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

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軀體無病。」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四個方面。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個體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時,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否使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穩定平衡,使情緒、需要、認知等因素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並表現出一個真實自我的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也即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時所需保持的一種和諧狀態。

歸納起來,心理健康的內容應該包含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一個是情緒情感要素,一個是思維或智力要素,而且,兩種要素體現在人際交往的情境之中。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即個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認可的形式進行適應。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

這是指教師的認知過程,它集中表現為智力或智力活動。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事物和客觀環境,使個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能力。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具備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須的基本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了解學生的能力、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識

良好的自我意識指能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正確地認識自我,就是客觀地認識自己擁有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悅納自我就是要平靜而理智地對待自己的長短優劣、得失成敗,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既不以虛幻的自我來補償內心的空虛,也不消極迴避自身的現狀,更不能以哀怨、自責甚至厭惡來否定自己;能主動地調控自我,積極地適應環境。

3.良好的職業角色認同

這是指教師角色的認識和接納。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熱愛教師事業,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納這一職業,而且應該有足夠的職業自居心理,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他應該能夠理解教師這一職業的價值,熱愛學生,並了解自身作為教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

4.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

一個具有長期穩定、樂觀積極的教育心境的教師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學生充滿愛意,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於教育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尤其是新世紀的教師,面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變革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其工作的難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於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心理品質,而且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堅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能夠用堅韌不撥的毅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否協調,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教師的教育人際關係,主要表現在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教師與領導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教師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師生互動中則表現為師生關係融洽,能理解並樂於幫助學生,冷落、不滿、懲戒行為較少。心理健康的教師樂於與人交往,能夠正確處理各種教育人際關係。他能為學生、家長、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協調和諧。

7.教育環境的適應與改造

教師能對教育環境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接受教育事業的新事物,適應發展、變革的教育環境,主動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則逃避現實,無法適應環境,不敢面對變革,不敢創新。

8.豐富的創造力

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性、教育條件的多變性、教育情境的突發性等職業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創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熟練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手段,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和教學難題,機智處理個別學生問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留給教師創新的空間與餘地將不斷加大,教師只有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駕馭。

案例一:實際工作中,由於一些教師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容易小題大做,反應過激,處理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體罰打罵學生。教師的一時衝動,甚至危及學生一生。濟南市有兩位三年級小學生,課餘玩鬧時掀了女同學的裙子,班主任讓兩個小傢伙站在全班同學面前,憤怒地將其斥責為「流氓」。兩個八九歲的小孩子從此經常遭到同學的譏笑。

案例二:親社會侵犯行為--語言暴力

丁瑞婷 女 15歲 重慶市實驗中學9年級學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師汪惠清批評「你長的不漂亮,個子又矮,連當坐台小姐都不夠資格.......」由於批評嚴厲,同時又用木板打其手腳。之後丁寫了份遺書「我什麼資格都沒有,我走了。我恨透了這個社會,我永遠都不想回到這個社會了......」最後跳樓自殺。

四、 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對學生的影響

1、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可能直接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

美國《各級學校的健康問題報告》中專門指出:「由於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對於兒童的決定性影響,就不應該讓他們留在學校里。一個有不能自制的脾氣、嚴重的憂鬱、極度的偏見、兇惡不能容人,諷刺刻毒或習慣性謾罵的教師,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的威脅,猶如肺結核或其它危險傳染病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威脅一樣嚴重」。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中小學生明顯地帶有易感性、易變性和可塑性。一個在學校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的學生,在整個一生中都會在心靈里保留著灰暗的心境——如在焦慮的教師調教下,學生也容易變得焦慮、緊張和恐懼;在敵對、偏執的教師手下,學生容易產生相應的敵對、偏執以及缺乏自信和尊嚴等——一旦在人生髮展中遇到相應的情景,青少年時代的失敗和蒙受羞辱的記憶就會使他失去挑戰的勇氣、自信和毅力。一個情感能力發展在中小學就受到壓制的孩子,命運就會對他們產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視中成長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提不高,而且情感發展也容易扭曲。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個人未來的健康與幸福,而且還可能影響他人和社會,誘發不穩定因素,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造成嚴重的干擾和破壞。

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係

一項調查表明,有近半數學生對部分教師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師給年輕教師傳授經驗:「對學生不能太客氣了,一開始就得把他們鎮住,不然他們就會登鼻子上臉,就會騎到教師頭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師以能讓學生害怕為榮,以能把學生管老實為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甚至不擇手段,什麼訓斥、責罵、諷刺、挖苦、罰站、罰值日、打耳光、擰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腳踢,各種方法五花八門,無所不用其極。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合作的關係,可是在這些心態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師的班裡,學生感受到的師生關係卻是「貓和老鼠」「警察與小偷」「法官與罪犯」「棍子和懶驢」的關係。

3、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

在學校里,教師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學生在校的表現,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極大地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 點 評: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從正面揭示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當努力做到的,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優秀教師。但同時也應看到,有些教師由於他們不良的言行和心態,帶給學生更多的卻是消極影響。致使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態度消極,厭學、厭校、厭師甚至厭煩父母、親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教師雖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沒有明顯的問題,但由於觀念上的偏差,導致對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的態度有很大差別。對所謂差生(主要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冷言、冷臉,毫無耐心和愛心。這種態度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差,學習積極性也越來越低。有資料顯示,在占學生總數20%左右的學習困難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成績不良同教師的消極態度有關。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時代數成績不好。有一次她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個不錯的分數,老師懷疑她作弊,讓她站到講台上示眾,並用毛筆在她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鴨蛋」。從此三毛不僅在心靈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陰影,而且對學習數學也失去了信心。還有一些經常逃課的學生經過我們的訪談,他們並不是因為這門課學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這門課的老師。平心而論,在學習困難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不愛學習,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大多是與教師的消極態度有關,主要原因來自於教師的錯誤觀念和不健康心理。

