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坦洋工夫紅茶

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後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坦洋工夫簡介  坦洋工夫

分布較廣,主產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自光緒六年 至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餘年, 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餘組。坦洋街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為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當時民諺云:「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 白銀用斗量。」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制茶,引進並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後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坦洋工夫前世今生  

茶藝團表演坦洋工夫茶藝

序言  一個世紀前,一個威懾世界的百年紅茶老字號———「坦洋工夫」,以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與貴州茅台酒同奪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躋身國際名茶之列。但後來,它卻盛極而衰,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驚嘆和難解的遺憾。  一個世紀後,在政府的扶持下,「坦洋工夫」重新綻放生機,藉助海西建設和即將開幕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東風,復興的浪潮,已經挾著雷霆之勢席捲而來。  這期間,起起落落的世紀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傳奇,現在就讓我們泡一壺濃濃的「坦洋工夫」,在清鮮甘甜的茶香中,聽福安茶人們講述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1]。享譽百年 曾經的英國王室特供茶   福安是我國著名的茶葉之鄉,是全國第二大茶葉主產市(縣)、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紅茶原產地。但說起當地的茶葉品牌,福安人必稱「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驕傲和光榮,也是夢想的起源。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倍受西方市場的青睞。此後,大批商賈慕名而來,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繼崛起,一時聲名遠播,馳名中外。18世紀,紅茶在英國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貴品質征服英倫三島,成為英國皇室的專用茶葉

運往英國的船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國酒貴州茅台同時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成為當時歐洲的流行飲品,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暢銷20幾個國家。  最輝煌的時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兩萬多箱,茶葉收購的範圍方圓幾百公里。當時,從國外寫來的信件,無須冠以省、府、縣之名,只要直書「中國坦洋」,便可準確無誤地抵達收信人手中,其名聲甚至蓋過「中國福建」。  但是,從民國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卻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陷入沉寂。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積極扶持茶區生產,「坦洋工夫」產量一度創出歷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長。70年代,綠茶開始受到大眾的熱情追捧,坦洋茶區由「紅」改「綠」,僅在坦洋和鄰近的幾個村保留生產少量工夫紅茶出口,年產僅100噸。  這一改便是30多年。轉機2004 一份提案敲開復興之門   進入新世紀,國內茶葉市場迅速升溫,名茶林立,但「坦洋工夫」卻依然沉寂。不過,在2004年,命運終於出現轉機。  

這一年,福建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魏文生,受命前往福安參加茶農的扶貧工作。按當時的計劃,扶貧的主要項目就是幫助茶農實現「紅改綠」,即大規模砍掉紅茶樹改種綠茶。  可到了福安,魏文生親密接觸「坦洋工夫」,聆聽了它那段輝煌的歷史後,卻為「坦洋工夫」的沉寂倍感惋惜,甚至萌生了復興「坦洋工夫」的想法。就在魏文生猶豫之時,茶界泰斗張天福老人站了出來,他的一番話最終把魏文生送上了復興紅茶的道路。  今年已經百歲高齡的張老,一直對紅茶情有獨鍾。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協委員的身份向國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陳保留「閩紅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與白琳工夫。他常這樣說:「紅茶佔據了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而福建作為中國紅茶的故鄉,卻沒有發展好紅茶事業,真是愧對茶界先輩。」  在張天福的鼓勵下,2004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設立「坦洋工夫」紅茶基地,之後,他又想盡各種辦法推介紅茶。先後開設了「元泰紅茶」專櫃,讓過往的顧客免費飲紅茶,成立了「福建紅茶俱樂部」,舉辦了「元泰杯」世界紅茶徵文比賽以及紅茶品茶會等活動。他的復興行動引起了福安市政府對「坦洋工夫」的重新審視。  關鍵時刻,福安市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召開,一位老茶人向大會遞交的一份名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創福安茶葉輝煌》的提案,正式叩響了「坦洋工夫」的復興之門。  「年商品總值11.32億元的茶葉產業竟沒有一個知名品牌,又談何競爭力?」這位老茶人、現任福安市茶業協會會長陳成基,一席話道出了當時福安茶產業的軟肋。的確,由於「坦洋工夫」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業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替別人做嫁衣,所產茶葉主要作為原料茶賣給江浙地區,當地茶農茶商獲利甚微。  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會的高度重視。此後,當地政府組織一批又一批省內外茶葉專家及經濟專家對提案內容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結果一致認為陳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議具有遠大意義和可行性,調研報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採納。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時任福安市委書記陳家東為組長的茶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定下了「五個一」戰略工程,即打造一個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樹良種子1萬畝;建設一個海峽大茶都;每年舉辦一屆茶事活動;建設一個現代化廠房加工區。  當正式文件發出,陳成基喜極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後三年間,一個又一個關於「坦洋工夫」的喜訊接連傳來,變化之大,更是亂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盛裝出場 人民大會堂打響第一炮   2006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許久未經市場洗禮的「坦洋工夫」盛裝出場,接受人們的檢閱。  這場由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和福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名為「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的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系列活動」

