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文化智慧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社會文化】

禪宗文化智慧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隋春花

(韶關學院旅遊與地理學院, 廣東 韶關 512005)

摘要: 作為印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產物, 禪宗文化具有自然和諧的智慧、 平等真實的智慧、 簡約樸素的智慧和開拓創新的智慧。 研究禪宗文化的當代價值,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有助於構建生態文明和諧社會; 從自然環境角度看, 有助於提升環保意識; 從文化創新角度看, 有助於多元文化的開拓創新; 從企業管理角度看, 有利於培養感恩心態和正確價值觀;從個體修鍊角度看, 有利於調控個人行為, 增強幸福感。

一、禪宗文化概述

禪宗淵源於中國禪學,中國禪學來源於印度禪。禪,古印度梵文寫作「Dhyana」, 我國古代將其音譯為「禪那」,意譯為「靜慮」, 一種特定的修行方式,是修禪者在修禪悟禪的活動中, 放鬆身心, 感受平和, 達到徹悟的特定境界, 「禪」 屬於古印度宗教哲學中的宗教實踐。 [1] 從印度的釋迦牟尼頓悟到中國東漢安世高提出的「坐禪」,再到東晉道安突出「心」 的禪智觀,兩晉的鳩摩羅什與佛陀跋陀羅的禪經翻譯家,隨著中國禪學的不斷發展, 隋唐時期禪宗逐漸在中國大地創立了宗派。 禪宗尊奉菩提達摩為東土初祖, 經二祖慧可、 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等人的努力弘揚, 至五祖弘忍時期已粗具規模,唐代六祖慧能禪師正式建立宗派, 從此成為中國佛教的重要一支, 以「禪」 作為本宗法門的最大特點,宗旨是「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禪宗文化, 是指以中國佛教禪宗思想為基礎, 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作為佛教本土化、民族化的傑出代表, 禪宗文化已對中國社會變遷產生巨大的精神影響和社會作用, 改變了佛教講壇上原來由外來僧人主宰的局面, 產生了一大批中國本土的高僧, 像智者大師、六祖惠能、 南嶽懷讓、 石頭希遷、 馬祖道一、 百丈懷海等法門龍象, 燦若群星, 薪火相傳, 為創造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作出貢獻。[2]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初先生認為, 談中國的宗教文化離不開禪宗。禪宗如一股源頭活水,曾一度為中國文化帶來過勃勃生機,對中國文人畫、 山水詩、 性靈文學乃至宋明理學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把歷史上的中國文化帶入了一個注重自然、 和諧、 靈性、 氣韻生動的嶄新意境。 作為歷史文化寶藏的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規模大、影響遠、 傳播廣的宗派之一, 是完全中國化的產物, 值得不斷去挖掘、 整理、 研究和借鑒。

二、禪宗文化蘊含的智慧

1. 自然和諧的智慧

禪宗文化推崇「天人合一、 寧靜致遠、 中庸和諧」 的理念, 每個人只有在與宇宙和諧相處的狀態下,才能夠使意識發揮出最佳的潛力。禪宗認為人的本性就是自然, 只要順乎自然, 就存在於本性之中。 禪宗修行的自然性, 簡單和諧不執著, 餓了吃飯, 困了睡覺, 「平常心是道」,修行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禪宗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廣泛融入到有唐代以來中國寺廟、園林、 佛塔、 詩歌、 繪畫藝術之中, 出現親近自然、 與自然風景結合的趨向。 禪宗境界最明顯體現就是大自然, 對禪的領悟就是對自然的態度和反應, 不把自然當作征服的對象,而是與自然和諧相處, 每個個體都是一個世界。 自然是人類出發的地方,也是人類回歸的地方, 自然是禪宗和諧境界的體現。 有人認為, 禪宗是消極地背對人生, 缺乏活力,其實 禪宗的世界生機勃勃, 其源頭就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生力。

2. 平等真實的智慧

禪宗世界裡沒有創世者、 造物者, 也沒有上帝和救世主,它強調的是超越自我、 回歸自我的平等真實的人生境界。 六祖惠能認為: 「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禪宗不僅肯定有情的眾生具有佛性, 還承認無情的草木等低級生命也有佛性, 所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鬱郁黃花, 無非般若」, 就是認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充滿著生趣, 值得人們去珍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禪學之所以能根深蒂固地長存於中國文化土壤里, 原因是它彌補了儒家學說所欠缺的平等文化與個性文化。 [2] 深入探求禪宗文化中潛藏的倡導人格平等的哲學意識與張揚生命個性的藝術氣質, 應該成為我們研究禪宗文化的時代任務。

