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儒學道的別掐了,你以為儒道理念截然不合嗎?

經常見到有人如此誤會,在此渡某就把自己的淺見掰來說說。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這話很多人拿來暴踩一通,說這是道家反對文化技術進步。可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中有奧妙:既然不用,那為什麼要有呢?有些看官哂然,那是老子老人家老糊塗了唄。呵呵!老子的腦子可清楚著呢。什伯之器,首先要有。就像電梯,樓高了,自然得有。可是平時少坐電梯多走樓梯,不就是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么?有人要反駁了:哈哈哈,你胡說,老子哪裡見過電梯了?是,老子是沒見過電梯。但是,雖然古代沒有電梯,可是工具在不斷的發明進步,卻是一直未斷的。擔心人在自己的發明中被物化,被異化,這是我們聰明的東方古哲人早就見微知著哦看到了的啊。莊子在《南華經·天地》篇中寫道,子貢(就是孔子門下那個很會做生意又善辭令的高弟),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個老丈人,在灌田。這老丈人笨啊,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田,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見老人家吃力的樣子,就給他推薦了一個好東西(沒準兒是在推銷?

)說:「這裡有一種機械,一天能灌溉一百畦地,用力少,收穫大,老人家你想不想試試啊?」老人家直起腰,仰起頭,問:「怎麼弄?」子貢說:「先把木頭鑿成機械,後重前輕,提水就像抽水,水往外冒像水沸騰似的,它的名字叫桔槔。」老丈人先怒後笑,說:「我從我老師那裡聽過,有了機械事也多,你會圍著它它忙活;跟機械相關的事兒多了,各種機心也就產生了。(原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很出名,東瀛人也知道:機械あれば必ず機事あり、機事あれば必ず機心ある)。有了機心,就不再心性純白;心性不純白,則心神不安定;心神不定,則不能載道。你說的那辦法,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屑為之。」子貢傻眼了,不知道怎麼回答。想必大家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過「機器為你忙,你為機器忙」的經歷吧。我們忙著尋求方便,卻忘了自己本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推而想之,人類出於生存恐懼,忙著弄導彈,原子彈,據說每人頭上都懸著那麼幾十公斤的炸藥。

所以「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這話有兩個關鍵:一個是要「有」,一個是「不用」。就像西方的炮艦撞開中國大門的時候,我們如果抱定那是奇技淫巧,就是不要有,不許有,不能有,那麼吃虧死大的可就是自己。老子說的明白,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先有了,你才有說不用的資格。就像中國承諾不首先對外使用城管。「不用」么,也很有講究,這是王者之范,是力求以德服人,而不是烏龜王八蛋的跪地縮頭哀求政策。強者的仁義被稱作道德,弱者的仁義往往是自找虐。那麼弱者就不能行仁義么?也不是,弱者如果正心誠意修身齊家,那麼就是守柔處弱,發憤圖強,將來說不定能成為強者。如果得過且過,凡事只知忍讓,還以為仁義,整天只知道打坐,就以為能成為內功高手,那不過是阿Q罷了。在我們目前的日常生活中,各種發明層出不窮,有用的沒用的,家裡堆得越來越滿,心卻越來越被充塞,沒有了空靈感。到底什麼是人類需要的,什麼是本不必要的,在自身足以消除生存恐懼的基礎上,如何生活得更好,值得我們在傳統諸子百家的智慧之下重新探尋。

再說小國寡民。有人解釋,這是要使國家變小,使人口減少。另一說來自王弼:「國既小,民既寡,尚可使返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言也。」老子是主張無為而無不為的人,他不主張刻意擴張國土和繁殖人口,難道他就會主張刻意減小國土減少人口嗎?再說,何者為小,何者為大?地球人口比以前是增加了很多,但和浩瀚銀河相比,何大之有?但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條件下,無限追求人口土地,就會造成資源及於鄰國關係的緊張。在春秋戰國諸侯出於生存恐懼而極力擴張土地人口的情況下,主張小國寡民,正是和儒家的王道主張契合的。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這不正是小國寡民而成就王業么?

在這裡,孟子也是主張行仁政的國家,「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這不正是小國寡民么?而足以王天下。儒家的闡釋,是(修身齊家治國之後),從治天下來講了。道家的角度,卻是小到生活細節個人修行大道天道運行,見微知著。他們的契合點,是如此的精微。

所以當儒家被世俗異化之後,要想重新尋根去正心誠意,拋除被異化的東西就像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一樣,恐怕也要溯流要從道家的世界去尋找智慧。

別以為莊子批評過孔子,你們後世的儒家就不得了了,抓著掐著不放。孔子問禮於老子時,也被老子批評呢,孔子也恭恭敬敬地受著了,沒見他抱怨懷仇。孔子問禮於老子,不止莊子記載,《史記·孔子世家》、《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等都有記載。不過呢,後世的道家子弟,也多有淪落了,只會逃遁山林打坐的道士,和只會僵化守禮的儒子,誰說誰呢。道家厲害的是什麼樣,入可遁世無悶,出可安平天下。黃老之術里的《黃帝四經》,那可是實打實的治國之道。你以為道家無為治國,就是啥也不幹?哈哈哈。關於無為,本公眾號已經分析過多次,實在不想贅述了。有心的自己往前面去查。

不要以為批批仁義,你就是道士了,不要以為批批無為,你就是儒家了。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不是說仁義就不對,而是要由禮而歸義,由義而歸仁,由仁歸德,由德歸道。道家執本溯源,儒家偏重人用,如果用偏了,先秦道家以同窗之誼批評一下,值得你們後世一直掐?孔子都對老子執弟子禮呢,你又掐什麼。

至於道家,也該看到,莊子里的記載,老子幾次批評孔子之後,孔子再見老子,一番談話,得到了老子的肯定,說:"可,丘得之矣。"(見《莊子·天運》)後來老子也沒再怎麼批評孔子了。之後我們看到孔子讀易,看到孔子談論天道,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後來孔子的高度,顯然有更多的接近天道的提升。

所以後世學儒學道的,沒事就別掐了。如果說老子是道家人的祖師,那麼孔子問禮於老子,孔子怎麼也是道家人的師叔祖了,老子怎麼也是儒家人的師伯祖了。先師們互相批評,是為了避免一家之學流佈於世後出現的變異偏差,是為了救世,而不是為了顯擺互掐,不是為了針對一家一人。沒有這種心境抱負,就不要學南華真人批儒了,沒有這種心胸見識,就不要想著給孔子打抱不平去批道了,孔子老人家都心悅誠服呢,做小輩的,別讓孔子先師為難。


推薦閱讀:

儒學神州丨重陽節最適宜登高十大名山
儒學只能也必然是一種愚民、弱民之說
《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蕺山學案
王陽明《傳習錄》下246——通乎晝夜之道的良知
儒學實踐智慧

TAG:道理 | 理念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