坦洋工夫』系列活動」

新聞發布會,後來被茶人們稱做「拉開了『坦洋工夫』品牌建設的序幕」。  福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歷史,使中國名人工委、中華名人協會一直關注這一地區的發展。當天出場的有蔣正華、姜春雲、孫孚凌、王雲龍、于洋、關牧村等100多位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名流。時任福安市委書記的陳家東在會上隆重介紹了「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和優異品質,以及福安市委市政府光復「坦洋工夫」的決心。當即,「坦洋工夫」被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品牌檔次一躍而上,打響了復興的第一炮。  成功歸來,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是參展企業,都喜形於色,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勵。此前有不少茶人對此次進京心存疑慮。因為當時福安幾乎沒有像樣的「坦洋工夫」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也多以散裝銷售為主,沒有包裝。為了此次人民大會堂展出,不少企業連夜趕製「衣服」。由於資金不足,福安市政府還專門撥下11萬元,用於補貼企業製作包裝費用,以解決燃眉之急。  序幕拉開後,從政府官員到生產企業老闆,從民間機構到各級單位,都在挖空心思重塑「坦洋工夫」這一百年品牌。  2007年,短短一年間,福安市委、市政府馬不停蹄地帶領「坦洋工夫」走進北京、上海、廈門、福州、香港等國內重要城市進行品牌推介,還參加了「馬連道北京國際文化節」、「深圳國際茶文化展」和「重回巴拿馬」等茶事推介活動,開啟了人們對「坦洋工夫」塵封已久的記憶。此後,在國內國際,各種展會上,「坦洋工夫」的身影頻頻出現。  福安市委、市政府如此密集為企業搭台,企業更是積極登台亮相。從2007年起,「坦洋工夫」喜訊頻傳,接連獲得「福建十大名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證明商標」、「申奧茶」等榮譽。政企聯手 「航空母艦」出世記   品牌知名度迅速攀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坦洋工夫」,也開始消費「坦洋工夫」。但「坦洋工夫」要進軍茶葉市場,與安溪鐵觀音那樣的特色品牌爭市場,

