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如果我今天退學,八成就是在打遊戲和玩手機

我是退過學,但我沒說過讀書無用。

作者:韓寒

來源:ONE文藝生活

我離開學校的那件事情已經非常久遠了,在此簡單描述一下。

上個世紀末,我小學初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最終以470分左右的總分進入了上海市松江二中。松江二中應該是全國最美的市重點高中,《乘風破浪》里本煜拎包出獄,看見李榮浩開賓士載著自己老婆揚長而去的那條林蔭大道,就是在松江二中取的景。

結果一進了二中,我就變得有點中二。當年青春文學開始流行,我心想要和那些少年作家們一決高下,幾乎整整一個學期都在寫《三重門》,荒廢了聽課。學期末我自以為天資聰穎,臨時抱佛腳也沒問題,不想高中的佛腳比較粗,抱不動,很多學科沒有及格,不幸留級。

留級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我從全村人的驕傲一下子變成了村渣。很多同學不能理解,但這絕對很羞恥的好嗎,你能想像一覺醒來,你女朋友從你的同學變成了你的學姐的那種感受嗎?

第二年讀高一,我覺得學校的教育不是很適合我,希望在家自學外加海闊天空闖蕩一番。松江二中寬厚包容,給我辦了一年的休學,告訴我如果在外面混得不好,還可以再回來。所以我至今依然很惦念我的母校。

事實上我也不能再回頭了。你能想像一覺醒來,你的同學已經在上大一,而你還是高一的那種感受嗎?

離開學校後,各種壓力和議論自然很多,我也一度迷茫。那可是上個世紀的事,移動還不能給聯通發簡訊呢,退學這種事情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度有人說這是「讀書無用論」「白卷英雄」回魂,我當然也覺得很委屈:誰說讀書無用了,我在學校外面學到的東西不比在學校里的少呢,我慶幸退學,是因為我獲得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啊。

這種警惕「讀書無用論」的焦慮雖是誤解,其實不無道理,「文革」帶來的知識層斷裂對民族之傷害有目共睹,但這明顯是跑題了,當時真正的焦點在於「應試教育」和「個性發展」之間的矛盾衝突。教育和學習這兩件事本身沒什麼可討論的,強大的民族,教育一定強,優秀的人必然愛學習,這是定論。但一刀切的應試教育與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長之間如何調和,才是問題本身。

事情過去了將近二十年,我去過了不少地方,也經歷過很多事情,可以簡單談談自己對於現在中國教育的看法。

現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照顧到所有人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有著基本的公平。不談每個省或者不同民族的錄取分數問題,好的大學基本上是對所有家庭敞開的。應試教育有很多不足之處,更不應被歌頌,因材施教的時代也遲早會到來,但應試教育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一定會存在的。

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羨慕美國、英國的教育體系,而應該慶幸在中國。我們國家各種階層壁壘還沒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去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我們會看到很多灰心自嘲的段子,大意就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會發現……還是那麼挫」之類的,這些你真心當段子笑一笑就可以了,可別真的覺得努力讀書努力工作無用,還是去打王者榮耀吧。

在中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生活、改變家族命運的可能性,一定比在發達國家要大得多。無論你出身什麼家庭,你的父母從事什麼工作,你只要努力讀書,最終成為科學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層、成功商人、政府高官、優秀藝術家等等等等,都是有著不小概率的。

在社會階層已經非常分明的發達國家,跨越階層要困難很多。社會新聞里粗鄙醜陋的富二代不是這個社會的全部,別一天到晚嘲笑富二代是土鱉了。

和十幾年前不同,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富二代已經越來越強了,普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經濟條件更優越的家庭難道不會這麼想嗎?他們從小雙語三語上課,上更好的學校請更好的私教。小孩子喜歡鋼琴,就有演奏家級鋼琴老師每天帶著他一個人;喜歡畫畫,就請美院的高材生一對一教畫畫,並時不時拜訪一些大家。家庭傳授給他更好的眼界和素養,這些人能力也強,心態也好,根本不是紈絝子弟畫風。你一問他們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權貴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就是一定的教育和個人努力,加上機遇,改變了他們父母的命運。