3. 簡約樸素的智慧

禪宗文化是我國獨具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色的傳統文化,植根於社會民眾中, 為民眾提供一種樸素的精神家園。 禪宗文化提倡的是一種簡約樸素的生活形式, 「無即是有、 多即是一、一即是多」, 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 「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又三年」, 身穿百衲衣但內心是豐富多彩的。 [3] 禪宗宗派的開山祖師們, 雖然身披袈裟, 但他們成功地把宗教的神秘性化為無形, 用樸素的人間形象,延續起中國文化的道統。 用積極的行動,踏實的做法, 在「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 的出處法則外,提供另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用禪心、 禪眼來觀照世界, 平素普通的景物, 深藏無限禪意, 讓人們更多地領悟到繁鬧生活背後的滋味, 在無窮的意蘊中體會宇宙自然的簡單和奧妙。 思想評論界認為,惠能使曲高和寡的佛法走下了神壇, 促其平民化、 世俗化、 現世化, 成為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 極具中國特色的禪宗文化, 體現我國佛教文化的簡約大智慧。

4. 開拓創新的智慧

禪宗文化是印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創新而成的,博大精深, 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非常突出,與語言歷史結合而有禪話、 禪史、 語錄、 燈錄; 與文學藝術結合而有禪文、 禪詩、 禪樂、 禪畫; 與建築工藝結合而有禪寺、禪塔、 禪室、 禪具; 與學術思想結合而有禪理、 禪學、 禪道、 禪風。 禪宗文化的開拓創新體現在多個方面: 第一, 禪宗文化不是全盤照搬印度佛教, 而是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創新而成; 第二,禪宗的祖師們不盲目崇拜權威, 不拘泥於條條框框, 而是勇於改革創新, 甚至敢於以「呵祖罵佛」 的形式大膽創新; 第三, 禪宗認為, 只對佛教經典作文字上的研讀, 單靠學習書本上的佛教理論是修不成佛的,六祖惠能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提倡心性本凈、 佛性本有,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摒棄以往佛教修禪的繁文縟節, 使其更容易為平民百姓所接受; 第四, 禪宗重視因材施教, 除正面傳法外,還藉助手勢、 動作,乃至棒打、 吆喝等做法提示弟子, 這屬於宗教傳承中的創新。

三、禪宗文化的當代價值

1. 從社會發展角度, 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提倡生態文明在科學化和信息化進程中, 由於急功近利的傾向而使環境受到破壞, 出現生態異化現象。 現代工業文明造成「商業化的自然」、 「污染化的自然」、 「軍事化的自然」, 這實際上是由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導向決定的。 禪宗反對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提倡「三無思想」 即無相、 無念、 無住, 有利於人類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邏輯思維, 運用禪心把握萬物, 保持清凈心、 淡定心、 安詳心。 禪宗文化能夠引導人們通過多維空間思考問題, 改善「開寶馬喝污水」 的現狀, 找到生態環保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道路。 禪宗文化推崇的是一種簡樸平靜的生活形態,提倡人們放下過多的利益追求, 追求簡樸,扼制慾望, 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社會氛圍。 禪宗文化提倡平等, 引導當代社會形成一種真實平等的發展環境, 人不分信仰,地不分南北, 才不分高低, 力不分強弱, 功不分先後, 利不分大小, 社會上下都共同建設生態文明, 一心一意追求和諧發展。

2. 從自然環境角度, 有助於提升尊重生態規律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人與自然原本就是渾然一體同生共運的世界,禪宗文化提倡崇敬自然、 愛護生命、 珍視環境, 建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境界, 與生態學者主張在萬物一體化的生態平衡中保護環境的持續發展觀相契合。 禪宗的平等思想要求人們尊重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尊重客觀的生態規律, 實現對自然資源用與養的良性循環。禪宗中「慈悲為懷」、 「普渡眾生」、 「澤被草木」 等思想, 有助於人們在對自然的態度上起著一種引導和熏陶教育的作用, 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4] 禪宗文化崇尚節儉、 素食、 放生、 植樹造林、 美化環境等獨特的生活方式,寺廟多為叢林所環抱, 不僅增添了禪宗文化的神秘和威儀, 而且有力地保護了周邊的生態環境, 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自然給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料是任何時代都不能否認的事實,禪宗文化有助於喚起人們的「道德良知」, 在對自然進行認知和有所行動時,要自律、 自控自身的各種非理性需求, 將自身的行為限制在自然生態系統承載能力的範圍之內, 運用自身的責任感去作出選擇, 實現自然環境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3. 從文化創新角度, 有助於開拓創新思維,豐富文化內涵禪宗堅持一切從證得本心出發, 把一切有礙本心、 本性的東西統統視為枷鎖, 對佛祖、 佛經有膜拜之心, 但從不崇拜任何偶像, 並有打破偶像束縛的勇氣,如「丹霞燒佛」 讓大家明白泥塑、 木像、 金佛都是人造的,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本心、本性, 悟得自己純真的個性才是到高境界。 [4] 五祖弘忍將衣缽傳給六祖惠能,除了獨特的眼光和識人的智慧, 「不拘一格降人才」 還需要創新的勇氣。在文化創新方面, 這種勇氣和智慧是值得提倡的。 開拓創新是當代發展靈魂, 文化建設需要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 吸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同時也離不開文化的探索和創新。禪宗文化的創新智慧能夠引導當代文化展現百花齊放的氣象,有助於形成不盲目崇拜權威, 不拘泥於條條框框, 讓信仰回歸理性的天平, 讓修行落實在平淡的行為上,用開拓創新去打造多彩美麗的智慧文化花園。