紅茶航母

問題仍然不少。  當時,生產「坦洋工夫」紅茶的企業雖有不少,但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質量參差不齊,沒有能叫得響的領軍企業。  在多方調研、取經、商討下,福安市委、市政府決定與茶企聯手打造一艘「航空母艦」。  2007年11月1日,由中國海峽大茶都、天香茶葉有限公司、天湖農業有限公司等14家茶業企業與福安市政府聯手成立的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外貿科研為一體的旗艦式企業———「福建坦洋工夫茶業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為重振「坦洋工夫」品牌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劉叢生,這位極具知名度的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安市最具實力的船舶有限公司老總,「披掛出山」擔任該公司董事長。隨後,這位「船老大」以多年在商場摸爬滾打的經驗和敏銳,打出了一系列傳承榮耀、復興國飲的組合拳。  現在看來,由政企聯手的這家企業對『坦洋工夫』的推動作用是非凡的。在它的帶動下,「坦洋工夫」有了自己的國際標準,標準化的生產解決了原有生產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其次,茶企握拳出擊,邁開了向現代集團化發展的步伐。第三,帶領茶企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革創新,精心研製出一系列產品,提升了「坦洋工夫」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並極大拓展了銷售渠道,形成一張遍及國內外的營銷服務網路。華麗變身 細數三年巨變   過兩天,第三屆海峽兩岸茶博會就將拉開帷幕。而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對「坦洋工夫」來說,又將是重振道路上的一次飛躍。  在2007年舉行的第一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福安13家「坦洋工夫」茶企盛裝亮相,深受好評。在去年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茶博會上,「坦洋工夫」簽下訂單近1億元。今年在家門口的茶博會更是「坦洋工夫」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據福安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日前,福安在本屆茶博會上可望簽約投資項目達16個,總投資14.2億元。  這不是空談,華麗變身的「坦洋工夫」有足夠的實力和基礎來完成這一切。  對這三年來的變化,作為福安市茶業協會的會長,陳成基再清楚不過。  三年前,不要說「坦洋工夫」專賣店,就是想要買袋包裝稍為講究點的都很難。但是現在,在福安城區繁華地段,「坦洋工夫」專賣店、連鎖店、茶座林立。不僅如此,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都能發現「坦洋工夫」的身影,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地。  這是最直觀的變化。而隨著「坦洋工夫」名氣的打響,與「坦洋工夫」有關的所有一切都在改變。  原先「坦洋工夫」產品每公斤售價僅50-60元,而現在已升到千元,有些極品甚至上萬元。在去年的「閩茶杯」評比中,「坦洋工夫」獲得茶王稱號、經拍賣每公斤達30萬元。其主要原料「坦洋菜茶」也由品牌打造前的每斤幾角錢,到現在每斤茶青均價二三十元左右,茶農收入直線上升。  今年3月,福安「電機巨子」,福建遠東電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鑒明看,投入巨資成立了「正園春茶業(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僅數月時間,這家茶企一躍成為「坦洋工夫」十大名茶之榜首,被福安茶界傳為佳話。據統計,兩年投身「坦洋工夫」茶產業數不勝數。至去年底,福安市登記註冊的茶葉加工企業有263家,年產值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規模企業40多家,獲2008年全國茶行業百強企業的有3家,全市年出口茶葉4000多噸。  如今,「坦洋工夫」正在蓄積力量,向世界紅茶品牌發出衝擊。日前已向美國、法國、荷蘭等9個國家提出商標註冊申請,已初步獲得批准。「坦洋工夫」重回世界舞台,前途將充滿陽光。中國「坦洋工夫」之鄉——福安市坦洋村  「白雲山下坦洋鄉,小武夷名不妄揚。」福安郭旻詩說的便是中國「坦洋工夫」之鄉——福安市坦洋村。  坦洋村位於社口鎮西部,白雲山東麓,現有523戶,2100人(其中畲族人口120人),距鎮區6公里,社曉公路橫貫東西,下轄坦洋、岩頭面、岩頭下、山頭4個自然村,均已實現「五通」。全村面積6.75平方公里,其中,茶園3200畝,林地面積4154畝,森林覆蓋率達74.5%。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茶葉種植及勞動力轉移,年茶葉產量300多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多元。  「坦洋」村名最早見於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的《福寧府志》,因村形如長塊木板,又稱「板洋」。坦洋村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村前清流如練,村後桂樹飄香,隔岸松杉蒼翠,遠近茶園碧綠。鑼鼓爭鳴、龜蛇遙望、雲桂飄香、清溪飛鳳、玉筆尖峰、駿馬飛天、天台洞府、蒙井清泉、石門弄月、鯉魚朝天等「坦洋十景」栩栩如生,聲色並茂。  坦洋村是馳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紅茶的發祥地,有著生產「坦洋工夫」茶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村內仍保留著古民居、古茶行、炮樓、廊橋、天后宮、施氏祠堂、胡氏祠堂等清代風格建築。