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算什麼,原生男友最害人

慢下來,發現身邊美好點滴

作者:艾明雅

22歲的姑娘說她要去隆胸——第二次。

我驚詫,你還要做?你打算做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奇葩說》里的如晶忍著眼淚說:人人都告訴我,要有上進心,可沒人告訴我上進心的盡頭在哪裡——她哪裡知道屏幕前有女人對待胸前那一畝三分地的上進心,才叫氣勢恢宏。

為什麼不肯放過自己?

姑娘黯然低頭:我真的,沒有這胸脯四兩沒有自信。

她說第一次和一個男人發生關係,那個不知所謂的敗家子居然當著她的面說她,身材不好,胸小,不好看……

兩年過去,這傷害直接影響了她的自我認知。

我的老天,各位男士,你可以不喜歡小胸女孩,也請拿出點風度,奮力睡完這一夜,第二天爬起來去燈紅酒綠之處,找你的大胸脯探照燈就好。可因為你一句屁話,讓那個女孩兒居然恨了自己好幾年。

「你可以不愛,但是嘴別賤」,方為現代男子基本床德。

一個女孩的生命最初,不是只靠湯水澆灌的,更多的是精神營養。況且這是一個女孩兒,第一次戀愛,第一次用身體和世界發生鏈接。但很糟糕,沒有搜尋到積極信號。她被無限評判,以他的標準,衡量她,抨擊她,精神暴力她。在愛情里她尚且是嬰兒,而嬰兒是以為這個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於是她受困於他的審美與世界觀,以為他就是世界的全部。

從此之後,她對自己任何的評判,都帶著這位「原生男友」的烙印無法自拔,更殘酷的是,很多女孩不去挖掘的話,根本意識不到曾經有那麼個情商極低的男人,對自己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他們不是壞,他們只是蠢。他們只是不配得到一個可愛女孩子的美好回憶。

但他們的這種傷害,也只能璀璨一個世界觀並未定型的女孩,他們從來不敢招惹那些篤定的女人。

女孩,你要做的,就是成為這樣的女人。

就像我的好朋友柳主任說:一直以來,我當然允許且接受有男人不喜歡我,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敢指責我不美,不值得被愛。

她轉過頭來問我:你覺得什麼女人最強大?

我回了八個字:自知之明,不為所動。

愛我,就飛來我的城市看我,別指望我風餐露宿千里送肉體。

誰喜歡我,就請喜歡我眼角的雀斑,嘴角的痣,51公斤的體重。

我的城堡修建了31年,已經自立為王,柵欄上開滿著我喜歡的花卉,你要來,盛情邀請,但我絕對不會砍掉那些花兒,把我的世界,雕塑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我就在這裡,不為所動。

為什麼?

當你走到這個階段,會發現那些曾經在你背後評價你:不夠高,不夠瘦,不夠美的人已經消失殆盡。

那個在你最年輕的時候,還要指指點點你胸不夠大的男人也許已經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發福禿頂。

只有女人,你自己,裹緊大衣,仍然握著自己的手,穿梭在都市裡。

看,這麼多年,陪著你的,還是只有自己。你卻還要掉轉槍頭,指著你的胸口開槍。

這些年,我也不是沒有和自己死磕過。一如我身邊有太多華衣美服的女孩兒,在夜半散盡鉛華以後對鏡痛哭, 睡衣穿得越來越美,內衣穿得越來越貴,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王妃也會失戀,和你胸大不大並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因為得不到愛,也因為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最糟糕,是還失去了對自己的愛。

La perla,我也很喜歡。維多利亞的秘密,也不差。但如果包裹在裡面是一個顫抖的身體,不喜歡自己的女人,顫抖的身體裡面還包裹著一顆破碎的心,我想真是虛度此生,愧對母親懷胎十月。

可那姑娘還要倉皇問我:這世間的漂亮姑娘,就像貨架上的可樂一樣多,我要如何把自己和那些小婊砸們區別開來。

胸要再大一寸嗎?鼻子要再高一點嗎?

我笑。活到31歲,我已經皮糙肉厚,任這世間挑剔,虛心接受,死性不改。我喜歡我自己,160身高,月牙眼,翹鼻頭。

胖的時候就喜歡這個胖子。瘦的時候就喜歡這個瘦子。

我曾偶爾開著車在夜色的霓虹下等人,車窗前永遠在走過漂亮姑娘,絡繹不絕。就像某一個姑娘從來未曾老去過一樣。

我曾經回到青蔥校園,站在小店前買一杯奶茶的時候,總感覺對面走過的那個女生,是我的室友打水歸來。

我曾看到人間尤物被家暴,抵死不離開那個男人,因為覺得自己不會再有人要——你看,漂亮有什麼用。

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年輕貌美,並沒有什麼區別。年輕最大的炸彈,就是以為年輕就會永遠擁有一切——殊不知,再過三年,有人就比你年輕;再過五年,你便被叫做阿姨。你所做的一切如果只是留住年輕,徒勞卻惘然。

不需要去區別你比誰更美。你是否愛你自己,就像小王子於千千萬萬的玫瑰中選中的那一朵,施以陽光與愛意,才能使得你成為獨一無二。

而那絕非第二次隆胸可以帶給你的篤定,你的身體永遠與你的心靈鏈接,才會發光。

而那個指責過你的原生男友,請讓他在回憶里原地爆炸。

慢時間:慢生活理念、慢文化品牌、慢文藝小店慢下來,讓你每天擁有三十個小時

推薦閱讀: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讓我容易暴力,我該怎麼調節自己?
有哪些事讓你覺得原生家庭的影響無法擺脫?
對於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論,李松蔚給你丟了三個炸彈
怎麼人人都在談「原生家庭 ?
誰殺死了那個文藝女青年

TAG:家庭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