耕地,食用獸肉等。萬物造畢,一切全部預備妥當後,上帝才造出世界第一個人亞當與他的妻子夏娃,以後代代相傳,經挪亞及其三子系統,人類逐遍滿全球各地。

萬物能繼續存在,是靠上帝無所不在權能的保佑,如上帝不管,世界萬物便要起混亂,甚至滅亡。聖經說:「…萬有也靠祂而立。」(西一17)「…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一3)「你掩面,他們便驚惶,你收回他們的氣,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你發出你的靈,他們便受造…。」(詩一○四29-30)。世界萬物,甚至天使也都在上帝的保治範圍之內(詩九十一11;來一14)。烏鴉(詩一四七9)、麻雀(太十29)、青蛙(出八13)、百合蘆和草類(太六28-30),以至人的頭髮(太十30)、眼淚(詩五六8)等微小的事,也都在上帝的計劃中。

上帝對於人的保治,自出生至去世,一生生活,無不在他的妥善保治之中。如成胎時,「你的手創造我,造就我的四體…。」(伯十8)「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詩一三九15-17)生產時,「我從出母胎被你扶持¢我出母腹的是你…。」(詩七十一6)飲食,「萬民都舉目仰望你,你隨時給他們食物。」(詩一四五15)事業,「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廿24)職務,「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一5)婚姻,「賢慧的妻,是耶和所賜的」(箴十九14)子女,「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危險之保護,「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祂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二一7-8)疾病之防治,「祂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詩九十一3)對於人的死亡,「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數在你那裡,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過。」(伯十四5)「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子上了。」(詩一三九16)

自亞當被造、犯罪,被上帝趕出樂園?經過九代左右,由於人類犯罪作惡到了極點,於是上帝除了救出義人挪亞全家八口,以及命他在方舟中預留若干牲畜以供他日留種繁殖外,就用洪水吞沒了全地,淹死了一切生物,這是上帝第對這罪惡世界的審判,「凡地上各類的活物,連人帶紐畜、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同在方舟里的。水勢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創七23-24)

根據聖經,上帝對這世界還有第二次的審判,亦就是世界末日審到來。那時,全人類被分成兩種,「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里去。」(太廿五46)受永刑者,「他們必晝夜受,直到永永遠遠。」(啟廿10)「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三36)末日時,經常反抗上帝,引誘陷害信徒的魔鬼,也要被判重刑,被上帝丟入地獄的硫磺火湖裡,永受痛苦,永不翻身。「那迷惑他們的魔鬼,扔在硫磺火湖裡,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廿10)

世界的末日,也就是耶穌再次從天上降臨世界,稱為「基督復(再)臨」,這個信仰在基督教的世界觀中,占極重要的地位。至於何日復臨,聖經未明言,以免人徒起幻想(太廿四36),但有預兆可見,約有四種:一、福音普傳全球;二、許多猶太人信耶穌;三、教會遭受迫害及衰微;四、物質世界大起變化(參經文太廿四14,羅十一25=26,帖後二3-4,彼後三14,約壹二18,路廿一章),關於此點,聖說:「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響聲,就慌慌不定。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雲降臨…。」(路廿一25-27)

世界的最後結局是先遭火毀滅,然後另有新天地出。聖經說:「現在的天地,還是憑著那命存留,直到不虔敬之人受審判遭沉淪的日子,用火焚燒。」「那日天必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消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三10)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滅,天被捲起,好象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賽卅四4)關於世界的被消滅,信義宗的老神學家都以這是性質的改變,不是體質的改變。換言之,不是把地球萬物全部毀滅無存,另造一個新的地球----世界,而是把世界重予潔凈,合乎主用。例如馬丁路德說:「諸天現在有它們的衣服,但到那時牠們要穿上主日的禮服。」「無論何處,太陽的美麗與光明,總比不上它被的時候;因人的緣故,太陽成了半暗。但在那日,上帝要用火潔凈太陽,所以牠要比起初更光亮,更清明。」Philip Nicolai氏說:「現在的世界要燒毀,且全然被火消化;然而不是實質的消化牠的要素,乃是形式上消化牠現在的樣式和偶然的情形。」

新的潔凈世界代題舊的犯罪世界,基督教的世界觀於是便到達最終的巔峰狀態,以後不再有何改變了。聖經說:「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3)「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廿一1)「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記念,也不再追想。」(賽六六22)