坦洋村民世代以茶為生,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坦洋茶商胡福四(又名胡進四)、施光凌試製紅茶成功,產品遠銷西歐,茶商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坦洋工夫」名聲大噪。1915年「坦洋工夫」獲得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周恩來總理也曾對「坦洋工夫」紅茶贊言:「坦洋工夫,香飄四海」。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的戰略目標,同年10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名人共建海峽西岸和諧福安暨坦洋工夫茶系列活動中,11種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工夫」為統一品牌的茶產品同時亮相京城,其間,「坦洋工夫」茶被中華名人協會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彰顯了「坦洋工夫」的新風采。  2007年2月「坦洋工夫」正式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12月,《坦洋村古村落建設和保護規劃》編製完成,坦洋村被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製作工藝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紅茶之首,久已聞名於國內外茶葉市場。其主要品質特點為: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葉色潤澤,凈度良好,毫尖金黃,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醇鮮爽,醇甜、有桂圓香氣,湯色紅亮,葉亮紅明。「坦洋工夫」紅茶的製作過程,將注重保留其傳統「坦洋工夫」紅茶的品質特徵,在此基礎上經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以適應市場對高檔紅茶的需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鮮葉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精製等工序。  1、鮮葉採摘:選擇晴天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品種以坦洋菜茶為佳,鮮葉要求芽葉肥壯、不帶魚葉和鱗片無病蟲傷害、無異雜、無損傷,嚴格實行分批、分品種、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度。  2、萎凋:萎凋室要保持通風良好,槽體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體溫度和風量的掌握依據鮮葉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則為「先高後低」;萎凋芾的攤葉厚度一般為10-15cm,每隔20-30分種翻葉一次,以獲得茶葉萎凋均勻一致。一般萎凋時間4-6小時,萎凋葉葉質柔軟,手捏成團,鬆手不易彈散,嫩梗折之不斷,葉面失去光澤,色暗綠,青草氣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達30-40%,則萎凋適率。  3、揉捻:採用揉捻機,揉捻室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溫度宜低,濕度宜稍高;採用輕壓長揉的方法,時間掌握在60分鐘左右,使茶葉的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條形緊結,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徵。  4、解塊: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團,降低葉溫,使葉內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熱劇變,乾燥後可減少團塊。但使用解塊機會影響到高檔茶的條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紅茶」實際製作中以手工解塊效果為佳。  5、發酵:發酵是工夫紅茶加工的獨特階段,它使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充分氧化,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品質特徵。紅茶的發酵實際上從揉捻時就開始,因此揉捻時室溫宜低。發酵溫度控制在22-24℃,空氣濕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氣流通,使氧化供給充足,發酵充分均勻,整個發酵過程一般維持2-3個小時,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出現桂花香、果香,葉色大部呈鮮明的銅紅色為適度。  6、乾燥:目的是制止繼續發酵,蒸發水份,達到毛茶成品要求。採用焙籠烘焙或烘乾機乾燥,掌握「高溫初烘,低溫復火」的原則。初烘溫度掌握在90-100℃,時間為l5-20分鐘,攤葉厚度2-3cm,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間攤涼1-2小時。復火溫度掌握在50-60℃為宜,時間為20-30分鐘,攤葉厚度3-4cm,每l0分鐘翻拌一次,足火後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7、精製:毛茶通過抖篩、平圓篩、手揀等精製工序,分精茶條粗細、長短,去除影響成品茶凈度和色澤的雜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條索緊細、外形勻齊美觀、凈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工夫紅茶」外形特徵。沖泡方法  紅茶飲用廣泛,這與紅茶的品質特點有關。如按花色品種而言,有工夫飲法和快速飲法之分;按調味方式而言,有清飲法和調飲法之分;按茶湯浸出方式而言,有沖泡法和煮飲法之分。