更可怕的是,這些優秀的二代,他們的後代會更有資源,你孩子的追趕會更難。

通過教育可以大概率改變命運和階層,這個窗口期的時間不會很長,可能也就幾代人。在這兩三代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維繫最大化的效率與公平。幾代人後,社會的階級基本固化,只要沒有劇烈動蕩,改變命運就會變得更難了。你要突破自己的出身就要付出遠遠比現在大得多的努力與運氣。

而且最終你會發現,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人家也很努力,人家起跑的時候就有渦輪增壓,你一直在自然吸氣。這就是可怕之處:大家一樣的智商,一樣地努力,但人家有著更好的資源,你憑什麼超過人家?所以,趁現在,大家都還自然吸氣,別人至多有些山寨改裝,你趕緊多吸幾口,讓自己排量大一些吧。

那麼,關於退學不退學,扯回來就很簡單了。

你如果從事文科與藝術,覺得學校束縛了你的發展,在完成基礎教育之後,你可以選擇離開學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學習,並承受代價。成功的例子也不會多。偉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輝,但因為受不了管束而退學,那純粹是懶惰。

如果你真要走上自我學習之路,我個人不建議在大學前離開學校。時代不一樣了,在我退學的上古時代,吃雞就是去肯德基吃原味雞,吃瓜就是路邊買個瓜吃,所謂玩手機就是掏出你的諾基亞,把屏幕從綠色的變成橘色的,周圍人都驚呼牛×。

比如我,退學後,一周就要去好幾次陝西南路地鐵站的季風書園買書,回來看書看電影寫東西遠行採風,「採風」這兩字聽著土得掉渣,但基本娛樂生活就是這樣的。如果我在今天退學,八成也是要荒廢在打遊戲和玩手機上。

如果你是其他學科或者其他興趣,那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更好的大學。中國的教育質量不是最頂級,但整體不算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缺失不光是因為教育的問題。

我看到過一組中國學生和歐洲學生的對比,在想像力環節其實大家都沒差別,想像力這玩意,不是說你不做作業不管教,它就能出來了,有翅膀的鳥都能飛,籠子是社會環境和生存壓力,不是教育方式本身。

你若喜歡科學,那就應該在學校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些領域中國是不差的,無須妄自菲薄,有好的學校好的導師就可以。據說好幾十年前,浙大物理系的學生寫信給尼爾斯·玻爾,說想去歐洲留學,結果人家回信說你自己學校就有束星北和王淦昌,都是世界頂級,你來幹嗎……至於那些國外領先的領域,那就去國外學,正視差距,也無須覺得China必須NO.1。

所以,以後有陌生朋友再見到我,就別說自己也是學我退學的來套近乎了,我不會感到兩顆心因此而貼近一點。我和李想,見面從來只聊汽車工業,聊互聯網或者其他,從來沒聊過咱倆都沒上過大學這件事。這事不值得聊。

這就好比哪天你崩了自己一槍,上天遇見梵高海明威,說哎喲,我學您的,我們都一樣。兩位大師肯定會告訴你,我們不一樣,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學人長處難,學人不如意處卻簡單。

最後送大家兩句話。

第一,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讀書的確未必在學校,但學校和高考,是最基本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第二,別以為讀了幾本書,有了點知識,有了個文憑就了不起了,這只是開始,是人生的標配。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幫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吧,你會寧願復讀十年的。


推薦閱讀:

跟<戀與製作人>玩家聊天得到的一些想法
玩絕地求生所需配置是什麼,怎樣操作?
讓孩子學習數獨遊戲,開發腦部智力
人為什麼要玩MOBA?

TAG:手機 | 遊戲 | 退學 | 韓寒 | 成就 | 玩手機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