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思潮看經濟危機的社會根源

從西方思潮看經濟危機的社會根源發布時間:2013年01月22日 10:31來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作者:汪克強 我要評論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隨著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的持續發酵,在西方許多國家,危機效應已從經濟領域逐漸蔓延到政治和社會層面。2011年夏天英國爆發大規模群眾騷亂和2012年初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具有標誌性意義。經濟危機的社會化和政治化,引發人們透過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層層迷霧,對更加深遠的社會制度問題進行反思和批判,並從主流思潮中探尋經濟危機的社會根源。

  一、大眾化民主思潮與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矛盾

  在西方社會,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是一對相互關聯和依存的孿生姊妹。歷史上,西方民主政體的產生就與早期資本主義工商業活動相伴隨;此後,資本主義一直被視為民主政治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而民主政治也被看做保護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最佳政體。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方社會民主逐步從精英民主轉型為大眾民主,這對孿生姊妹之間的關係實質上開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隨著民主政治的轉型,西方經濟也從追求自我積累的原始資本主義轉型為福利資本主義。這種經濟上的轉型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所致,而是社會民主化轉型的必然結果。在大眾民主體制下,政權基礎不再局限於以資本為主的社會財富,而是更多地依靠選票。在選舉政治的壓力下,政府不得不把公眾利益作為優先考量的因素,從原先的資方立場為主逐步轉變為超越資方利益、調節勞資關係,甚至更多地照顧大眾選民的利益。

  隨著大眾化民主進程的發展,無論什麼政黨上台執政,社會福利水平都不僅不能降低,反而在政治人物狂熱的競選承諾推動下,不得不持續攀升,民主往往成為各種福利政策的「拍賣會」。正如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朱利安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所指出的,「民主制度已經變成了一種不真實的、依靠傳媒出名且毫無自信、完全變成短期的制度」。葡萄牙社會學家阿?德?桑托斯更聲稱,目前的危機讓人們「有理由認為資本主義是反民主的」。這種大眾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當經濟發展無法創造足夠龐大的社會財富來支撐這種無限增長的社會福利時,政府就被迫走上了舉債度日的財政赤字之路,開始向人民借錢,向外國借錢,向未來借錢。這就為一些歐美國家的債務危機埋下了禍患的根源。

  從歷史上看,不論是經濟危機還是社會危機,如不及時化解,最終必然會演變為政治危機。在當前形勢下,西方資本主義體制面臨著民主轉型和資本轉型的雙重壓力。不同時實現這兩個轉型,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危機就無法從根本上得到化解和消弭。

  二、新自由主義思想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嚴重破壞

  經濟危機與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周期性有關,但從根本上看,所有主要的經濟危機都是一種系統性社會危機,也可以說都是人為造成的。當前西方國家經濟危機在社會體系中的根源,是過大的貧富懸殊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引發了社會動蕩。這種貧富懸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撒切爾-里根時代,當時的自由市場主義和私有化政策為今日的危機埋下了禍根,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這些政策導致金融資本挾持政府、違規操作成為常態,最終造成了大家有目共睹的災難性後果。

  目前,對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的需求,成為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經濟和政治議題,金融家和其他高收入者仍然被視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和社會領域新的上帝,導致財富分配不公和兩極分化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造成貧富懸殊擴大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化和技術變革。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全球競爭的基礎是技術革新,那些受過優質教育、有著廣泛社會聯繫和良好工作技能的人,可以獲得優厚的收入;而那些沒有受到良好教育、只能做普通工作的人,不僅收入微薄,還面臨其工作被成本更加低廉的計算機軟體或外國工人所取代的可能。馬克思曾經指出,資本主義一方面生產了豐富的產品,另一方面又讓生產這些產品的人買不起這些東西。當1%的人擁有40%的財產時,就會不可避免地破壞社會公平和民主政治。人們開始反思,到底什麼是民主?如果只有形式上的民主程序(當然也很重要),卻只讓少數人發財而無法帶來大多數人的幸福,這樣的民主公正合理嗎?美國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賴克就認為,「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貧富懸殊不斷擴大的結果,這個運動的要求集中在「建立一個免受金錢腐蝕的、乾淨的民主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看,西方社會目前遭遇的不僅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更是源於曾經風靡一時的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政治危機。克服這次危機,像美國和歐盟目前所做的那樣,只是採取應急措施支持金融業和啟動政府支出計劃,結果必然收效甚微。問題的真正解決,不僅需要調整與變革經濟制度,縮小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更需要在政治制度和思想領域進行重大轉變,重建社會系統的公平正義。