但不論何種方法飲茶,多數都選用茶杯沖(調)飲,只有少數用壺的,如沖泡紅碎茶或片、末茶。現將紅茶飲法介紹如下。飲法與使用  ⑴置具潔器:一般說來,飲紅茶前,不論採用何種飲法,都得先準備好茶具,如煮水的壺,盛茶的杯或盞等。同時,還需用潔凈的水,一一加以清潔,以免污染。   ⑵量茶入杯:通常,結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紅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壺煮,則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壺。   ⑶烹水沏茶:當量茶入杯後,然後就沖入沸水。如果是高檔紅茶,那麼,以選用白瓷杯為宜,以便察言觀色。通常沖水至八分滿為止。如果用壺煮,那麼,先應將水煮沸,而後放茶配料。   ⑷聞香觀色:紅茶經沖泡後,通常經3分鐘後,即可先聞其香,再觀察紅茶的湯色。這種做法,在品飲高檔紅茶時尤為時尚。至於低檔茶,一般很少有聞香觀色的。   ⑸品飲嘗味:待茶湯冷熱適口時,即可舉杯品味。尤其是飲高檔紅茶,飲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啜飲,細細品味,在徐徐體察和欣賞之中,品出紅茶的醇味,領會飲紅茶的真趣,獲得精神的升華。   如果品飲的紅茶屬條形茶,一般可沖泡2-3次。如果是紅碎茶,通常只衝泡一次;第二次再沖泡,滋味就顯得淡薄了。飲用注意事項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坦洋工夫歷史發展  坦洋工夫屢屢為國爭光:當年清朝深受鴉片毒害,華夏財富源源不斷被掠往英倫三島,但令人驕傲的坦洋工夫,卻能從大不列顛帝國虎口奪食,為中國爭回無數真金白銀;公元1915年,其聲譽更達到一個歷史巔峰:與國酒茅台一起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實乃工夫不負有心人,坦洋工夫亦醉迷天下愛茶人!  1371年(明洪武四年),福安坦洋村民發現野生「坦洋菜茶」。  1851年(清咸豐元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試製「坦洋工夫」紅茶。  1875年(光緒元年),安徽籍閩官徐幹臣返鄉,將坦洋工夫種苗及工藝帶回祁門,始創「祁紅」,其後,坦洋工夫工藝又由祁門傳到雲南,稱「滇紅」。  清代·坦洋工夫成為英國王室特供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2007年11月,中國申奧第一茶  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註冊為「中國證明商標」  2009年3月,「坦洋工夫」成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2009年10月,「坦洋工夫」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的國家標準,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  2010年1月坦洋工夫」獲中國馳名商標坦洋工夫功效  1、提神消疲:紅茶中的咖啡礆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顯敏銳,記憶力增強;又能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生津清熱: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刺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  3、減肥美容: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因為茶中的咖啡礆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4、利尿:在紅茶中的咖啡礆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可以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5、消炎殺菌: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結果,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  6、解毒: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礆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礆,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7、養胃護胃:紅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少了。坦洋工夫現狀  坦洋工夫茶國家標準目前已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並將於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該國家標準對坦洋工夫茶的感觀指標、分類分級、理化指標、質量特色指標等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能嚴格坦洋工夫茶的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規範產品市場有序競爭。  據悉,「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福安已有29家坦洋工夫茶生產企業提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誌的申請,待省質監局初審後上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方可使用專用標誌。這些企業產值達1.5億元,商品值達4.8億元。並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太原等地建立了坦洋工夫名人會館、茶城、專櫃、專賣店等直銷網點400多個。坦洋工夫國家標準一、感官品質  

