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女性,適合背著一個Gucci包包到處走?

這兩天,我在廣州方所與幾位廣州女作家一起做過一場講座,主題是廣州對女作家的影響。我挺同意主持人麥小麥所說的「廣州是一座接地氣的城市,廣州的女作家是接地氣的女作家,她們會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很妥貼。「

她接著提了一個很銳利的問題:「你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么,那怎麼跟你講究時尚、喜歡買買買這種形象結合起來呢?」

是啊,很多人都這麼想。真是一個好玩的問題。什麼時候,有點社會責任感,希望平權,卻會跟「過上好生活」「講究生活品質」變成了一種對立關係呢?

我想,這個話題要分兩個角度來談。一個,是為什麼女性但凡對物質有點要求,都會被視為「拜金」?特別是這些錢是她們自己掙來的時候,仍然擺脫不了這種標籤?

因為,某種意義上,女人的物慾和性慾一樣,都是一種原罪;只要你有慾望,就是貪婪。慾望和貪婪,就像張藝謀鏡頭下的饕餮一樣,都是飽食終日的怪獸,是需要打敗消滅的。

民間敘事中,對「拜金女」有著本能的鄙夷。這裡面的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很複雜,既有一種「女人不配用好東西」的集體無意識,也有一種對於慾望的生疏和恐懼。女人的賢惠,整體的指向是安靜內斂的,甚至是儘可能地把自己隱身,來照顧別人的;她們會把丈夫、父親、兒子、家人放在聚光燈下,自己的個人慾望被泯滅到近乎於零,才有資格戴上這枚勳章。而「拜金女」,則是生機勃勃的,有追求、有野心、主動出擊,自我無限放大;喜歡說「我要我要」。在一般人的潛意識當中,這種女人也是媚惑的,性感的,性慾強的。

之所以「拜金女」會被打倒並踩上一萬隻腳,因為大多數人明白,自己既不可能滿足這樣的女人的物質條件,也不可能滿足她們充沛的精力、無限的生命力,配不上她們的性感和美麗,更不必提性慾了。自慚形穢,才是大家討厭「物質女郎」的深層原因。

類似於章小蕙、徐濠瀠這樣的形象,則是「拜金女」的典範。大眾只關注於她們把老公「吃窮」的這種輿論基調。言下,頗有像「二八佳人體似酥……暗裡摧人骨髓枯」之不忿,彷彿在金錢和體力上,她們同樣有「榨乾丈夫」的嫌疑。

這裡有很多是偏見。就算章小蕙和徐濠瀠,她們自己就是一筆時尚生意,她們所入不菲,收入早已經可以賺錢買花戴了,不是吃男人的、花男人的。但可惜,偏見聽起來更聳動、更吸引人。

現在的女人,普遍都花的是自己的錢,不假他人之手;而且,她們還是在買房買車、給孩子提供足夠好的教育之餘,再來給自己一些閑暇的打賞。她們辛辛苦苦,愉悅的是自己和身邊的人,應該是鼓勵才對。

如今,除了鐵打的直男癌,你要問「介不介意妻子比自己的收入高」,很少人會介意。這可是要一起還房貸的呀,能提高共同的生活質量,誰不樂意呢?以「物慾」來否定一個女人的作派,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二,

另一方面,在大家的生活品質普遍提高了,買奢侈品已很普通之後,很多人已能接受了「女性喜歡物質不是錯」這個設定。但他們仍然以為「社會責任感」,和「物質需求」是相反的兩碼事,是不可能共存的。

所以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時評作家,尤其是女性,是不是不太適合背著一個Gucci包包到處走?

我當然不能認同。

這個時代確實是蠻勢利的。你越成功,你的話語權就越大,你的發聲就越能被大眾所認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個買出一百萬冊暢銷書的作家,一個家喻戶曉的節目主持人,一成功,就自動光環加冕了;所以喬布斯、馬雲、白岩松經常被編造出各種各樣的名言,出現在無數的微信十萬加裡面;哪怕那種雞湯早就餿了,還是有人聽。

而你一個住地下屋的,又沒有什麼社會知名度的人,聲音就是很難被人聽見。

庸俗之外,也不是全無道理。我特別不能認同那種苦哈哈的道德模範,那種把所有財產都捐助失學兒童了自己睡街邊的清潔工,那種為了收養幾十條流浪狗耗費數十萬夫離子散的下崗女工……一個人把自己的人生弄得一團漿糊、眾叛親離,然後說是道德高尚、為了社會犧牲,我是不信的。那只是價值觀混亂。這樣的人傳播的理念和種種道理,即便是對的,也很難取信於人。

成功,是指社會成就方面的成功;但也有一個最低底線,那就是把個人的生活收拾得清清爽爽,生活基本富足。

降低一下要求吧,當一個人自己生活衣食無憂,生活得比較光鮮之後,很可能,他基於社會公共問題上面的發聲,也是更有說服力的。因為他的個人生活經驗證明了他有一定的智商和情商,有較好的教育水平,能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良好管理,思考能力也往往會強一些。

我在微博上,經常就看到有人指責一些反對聲音,「你是個loser,你沒有資格說話」。從這種習慣句式里,就可以看出來,當一個人的個人生活不如意時,他的公共事件的發言就難以取信於人。當然,這種反駁不是一種好的邏輯方式,正當邏輯應當是直指話語漏洞而不是資格論,但這客觀上,確實會成為你聲音和觀念傳播的瓶頸。

說白了,一個現實生活收拾不錯的人,可以增加其價值觀的可信度。

當然,這種「過得好」的方式,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我可能會更偏向時尚和品牌和購物狂。你也可以有自己方式。但至少,它與公共形象,不僅是不矛盾的,還應該能互相促進。

所以,我寫女權的專欄,我也寫娛樂八卦專欄,寫時尚專欄,都是我的真實的價值體系里的一部分,我覺得很自在。

如果誰還以為「社會責任感」就是指就著涼開水啃著干饃饃,在馬路上助人為樂,那麼,他的腦子也該放進博物館裡保養一下了。

好啦,在方所談完這個話題之後,我就與女作家們相約在旁邊的米其林一星飯店裡,愉快地用餐啦!


推薦閱讀:

普京向奧巴馬賀新年:共擔維護世界和平責任
婚姻與責任
如何對人民幸福承擔責任 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責任
婚姻中什麼才是你最大的責任?

TAG:社會 | 女性 | 責任 | 責任感 | 社會責任 | 社會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