基督教的世界觀是直線型的,有開始,也有終了,其中且曾經過一次毀滅(挪亞時),將來還有一次同樣的命運。世界的起頭,由亞當夏娃登上人類活動舞台;世界末了,新天新地中,由經過耶穌赦罪,潔凈後的譬徒們為新的主人翁。世界觀的點,信仰重於質,整個世界的變遷,人類歷史的轉動,在在都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因為上帝對世界的全盤計劃(包括創造、保治、拯救…),都是為耶穌及其救人的緣故。聖經說:「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10)

佛教的世界觀

世界如何而成?世界究竟為何物?佛教至少有三個解釋,第一是承受印度向來的傳說「須彌山」說,第二和第三是小乘與大乘佛教的「緣起論」與「實相論」。

一、須彌山說:

佛教也跟著印度原有思想,相信在宇宙間有一座高工叫須彌(Semuru)。山弱萬四千由旬,山根入水八萬四千由旬(Yojana)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說。山在大海中,周圍有四洲(四大陸),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閻浮提)、西牛貨洲、北虛盧洲,或另名稱,東毗提訶、南閻浮提、西瞿陀尼、北拘羅洲,四洲在海中。須彌山四周有七七海,日月星辰在此中四周圍繞。山腰、山頂及其蒼空中,都居有許多鬼神,如四 大王眾天神,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帝釋天神)等。「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長阿含經第十八)須彌山由風輪、水輪、金輪支撐(立世阿毗曇論第二數量品)。

據說世界開始時,先在「空輪」中產生「風輪」,空輪是宇宙的空間,已充滿各種構成世界的物質。空輪出現了疾行的流動物質。「風輪」生出了「水輪」,氣體的物質變成了液體。最後,從「水輪」中產生出「金輪」,液體不斷流轉,成了固體。「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須山王。…複次,阿那毗羅大風吹掘大地,漸漸深,乃於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積。」(起世經第九)由氣體而液體,由液體,由液體而固體,是佛教所信產生世界的過程。

佛教又說世界第一批人類是從天上的「光音天」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他們在天上的福報已經滿了,而被下降來世。詳見長阿含第十四梵動經,第二十二世本緣品,起世經第九本緣品等處。

對須彌山的世界觀,中國佛教徒中不乏疑信參半之人。例如印順法師,就要想用新解釋來說明須彌山,以便替須彌山的不可信處自圓其說。他說:「須彌山即是北極,四大洲即這個地球上的大陸,閻浮探限於亞洲一帶。真實者說,須彌山系即一太陽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大大王眾天,太陽即忉利天。這樣,閻浮提擴大為地球的別名。」(佛法概論八五頁)但我們以為印順法是在推翻佛說,自作聽明,他的「新佛學」與正統佛經所載的本意,已不知離開了幾個十萬八千里了。

現在我們要講「緣起論」與「實相論」。佛教既然不講神也不信神創造世界,於是,必須用別的理論來說明萬物的起源及其它種種。由於佛教在印度傳播的時間較長,地域相當遼闊,信的人也頗為龐雜,因此,對世界觀所產生的思想與突釋,也是各倡其說,各成一家,變得相當複雜多端。

世界萬物到底如何生成變化?佛教用「緣起論」來說明,共有五種緣起論。世界萬物究竟是何東西?它們的本質如何?佛教用「實相論」來說明,也共有五種實相論。這兩部份道理極其複雜深奧,每一種即可成一專書討論。我們擬用最扼要簡單之法,說明如下。

二、五種緣起論:

佛教以為世界萬物莫不都由緣起而生。有因、有緣,然後生出結果。如撒花種在地(因),藉泥土、陽光等外「緣」,結果便生出花來(果)。此即「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無彼無,此滅彼滅」的緣起觀。1、業感緣起論:小乘「有部」主張,以為世界萬物的生成變化,甚至眾生的生死輪迴,都全部由一個「業」(karma)在發動。2、阿賴耶緣起論:大乘唯識學派的思想,由無著(Asanga)及世親(Vasubanaba)兩兄弟於第四世紀在印度所創。在小乘所工的眼耳鼻如身意的六識上,再加上第七末那識(Mana)以及第八阿賴耶識(Alaya)而建立八識思想。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生出世界諸現象的根元,有著靜的潛勢力,是一切萬法的種子,包含有生起迷,悟世界的諸現象種子。這個第八識,其實就是人的「心」。此即「三界唯心,心外無物」的一種觀念論的唯心緣起思想。3、真如緣起論:將心的本體這個東西稱為「真如」,並以為它是宇宙萬物的第一原因。「大乘起信論」中稱這個真如為「眾生心」,或眾生本具的一心。據說,眾生的心(真如)之本體,原自性清凈,常住不變,但隨著善惡之緣,一面堅持其本性,一面便展開了萬有諸法的各種差別現象來了。4、法界緣起論:由真如法性自己起動,展開迷悟染凈的萬有諸法。其實就是眾生之心融於萬有。5、六大緣起論:這是佛有諸法本源。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都無非是他的所現罷了。構成大日如來的六大要素是地、水、火、風、空、識的六大,這六大,借著因緣而展張萬有諸法來了,一切人類也具備此六大。因此,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如人能明白這點,便是即身成佛了。其實,六大緣起論是把以為宇宙間的一草一木皆為真如的全體顯現思想,予以人格化,而產生出大日如來罷了。以上的五種緣起論,第2的阿賴耶緣起論比較多講。