項目 外 觀 茶 質
條索 整碎 凈度 色澤 香氣 滋味 湯色 葉底
特種 造型獨特、潔凈油潤、毫峰顯露 甜香 濃郁 鮮濃 醇厚 紅艷 細嫩柔軟
特級 肥嫩緊細、 毫顯、多峰苗 勻整 潔凈 烏黑油潤 甜香濃郁 鮮醇濃 紅艷 細嫩柔軟紅亮
一級 肥嫩緊細 有峰苗 勻整 較潔凈 烏潤 甜香 鮮醇較濃 較紅艷 柔軟 紅亮
二級 較肥壯緊實 較勻整 較凈 稍有嫩莖 較烏潤 香較高 較醇厚 紅尚亮 紅尚亮
三級 尚緊實 尚勻整 尚凈 有筋梗 烏尚潤 純正 醇和 紅欠勻
緊壓茶 方形、圓形或心形等 紋理清晰,平滑緊實、厚薄均勻、色澤烏潤。 參照上述各等級茶質感官品質特徵的指標要求。

二、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特級 特級、一級 二級、三級
水分 ≤ 7.0
總灰分 ≤ 6.5
碎茶 ≤ 3.0 3.0 5.0
粉末 ≤ 0.5 1.0 1.5
水浸出物 ≥ 32.0
粗纖維 ≤ 15.0
各級緊壓茶理化指標參照上述各等級指標要求