(壓力、抑鬱、焦慮、自我效能感低、主觀幸福感低)

五、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降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以及情感上的冷漠、疏離。具有職業倦怠的教師容易對學生失去耐心和愛心,對課程準備的積極性降低,對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會給學生將來的發展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同時,也對教師的家庭關係和個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六、防範和緩解教師職業倦怠應從環境、工作、組織和個人因素幾個方面入手。

情感支持

1、 社會支持:社會應該在滿足教師物質需求的同時,給予他們更多情感上的支持。當他們取得進步時,給予他們更多的微笑和掌聲;當他們在教學中遇到挫折時,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諒解。

2、 學校支持:學校應對教師所承受的工作壓力表示同情,對其所出現的偶然性失誤應表示諒解。尤其是學校領導的支持對教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校長的支持,會極大的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3、 家庭支持

管理體制民主化

1、 在學校制定政策或作出重大決定之前,應該預先徵詢教師的意見,並讓他們有一定的政策決定權,這對提高教師的自尊感是極其重要的。

2、 權責明確,明確教師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不要把本應是行政人員完成的任務交給教學一線的教師去完成。以往很多研究也表明,角色壓力如角色模糊、角色衝突等也是引起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

3、 建立一種公平、合理、客觀的評價機制對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發他們內在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開放式「休整」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枝枝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他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氣十分鐘會耗費人體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米賽跑。生氣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時都複雜,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動不動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所以他告誡:人盡量不要生氣,母親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時給孩子餵奶,因為這時母體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剌激反饋到人的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鬆情緒對於緩解壓力非常有用。

情緒放在心裡,它就像一種能量,會越長越大,所以要釋放出來。

有研究表明,教師在休假後比休假前的壓力和倦怠水平要低;3周後,對壓力源的知覺恢復到原始水平,但倦怠仍維持在較低水平。

埃齊奧和薩皮爾研究發現,幾個分散的短假期要比同樣的一個完整的長假期在克服倦怠上更加有利。

①放鬆訓練

這是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控制緊張情緒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肌肉、骨骼關節和呼吸的放鬆以及神經放鬆等基本動作來降低機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達到控制情緒強度的目的。

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的具體方法很多。如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適當從事家務勞動、豐富業餘生活等。肌肉放鬆可以調節情緒緊張度,減輕壓力感;肌肉緊張(運動)也能減輕情緒緊張,緩解心理壓力。肌肉運動不僅可以轉移注意,而且可以使體內的緊張情緒得到渲泄和釋放,降低情緒緊張度。另外,肌肉運動還能夠有效地增強人的信念,發現自身的潛能,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從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師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利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便利條件,經常進行體育運動不僅必要,而且可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可以調節教師緊張的生活節奏,使情緒得到松馳,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感。同時,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開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②與人交談

教師因為工作方式的相對獨立性,容易造成人際交往範圍狹小、人際協作有限和自我封閉。因此,當教師出現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時,他們常常感到孤獨、無援、痛苦。與人交談不僅可以使教師內心的消極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積鬱在心裡的能量及時釋放出來,也可以使教師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教師抵禦沉重的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情緒對比。情緒對比就是使兩種對立的情緒發生衝突,使正面的積極情緒戰勝消極的反面情緒。具體做法就是當教師感到緊張、壓力大時,找來一些極幽默的笑話、相聲、漫畫、書籍等來聽或看,並從內心發出開懷大笑。人在笑時,體內心、肺等內臟器官得到了短暫的運動鍛煉,一方面增強了有機體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腦產生出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激素,這種激素是人體內的一種天然麻醉劑,它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減輕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厭煩、憂鬱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因此,1應給教師一些休整的時間,鼓勵他們適時地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休假;2社會、學校等應該盡量利用現有資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夠為教師提供各種進修機會。

優化校規校紀

學生遵守各種社會規範和校規校紀,可以減輕教師的一些壓力,一邊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在課堂上。

加強自身修養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於掌握自己,剋制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它既關係到教師的工作成就,也關係自身的健康。不會正確地抑制每日每時的激動,不會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師心臟、消熬教師神經系統的事。」

① 不斷學習新知識,來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時增強自己的成就感。

② 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把各種任務有條不紊、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時間範圍內。

提高抗挫能力

歸因方式的改變、認知的重構為

①歸因理論:歸因會使人出現情緒反應,如果把成就行為歸結為內部原因(能力、努力、興趣、態度),在成功時會感到滿意和自豪,在失敗時會感到內疚和羞愧。如果把成就行為歸結為外部原因(任務難度、外部獎勵與懲罰、運氣),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產生太突然的情緒反應。

③ 確定合理的工作目標,直面失敗,失敗提醒你現在的目標並不適合你。

④ 提高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悅納自我

⑤ 學會人際交往

推薦閱讀:

醫院開設的心理諮詢門診與私人機構的心理諮詢有何區別?
16歲弟弟被查出人格障礙,應該怎麼辦?
二十歲的年輕人每年選擇給自己做一次全身體檢應該選擇什麼項目?
三次元的病嬌真的是sb嗎?這是種怎樣的心態?
一有女的坐我後面就緊張,學不進,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還冒汗!每次就逃了,怎麼辦?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心理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