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和孩子,一個月狂讀200本書的故事

文|詹涓

既然在六年的親子共讀中,我的孩子養成了不錯的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們也一起享受到了書本帶來的知識和情感滋養,我想,如果讀者們能從我的個人經驗中得到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一不小心,我們一起讀了這麼多

上圖是我在訂閱Kindle FreeTime一個月後發現的童書閱讀進展。FreeTime是亞馬遜的一項兒童訂閱服務,每月支付2.99美元/人,就可以閱讀到海量的童書,不過這項服務目前沒有拓展到中國市場。目前市面上還有些類似的服務,比如epic!是每月4.99美元,而且可以在各種設備上閱讀;Curious World月費7.99美元,每本書都含有聲書,適合想讓孩子學地道英語的家庭,不過貌似還沒有中文同類產品。

當時我們剛搬到美國加州,初來乍到沒什麼社交,也幾乎沒帶什麼讀物,除了房東阿姨送的一套經典讀物《青蛙和癩蛤蟆》和一本《夏洛的網》,而我女兒的閱讀需求還蠻驚人,這些庫存幾天就會消耗完!

不讀書我怎麼能讓娃順利睡著,又怎麼打發漫長的帶娃生活?在這種危機感驅動下,我不僅訂了Kindle FreeTime,考慮到黑白電紙書閱讀童書的體驗非常一般,遠沒有色彩豐富的紙質書有感染力,我們每個白天雷打不動還會去社區圖書館讀書,哪怕是去商場購物,逛累了也會找一間書店,在一個僻靜的角落挑一堆書讀,小朋友喜歡的書買回去反覆讀(一本書一般70塊人民幣,當然要反覆讀),所以一個月的閱讀量遠不止Kindle記錄上這1900頁、24本,保守估計的話,總得有200本以上。

親子共讀,需要營造良好環境

這是洛杉磯市的Westwood圖書館,因為毗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每天來這裡自習的學生很多,也能看到一些剛到美國、跟當地人學英語的中國孩子。

我拍的是圖書館一角的兒童閱讀區,孩子們可以很舒服地躺在玩具大熊身上讀書。我們住過加州好些城市,有些處在偏遠貧窮的社區,圖書館規模相應較少,也有的位於Westwood這種中產階級社區,維護得非常充分,能提供很多面向外國人和兒童的免費課程,但共同之處是都有兒童閱讀區,不管圖書館再小,總能為孩子們擠出一個做功課、專心閱讀的角落,畢竟一些弱勢群體小孩家庭環境嘈雜,圖書館是他們能找到的最安靜平和的地方了。

每個圖書館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方說在舊金山和洛杉磯的一些圖書館,就能找到很多中文童書,而在聖迭戈和薩克拉門托,一些圖書館則有豐富的西班牙語童書。圖書館按照當地的人口族裔分布來配置圖書,孩子有機會親近母語,不通英文的老人也有機會給孩子讀書,在舊金山唐人街的一間圖書館,我就看到了不少華人老爺爺老奶奶給孫輩讀故事、教中文。

當然,在中國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公共資源,不少城市的公立圖書館很親民,和美國一樣不需要身份證件就可以隨意進入,此外家長也可以嘗試當地的繪本館或者書店。

而在家,家長們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布置出一個閱讀角,不需要多大,只要能提供明亮的光線、愜意的椅子和一個小書櫃就足矣,舒適、固定、小朋友參與布置的閱讀區域會幫助孩子們養成定期閱讀的好習慣。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讀物

有了這麼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可想而知圖書館成了我們這段時間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通常的一天,我們上午在公園玩各種戶外運動,下午窩到圖書館躲避加州熾熱的陽光,一下午大概總能讀上圖這麼多,也就是5-10本。

圖書館、書店、繪本館這類閱讀空間,給孩子們提供的除了安寧,還有無窮無盡的選擇。

如果觀察過孩子們——尤其是識字還不多的10歲以下兒童——挑選書籍的方式就會知道,自主選擇對他們實在太重要了。不像成年人選書時先標題、再作者介紹、最後圖書簡介的順序,孩子在自行尋覓圖書時,是先看封面,再快速瀏覽插圖,最後略微了解書中大意,他們的挑選標準是故事夠不夠新鮮好玩兒、內容自己能不能理解、畫面是不是好看。

放手讓他們選擇,他們挑選的書籍很可能跟家長希望的非常不同——國際知名的scholastic閱讀系統對6-17歲學生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孩子挑書的標準是「能讓我大笑」,這也許跟家長希望的「有教育意義」、「能學習到新鮮知識」、「認識幾個新詞」截然不同,可這正是培養閱讀興趣的核心,也可以大大突破父母們對孩子的成見,拓寬孩子們認識世界的角度。