三、衛生指標  (1)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指標(應符合GB 2763 規定)  (2)污染物限量指標(應符合GB 2762 規定)四、凈含量坦洋工夫故事  坦洋工夫頗具傳奇意味,其誕生過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傳奇版本,已知的有兩種:一、雍正版,二、咸豐版。  具體分述如下——  其一,雍正版:傳說清雍正年間,坦洋胡氏家族有個叫胡福四的年輕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於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歲,仙逝於1791年),當時依父兄之命,從水路前往廣東辦事,途中,在廣州附近水域遇風翻船落水,幸遇一過往船隻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對母女,是某英商洋行買辦的眷屬,買辦大人見胡福四機靈俊朗,十分賞識,有意相攜,得知這個後生來自茶鄉,就透露以商機,說是洋人喜歡一種紅茶,這種紅茶是一個少數民族製作的,因為產量極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這位熱心的買辦大人,還將這種紅茶的基本製作方法告訴給了胡福四,並囑咐其返鄉如法製作,說是如果能做出來,那麼做好後可運抵廣州,由其洋行銷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試製這種紅茶,經過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紅茶從此面世 。這種製法後來漸漸傳開,鄉人競相仿製。  其二,咸豐版:相傳清朝咸豐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棧遇見一位建寧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瀉,病情萬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見狀,便以坦洋出產之茶,加生薑、紅糖泡沖為葯,那人服下之後,彷彿神跡出現,病情大為好轉,並很快康復。為報答救命之恩,建寧茶客與胡氏結拜為兄弟,並傳他一門獨特的私家紅茶製法。後來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為原料照法一拭,發現制出的新茶品質果然不凡,外人品過,也讚不絕口。因為此茶以坦洋當地茶葉為原料,且製作工藝頗費工夫,胡氏有感而發,稱之為「坦洋工夫」。「坦洋工夫」之鄉茶藝探源  坦洋工夫被列為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首,它的原產地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位於閩東最高的峰巒——白雲山麓。這裡常年煙雲緲緲,雨霧蒙蒙。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個叫胡進四的茶農用萎凋、揉捻、發酵、烘焙等工序精製而得湯色紅、味鮮醇、耐沖泡的的工夫紅茶,取名:坦洋工夫。酒香不怕巷子深,茶好引來四方客,坦洋工夫紅茶以其翹楚的魅力迅速扣開國門,銷往海外,芳名遠播。最鼎盛時,光坦洋村一條街就有三十六家茶行。每年制干茶兩萬多箱,茶葉收購範圍幾百里,攬括周圍七、八個縣,暢銷二十多個國家。國外來信只要直書「中國坦洋」,無須冠以省、地、縣名便可準確無誤地送達收信人手中。現如今,福安已擁有茶園30餘萬畝,年產量兩萬多噸,出口茶葉3000餘噸。福安,不僅是坦洋工夫的原產地,還是我國綠茶,花茶的主產區。  在悠久種茶、飲茶歷史的薰陶下,福安人在懇親訪友、饋贈禮品、婚喪喜慶、古葬習俗、治病藥方等生活和民俗的領域中,茶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福安人喜茶重茶,將茶葉列為開門七件事之列,接待客人先茶後飯,謂之「茶哥米弟」。有句茶諺「天亮一碗茶,藥店無交家」,意則每天喝茶有益健康。飲茶,植根於民間生活,有時粗獷,有時精細。比如農家人田間地頭勞作,以大陶壺沖茶,大碗飲喝,隨意而又簡單,不拘禮節,不講章法,主要用以解渴。而一旦有客至家中,必以小瓷盅沖泡,還要用茶盤端上敬客。如果是不常造訪的貴客或遠道而來的稀客,則要以冰糖茶招待,並佐以茶食,以表熱情周到。泡茶之水也有講究,一定要是剛燒開的水,最忌「無意沖茶半浮沉」。  飲茶習俗,流傳於福安民間更是趣味生動,多姿多彩。松羅鄉一帶的畲族村莊沿襲著一個諧趣橫生的習俗——寶塔茶。畲族新娘過門之前,女方「送嫁嫂」用五隻碗疊成一個三層的寶塔,一碗作底,中間三碗,再在頂層壓一碗。倒上泡好的茶水,托舉到前來迎親的「親家伯」面前,「難為」親家伯,要求他一滴不濺喝完這些茶,才可接走新娘。親家伯接茶盤拆寶塔的過程也有技巧:用牙咬住頂上的一隻碗,雙手攏住中間的三隻碗,仰脖喝盡茶水,將其餘四碗分給同伴共享。遊戲逗趣畢,敲敲打打新娘踏著米篩出娘家門;新娘茶是福安畲漢兩族同有的一個習俗:新娘婚後第二天上午要到廳堂上會見夫家的女眷,在伴娘媽的指引下,新娘沿大廳四周向左右長輩一一施禮,俗稱走「四角坪」。之後由伴娘媽引席認親,新娘敬獻用紅棗、冬瓜糖、冰糖、花生和茶葉沖泡的糖茶;過年茶是正月初一早飯後,住在同一座大院的左鄰右舍按各家人數互相敬獻糖茶和年糖年餅,氣氛喜慶祥和,並互祝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和和順順、早發大財;出行茶就是新的一年裡家人第一次出遠門、上學、上班要喝蜜糖茶,喻意:嘴甜好辦事。除此之外,福安人敬茶如神,在祭祀儀式中茶總是擺在最前頭。畲鄉人還有病逝帶茶歸的風俗:去世的老人手上要執一茶枝,據說茶枝一拂能使黑暗變光明,歸陰時好開路。茶還作為定情信物,小夥子第一次到女方家,送一包茶葉,一包冰糖,要是女方家長樂意收下,這門親事就有七分成了。諸此種種,可見福安人愛茶敬茶的心理態勢。  流傳於民間的象徵型、生活型、藥用型的茶俗,還有藝術型、祈福型的茶道,都充分體現了福安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林語堂說:中國人最愛品茶。