三、五種實相論:

佛教講緣起,以為世界萬象(諸法),都由因緣所生,因此都是「假有」的存在,無本體,無本質,是「空」(Sunya)。是「諸法無我」,「我」是「常一主宰」之意。是「空」,「無我」,意即萬物沒有它的本質(本體),都不過是借著各種因緣所生罷了。分析萬物究竟為停物?是謂「實相論」,大致來說,小乘以為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實在的,萬物的本體是永遠不滅的,這叫做「我空法有」。大乘與小乘完全不同,不單全然否認萬物有本體,永遠不滅,而且更以為現的諸現相(諸法),也不過是一種「-假名」的存在罷了,並非真有其物存在,這叫做「我法二空」。

五種實相論是:1、我空法有論:小乘「有部」主張現在的一切存在雖由因緣而成,但一旦因緣消滅,現在的存在也隨而消滅。不過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五位七十五法,仍存在於未來之中,當因緣和合到來時,又再出現。因此,萬物的本體,永遠不滅。2、我法二空論:成實宗的主張,介於小乘與大乘之間的思想。「我空」,是人的身心,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由假的和合而成,沒有常一主宰的自我存在。「法空」,是說不單沒有五 蘊之上的自我,甚至連五蘊的諸法也都是無實我,無實體。這種思想亦叫「單是空」與大乘佛教的「緣起空」不同。3、有空中道論:大乘唯識宗的主張。從「有」的立場看世界萬物,說三種自性,再從「空」的立場說三種無性。空即有,有即空,空中見有,有中含空,是所謂萬有實相的「中道」。4、無相皆空論:大乘始祖印度龍樹的思想,叫做「中觀論」。他在「中觀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並說世界萬物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也不去」(即八不中道)。他的整個思想是有人以為萬物從因緣所生,藉因緣所滅,但並非如此,人所見的某個現象,看似實有,其實是假有,假的存在,但這個假並非有了「有」才用假,而是中道。介於有無之間,是「非有非空」,此請即空、即中上即假,絕對的這個東西叫做法身,自性清凈心,諸法實相。龍樹的主要目的,是要攻破當時小乘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說,所以主張萬物不生不滅,其本來面目且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5、諸法實相論:天台宗的主張,受了龍樹的影響。萬物的現象即是它的本體,現象外無本體。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以及桃紅柳綠等各種現象,即是它的存在相,是法性真如的真姿相。例如從某方面看一朵花是實在存在,是「有」,但它無非因緣所成,不久便會消滅無存,故不過是假有,前者是有,後者是無,兩者都對都不對,故能說花之存在,既是有,既是無,亦即既有既無,亦即超越有無,同時亦包含「有無之中道實相。超越相對之絕對,真的絕對這個東西便是諸法實相了。一切世上的存在物,這個東西便是法性的全顯,是全體的部份。鮮花散落看似無常,但這個現象卻是花的常住之相,從無常中看常住,就是天台宗觀物的立場。但如將無常看作無常,將常住常看作常住,便是所謂妄見了。

如根據大乘佛教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既無開始,也無結束,就像車輪般永遠旋轉不停,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是圓形的。說也有趣,佛教的許多思想都屬圓形,如六道輪迴即是。佛教由於不講神創造世界,所以從人的方面出發來看世界。結說來說去,仍都在人的「心 」這一個問題上兜圈子,換句話說,人的心才是決定世界萬物的或有或無,或甚至到達有無不分的地步。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推薦閱讀:

生肖相害是指五行之間的克害,相比較相刑、相刑,程度要輕得多!
杜甫最近比較忙(組圖)

TAG:世界 | 世界觀 | 基督教 | 佛教 | 比較 |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