比方說,因為在女兒小的時候都是我給她選書,當時選的都是經典迪士尼童話和安徒生童話,所以我一直誤以為女兒只喜歡看王子與公主最後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套路,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挑出了一本恐龍書,並且聽得咯咯直樂,我才開始發現孩子的興趣原來那麼廣泛,於是從恐龍故事,我們的閱讀半徑又漸漸延伸到恐龍知識、史前動物、動物進化、板塊運動。接著再從書本知識擴充到實地觀察,去自然博物館看真正的恐龍化石。

所以,經驗告訴我,在選書這件事情上,家長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要越俎代庖,不要用自己看似良好的初衷限制了孩子的興趣與想像力。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這是Osborne出版社的《Look inside Your Body》中的一頁,這類立體書可供孩子翻閱,適合喜歡動手翻、對自己的身體開始產生了很多疑問的小朋友。

女兒幾個月大時,我就開始給她讀書,2歲後開始既讀中文也讀英文書。

有很多研究已經證明了早期語言接觸對孩子的重要性,這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要數1995年出版的圖書《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這本書發現,到了孩子4歲時,從事專業技能職業的父母已經累計向孩子說了近4500萬個單詞,而從事藍領工作或者向政府支取福利的家庭只向孩子累計說了1300萬個單詞——當中存在著3000萬個單詞的差距。後續研究發現,「3000萬單詞鴻溝」可以影響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學業和工作表現。

如何對孩子多說話?日常交流那點辭彙量並不夠,那就只能是讀書了,美國不少社區在認識到了不同家庭背景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差距時,也是通過設立各種閱讀項目來幫助弱勢家庭的小孩。

從經典的低幼讀物《小熊寶寶》入手,我們順暢地步入了親子共讀的時光,每天雷打不動,睡前讀至少半小時,到現在,孩子六歲了,仍然把這個習慣堅持得很好,而且一家大小都參與了進來。在我們家中,常見的場景是女兒抽出一本書指定我們給她讀,或者晚上依依不捨地懇求說:「媽媽再給我講一本吧。」是的,到了閱讀的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堅持得很好,反而是家長有時候要克服惰性、連講幾本書講得口乾舌燥的疲備感、以及總想看手機的衝動。

在漫長而持續的閱讀中,孩子的理解能力也開始有了進展,開始我們挑選的是配圖多的書,要幫助孩子理解,就要靠家長演繹,有時除了聲音誇張,還要輔以動作,演一本書下來簡直覺得自己是戲精!而現在無論是中英文,她都不再滿足於簡短的小故事,而是追求分章節的長篇故事了。上周我們剛剛從繪本館借了本12章、共101頁的英文書,原本計劃每天1章,但因為每章故事結尾時留下一個懸念,對我們來說太有吸引力,結果用了一星期不到的時間就開心地讀完了。

有趣味、無壓力的進階閱讀

我想反覆強調的一點是,閱讀對孩子們的成長很重要,這是可以陪伴他們一生、幫助他們在漫漫歲月中找尋樂趣、拓寬人生的良好習慣。

不過,千萬不要讓閱讀失去了初衷:我們陪伴孩子讀書,真正習得了多少知識、懂得了多少道理,這不是關鍵,和孩子一起共處寶貴的半小時,培養他們的興趣,加深家長與小朋友間的理解,促使他們主動談自己的感想與故事,這才最重要,否則就很有可能欲速而不達,過早敗壞了他們的興趣。

在小朋友們已經開始固定每天聽爸爸媽媽朗讀故事,或者甚至可以自主閱讀後,我們可以增加一些對書本的討論,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和成就感。比如說,我女兒最近半年開始接觸英語自然拼讀,也開始在不經意間認識了一些漢字,現在正處在興趣高漲階段,我就會在讀完一頁時,試著問問:「Can you find the word "dinosaur" in this page?」 或者「這頁哪些字你認識?」不過不要每頁都玩這個遊戲,免得孩子厭煩,或者失去了對故事整體的掌握。

除了找認識的字詞,以下是我們和孩子在讀完一個故事時常常討論的問題:

  • 這個故事裡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 這個故事裡你不喜歡誰?為什麼?

  • 你最想變成故事裡的誰呢?你想和哪個角色交朋友?

  • 你想改變故事的結尾嗎?怎麼改?(或者在還沒有讀到末尾時,讓孩子猜測會是什麼結局。)

  • 在碰到故事中的這個情節時,你會怎麼做,怎麼說?

  • 這個故事跟你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有沒有類似之處?

  • 你在讀到哪裡時最激動(最緊張,最害怕,最開心)?

  • 這些問題都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爸爸媽媽要做的是盡量拋棄你對這個世界的成見,放低你的姿態,沉入到小孩子們的世界裡,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是的,他們的思考有時會讓你大吃一驚。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我愛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你不要愛上我。
    守望先鋒人物誌:法老之鷹
    三陪:某官員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承認我是一個對愛執著的人
    【永來】(二).傳說

    TAG:孩子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