  三、個人主義膨脹導致一系列社會弊端積重難返

  西方社會慣於站在人類道德的制高點上,標榜「自由、民主、人權」的主流價值觀,其實在其中真正起指導和決定作用的核心是個人主義。近代西方的個人主義是在新生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壯大的,並伴隨著對社會法治的持久尊重。在歷史上,這台資本主義的「發動機」作為動力源泉,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繁榮,也帶來了諸如殖民地、種族滅絕、世界大戰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發展到今天,其滋生的一系列社會弊端日積月累,不僅暴露無遺、蔓延無已,而且積重難返、禍害日甚。

  隨著個人主義的膨脹,一些貪婪逐利的個人和集團,開始打著個人主義的旗號,堂而皇之、肆無忌憚地侵犯和剝奪另外一些人或社會階層的正當利益,一些特殊利益集團甚至像美國學者庫爾?奧爾森在其《國家的崛起與衰落》一書中所說的,「通過優惠稅額、特殊撥款、指定款項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特權,一點一點地啃食國家財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華爾街的貪婪怒不可遏。這種只顧自己發財、不惜坑害公眾的卑劣行徑,正是極端個人主義結出的惡果。有學者指出,反對國家對個人的支配和行業監管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其核心就是個人主義。他們追求發揮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的作用而「無為而治」,使得貪婪逐利的個人主義本性在金融和經濟領域表現得淋漓盡致。據埃菲社對2012年世界社會論壇的報道,一些學者已經認識到,「西方民主已經被貪婪的金融市場綁架,而且這個沒有底線的市場現在已經威脅到人權和政權」。

  在個人主義思想的支配下,政治家只想著討好選民,爭取下一屆當選;股東們只想著這兩年能不能贏利,不可能用長遠眼光考慮投資;金融家為了多賣證券,不惜欺瞞坑害公眾;軍火商為了多賣武器,竟然千方百計慫恿政府發動戰爭。從個人主義的角度看,這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願望都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至於國家這艘船究竟要駛向何方,途中會遇到什麼風浪,似乎都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個人主義膨脹不僅是西方經濟危機的深刻誘因,也是今天西方社會難以治癒創傷和擺脫危機的根本原因。在這種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下,人們不可能凝聚到國家和社會整體與長遠的目標下,檢束自我,共度難關。基於此,西方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局限性,進而質疑其正當性。

  從社會思潮中內省和反思經濟危機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對西方國家走出危機、重構社會意義重大。正如2011年7月24日德國《時代》周報網站借用一種卡通動物形象所說:「我看到了敵人,那就是我們自己。」而對於我們中國,這一審視同樣意義非凡。我們不可能再幻想回到儒家文化一統天下的唐宋盛世,但更不應當生搬硬套那些自詡帶有普世價值的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推薦閱讀:

《共產黨宣言》170歲了,今天的資本主義出現了哪些新問題?
如果取經路上發生了經濟危機,唐僧應該先裁掉哪個徒弟?
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土耳其(續)
美國經濟危機、美元霸權與中國周邊緊張局勢
回顧四百年來全球歷次經濟危機

TAG:社會 | 經濟 | 經濟危機 | 危機 | 西方 | 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