4. 從企業管理角度, 有利於培養感恩心態,樹立正確財富價值觀禪宗文化傳播的理念不能當飯吃, 但可以讓人們在流淚而活的時候, 哀而不傷, 哭而不怨。 擁有一顆平常心, 領會禪宗文化的精髓, 遇事想得開、看得透、 提得起、 放得下, 處世淡泊, 為人豁達, 雖寵辱而不驚, 雖毀譽而不計。 [3] 企業人員工作效能的高低直接取決於心智效能的高低, 心智的效能決定個人的思考、 情緒和回應能力, 禪宗有利於引導人們工作中要有勇於承擔責任的氣度,盡責中求滿足, 義務中求心安, 奉獻中求幸福。 生活在熙熙攘攘、 名來利往的現代社會, 每個人、 每個企業都首先會考慮價值, 但這是一個度的問題, 禪宗文化引導人們懂得感恩、知恩、 報恩, 在取得物質財富的基礎上去追求精神高貴,然後運用財富造福社會, 才能避免人的貪心無止, 不會受到物質的衝擊。 禪宗文化「追求和平, 崇尚和諧,發掘人生智慧, 共創和諧社會」 的價值理念, 有利於企業管理者正確理解「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財富更重要,吸引財富的品德修養比財富更重要」 的含義, 凝聚正能量,增強社會責任感, 培養正確健康的財富價值觀。

5. 從個體修鍊角度, 有利於調控個人行為,增強幸福感當代社會, 科技和物質文明高度發展, 片面崇尚工業理性給人類帶來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 結果導致個體價值追求的迷惘、 人文精神的沒落、 心靈世界的空虛、生活極度感性的迷失等。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深、 冷漠大幅度漫延, 精神的憂鬱、 沉重與科學的發達、 繁榮似乎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置身在物慾橫流、感性泛濫、 關係緊張的社會裡,人們在覬覦一切物質享受和奢華的同時, 每個生命個體都希望找尋自己精神的家園。 禪宗主張無慮無思, 隨順因緣, 來之不拒, 去之不追, 來者不喜, 去者不憂, 找尋個體性靈的歸處,修鍊鄙薄功名利祿、 純凈無邪的心胸和淡泊寧靜自在無礙的心境, 營造超塵脫俗的高品位、 高境界。禪宗文化的「禪」 字左邊是示, 右邊為單, 字義是單純, 禪宗引導個體淡泊名利, 懂得白雲與流水一樣的人生追求和感覺才是人生最長久的風景,用容納心、 平等心和感恩心去體會世間人生, 從平實生活中體驗情感和認知的樂趣, 善於發現並享受生活的美好。 禪宗認為現代人應該放下思想上的種種束縛, 獲得精神上的安寧和心靈上的愉悅,增強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鈴木大拙. 禪風禪骨[M].耿仁秋,譯.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

[2] 林若夫. 禪宗文化:平等意識與藝術氣質[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5,25(2):144-146. [3] 鄧美玲. 中國禪宗游[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4] 鄧紹秋. 論禪宗自然觀的生態美學智慧[J].株洲工學院學報, 2005(2):83-85.

Study On the Wisdom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Zen Buddhism』 s Culture

SUI Chun-hua

(Faculty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combining Indian Buddh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Zen Buddhism』 s culture has four wisdoms such as the wisdom of natural and harmonious, the wisdom of equal and real, the wis- dom of simpl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of the Zen Buddhism』 s culture from five views. The Zen Buddhism』 s culture helps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t helps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from the view of natural environment. It helps to innovate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innovation. It helps to cultivate gratitude mentality and the correct values from the view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t help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from the view of individual practice.

Keywords: the Zen Buddhism』 s culture; wisdom; the contemporary value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77


推薦閱讀:

社會需求:跨學科研究的根本動力
財產犯罪對象疑難問題研究違禁品
杜甫研究一百年
行政犯罪的違法性及責任性研究

TAG:文化 | 智慧 | 價值 | 禪宗 | 代價 | 當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