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經緯|什麼是語文?葉聖陶如是說

木語按:什麼是語文?有人說是「語言」「文字」,有人說是「語言」「文章」,有人說是「語言」「文學」,還有人說是「語言」和「文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些爭論長期困擾著語文教育工作者,那麼,究竟什麼是語文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葉聖陶先生是怎麼說的。

01

(圖片來自於網路)

語文是一種表達思想的工具

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個名稱是從1949年上半年用起來的。以前,這個學科的名稱,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1949年以後才統稱「語文」。

語言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鋸子、刨子、鑿子是工具,是用來做桌子一類東西的。我們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語言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一般說來,想心思得靠語言來想,不能憑空想。固然,繪畫、音樂、舞蹈表達思想內容是不憑藉語言的,繪畫憑藉線條和色彩,音樂憑藉聲音和旋律,舞蹈憑藉動作和姿態,可是除了這些以外,表達思想都要依靠語言。(《認真學習語文》1962年10月)

02

語文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

「語文」一名,始用於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原意如是,茲承詢及,特以奉告。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之含意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

03

學習語文就是學習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

「語文」作為學校功課的名稱,是1949年開始的。解放以前,這門功課在小學叫「國語」,在中學叫「國文」。為什麼有這個區別?因為小學的課文全都是語體文,到了中學,語體文逐步減少,文言文逐步加多,直到把語體文徹底擠掉。可見小學「國語」的「語」是從「語體文」取來的,中學「國文」的「文」是從「文言文」取來的。

1949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麼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語文」這個名稱並不是把過去的「國語」和「國文」合併起來,也不是「語」指語言,「文」指文學(雖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學作品)。

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有兩方面的本領要學習: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領,聽別人說的話,讀別人寫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表達的本領,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口頭語言的說和聽,書面語言的讀和寫,四種本領都要學好;有人看語文課的成績光看作文,這不免有點兒片面性;聽、說、讀、寫四種本領同樣重要,應該作全面的考查。有人把閱讀看作練習作文的手段,這也不很妥當;閱讀同然有助於作文,但是練習閱讀還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忽視口頭語言,忽視聽和說的訓練,似乎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希望大家重視起來,在小學尤其應該重視。(《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1980年7月)

04

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連起來

從前語文教學只有兩件事,一個叫讀,一個叫寫。實際上讀還不大注重,只注重寫,注重怎麼樣讓學生寫出好文章。我常想,讀和寫到底哪一樣重要?我看都重要,要並重。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家往往只注重寫,這是傳統的影響。從前,寫文章是為了考試,不預備參加考試的人用不著寫通文章,一個人能寫寫家信,寫寫賬,就過得去了。現在要寫的東兩多了,什麼說明書、報告書、請示彙報、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名目繁多。現在寫這些東西和從前為考試而寫也不同了,你非得把想寫的東兩想清楚不可,搞清楚了才可以寫。寫不是像從前那樣的寫,讀也不像從前那樣的讀。不僅要用眼睛讀,還得會用耳朵聽。例如你去聽告。報告人講了兩個小時,難道句句是精要的東西嗎?不見得。你就要善於聽,聽明白這兩個小時的報告里最精要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你要會聽,回到本機關才可以向同志向領導彙報:今天我聽了某某同志的講話,他說了幾點,第一點是什麼,第二點是什麼,我現在彙報給你們聽。假使不善於聽,把一些不相干的東西都彙報了出來,精要的東西卻忘了,沒有抓住,沒有說出來,那你的彙報等於零,你的工作沒有做好。總之,現在聽很重要。我們一方面要讓學生善於說,一方面要使他善於聽:讀和寫呢?讀就是用眼睛來聽,寫就是用筆來說;反過來,聽就是讀,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所以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這四個字連起來。我不知道,認為這四個字應該連起來的老師有多少。是認為要連起來的人多呢,還是認為不必連起來的人多?我很希望來這裡開會的同志研究研究,調查調查。在現在的時代,聽、說、讀、寫非連起來不可了。(《對於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意見》1983年11月)

木語手記 ——

什麼是語文?語文應當學什麼?諸君讀了葉聖陶先生的話,想必現在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吧!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叫語文。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語言是不可分的。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宜並重。葉聖陶先生的這些觀點,對我們正確認識當前的語文教育觀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語文教育家,作家,出版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葉聖陶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開拓者之一,在語文教材建設上做出了傑出貢獻。其語文教育主要論著收在《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葉聖陶論語文教育》《葉聖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中。

(圖片來自於網路)

責編:吳瑞雲

美編:王紅梅 康雅迪

木鐸語文

語文經緯 語文資訊 心香一瓣

微信號:muduoyuwen


推薦閱讀:

1-6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預測卷(含解析)
評課稿-語文教學評課稿的撰寫-我愛公文網
語文僵化枷鎖束縛學生思想
王旭明談葉開「一個人的教材」:不贊同偏文學化的語文|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活動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

TAG:語文 | 葉聖陶 | 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