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品茶習俗往往是茶文化最直接的體現。這些生活茶藝就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取之不盡的茶文化的源頭。A.坦洋工夫」茶藝探討  根植於福安這片茶香飄溢的沃土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古老獨特、絢麗多彩的福安茶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的茶藝節目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茶藝與繪畫、音樂、文學、舞蹈一樣,雖形式不同,但都力求表達一種思想。茶藝的主題與核心通過泡茶者傾情演繹表達出來。自九十年代初福安市連續舉辦兩屆「中國(閩東)福安國際茶文化交流會」以來,歷經十餘載,我們茶藝團按各種茶藝自身的技術要求進行編創、移植、改編,形成了一系列茶藝節目。有:茉莉茶藝、烏龍茶藝、禪茶藝、畲族新娘茶藝、畲漢新娘茶茶俗、畲族寶塔茶茶俗表演等。組合成一台集茶歌、茶舞、茶藝、茶俗於一體的茶藝晚會。以這種茶藝晚會的形式接待到當地指導工作的專家、洽談商貿的外賓,高雅而獨特。茶藝團還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福州、武夷山等地演出,為宣傳福安,發展經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然而,坦洋工夫紅茶應該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於舞台,它獨具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應當用怎樣的手法表現出來呢?早期,坦洋紅茶的沖泡是用一套黑瓷燙金梅花圖案的樸實穩重的咖啡茶具,配上茶匙、糖夾和黑色脫胎百福茶盤,由茶藝小姐分到各桌上沖泡來完成的。表演前茶藝小姐在後台燙杯,溫壺,用茶量按一人5克計,一桌30克上等紅茶。在壺中泡好,糖罐內盛放滿方糖,奶杯里泡勻咖啡伴侶。這些都備好後裝入茶盤,茶藝小姐們身穿暗色素雅的印花絲絨旗袍,右手將茶盤高高托起,左手護著茶盤邊沿,魚貫而出,分成一人一桌,按「鳳凰三點頭」的招式,分三輪(每杯三次)將紅茶湯注入茶杯,按西式咖啡茶禮擺放好杯、托和茶匙,恭恭敬敬地獻給每位賓客,而後,再禮貌地依次為需要調飲的客人添上方糖和咖啡伴侶。這套茶藝親切、溫馨,樸實無華。  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人們的文化生活要求、藝術欣賞、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先前的泡法延續多年,顯得陳舊乏味,推陳出新迫在眉睫。更何況坦洋工夫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榮登英國女皇下午茶的大雅之堂,獲得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而名噪歐羅巴洲。作為聞名遐邇的坦洋工夫紅茶故鄉的茶文化人,沒有為坦洋工夫紅茶設計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茶藝,終究是個缺憾。為了填補此項空白,帶著這個心結,我苦思冥想、探索、實驗,終於發現坦洋工夫紅茶可以佐以少量高度白蘭地酒進行參調,口味更加濃烈芬芳,且絲毫無損於紅茶高貴醇香的品質。設計出由內到外,由中到西,循序漸進的泡法,不正彰顯出當年坦洋工夫從白雲山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獨特魅力與嬌容?B、坦洋工夫紅茶藝編創  美稱「紅衣佳人」的坦洋工夫紅茶,其外形條索,緊結圓直,色澤烏潤,茶毫細細,略顯金黃,香氣高爽,湯色明亮,滋味醇厚,適於清飲。也可調成檸檬茶、奶茶、玫瑰紅茶、冰紅茶,還可以用濃香型的高度醇酒調配成奶酒茶。初步設計好的方案得到領導的支持後,我立即趕赴省城配齊一套頗為滿意的、非常適合表演紅茶藝的、格外別緻的歐式咖啡茶具,另外還加入了6個與其花色幾近一般的中式茶盞。這以後就開始埋頭不斷調試茶、湯、料的比例,琢磨表演的招式、手法,甚至於每個茶具的起落放置都力求合理、美觀又協調。這期間,我和團里的兩位茶藝同仁從影視資料中拷下英式晚禮服的照片,請來美術老師根據意圖畫出服裝設計稿,並送往省城藝術服裝店製作,許多貼花、花邊裁縫做不出來的,我就自己動手縫上。我們又一起選擇伴奏音樂,購來一張歐式玻璃桌,旁邊置放一個酒瓶架,上面擺放一籃非常逼真的裝飾瓜果……。經過近兩個月演練,一套完整而有新意的坦洋紅茶茶藝終於可以登台了。這個節目有一個主泡茶藝小姐,一(4)[方糖入盞]把高度濃香型醇酒澆在方糖上,點燃片刻,放入杯中  (5)[注茶敬客]助泡小姐捧杯,主泡小姐起身走在前面,將一杯杯醇香奶酒茶恭敬地獻給嘉賓。這種調飲法,能使紅茶的香氣更加濃烈芬芳,茶香、奶香、酒香兼容並蓄讓您刻骨銘心。在哪裡品飲此茶,便難以忘卻那個地方……  (6)[盡杯謝客]坦洋紅茶表演禮畢  茶藝美學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吸納了眾多的文化基因。每種茶可以採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泡法,但都必須掌握一個核心:享用好這泡茶,讓它達到最佳的沖泡效果,最佳的口感,最佳的觀感。坦洋工夫紅茶還可以沖泡成玫瑰紅茶、香檳紅茶等等。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茶產業的發展,而茶經濟的發展又向茶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茶文化是個發展的大舞台,還有很大的空間留待你我去不斷地發掘、探討和創新。
推薦閱讀:

鑒別紅茶的品質
黃金有價,清白之年 還有一個寫紅茶的聯
【紅茶】解讀祁紅:祁門紅茶興衰二百年

TAG:紅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