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果心理學(十二)- - 蘇玉京 著 中國婦女出版社

糖果心理學(十二)

  • 發布日期: 2011-06-07 00:00
  • 作者:蘇玉京 著 中國婦女出版社
  •   十二、海格力斯效應:以恨換恨恨無涯,以愛換愛愛無邊

      當一個人陷入無休無止的怨恨中時,就會錯過人生旅途中的許多美麗風景,就會錯失很多快樂,就難以獲得良好的人緣。一個喜歡抱怨、充滿仇恨的人,心裡充斥的是抱怨和仇恨,是很難感受到人世間的美好和幸福的。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忍讓,盡量不要「以恨換恨」,而要「以愛換愛」。

      常言道:「你對我不仁,我就對你不義。」俗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古人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縱覽古今,關於以暴制暴的說法可謂層出不窮,這種沒有寬容和仁愛的狹隘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海格力斯效應。海格力斯效應源於古希臘的一則神話故事:

      在希臘神話中,有位名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個像鼓起的袋子一樣的東西,海格力斯感到很好奇,就踩了那個東西一腳,沒想到不但沒有踩破,反而越踩越大,並成倍成倍地膨脹,把海格力斯徹底激怒了。他順手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狠狠砸向那個怪東西。可那個東西絲毫不屈服,膨脹到最後,竟然堵住了海格力斯的去路。

      正在海格力斯納悶之際,一位智者出現在他的眼前,對他說:「朋友,這個東西叫仇恨,不要惹它,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只要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如果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

      是啊,仇恨就像一個會膨脹的袋子一樣,開始的時候很小,很不起眼,如果忽視它,忘掉它,它就等於不存在,也就消失了。如果你與它過不去,對其耿耿於懷,想報復它,它會加倍地報復你,與你死死對抗。

      生活中,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兩個人發生了一點小摩擦,鬧了一點矛盾,便互相怨恨對方,互相指責,導致矛盾進一步升級,演變成「武力鬥爭」,加深了彼此間的仇恨。最後雙方都感到不快,挖空心思尋機報復對方,結果弄得兩敗俱傷。為了一點所謂的面子上的「勝利」而大動干戈,實在是得不償失。

      相反,如果我們學會寬容,懂得向別人傳遞寬容、諒解、關愛,在感動別人的同時,也會收穫一種欣慰和幸福。當別人得到我們的寬容、諒解、關愛後,同樣會回報我們寬容、諒解、關愛,這樣就會將美好的感情發揚下去,使大家和諧共處,其樂融融。

      明朝時期,山東濟陽縣的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老家人給他寄來了一封信,信中說老家蓋房子,為地基劃界與鄰居發生了糾紛,希望他憑藉官人的威望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完信後,揮筆回了一封信,信里說:「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接到回信後,覺得董篤行言之有理,在建房的時候主動提出讓出了幾尺地面。

      鄰居見他們如此禮讓,心有愧意,也主動讓出幾尺地面,就這樣,兩家人共讓出八尺寬的地面。房子建好後,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衚衕,當地人稱之為「仁義衚衕」。

      為什麼會出現「仁義衚衕」呢?關鍵在於雙方以愛換愛,如果雙方最開始都不禮讓,爭執下去,可能把關係鬧得越來越僵。當一方禮讓了,寬容了,如果另一方還爭執下去,無異於無理取鬧,就會失理於人。因此,當一方主動讓步時,另一方也會禮讓。這就是說,當人際關係出現矛盾時,多一點禮讓,多一點寬容,雙方就有了化解矛盾、和諧共處的基礎。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妻子,她經常當眾給蘇格拉底難堪。

      有一次,蘇格拉底和幾個學生在家裡討論某個學術問題,他的妻子不知何故,突然叫罵起來,讓大家感到大為震撼。繼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涼水潑到蘇格拉底的頭上。學生們感到非常尷尬,但蘇格拉底卻詼諧地笑了起來,並且幽默地說:「我早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有狂風暴雨。」

      如果有一天,別人不小心傷害你時,請不要耿耿於懷、記恨於心,更不應該尋機報復,因為那樣你也會引起別人的報復。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你應該做的是寬容諒解對方,用你高尚的品德和修養感化別人,換來別人的尊重和好感。堅持這樣做,你的人脈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推薦閱讀:

    郭敬明登上財富作家榜首的交椅,你對郭敬明這個人怎樣評價?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文學書籍翻譯?
    「合伙人制」對出版業意味著什麼
    《今天你可以不生氣》引進出版

    TAG:心理學 | 中國 | 心理 | 出版 | 出版社 | 婦女 | 糖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