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陪你看電影《Lultimo imperatore》中文譯名:《末代皇帝》

聽說《甄嬛傳》出了美國版的,上映之後反響平平,國內紅劇國外爆冷,真的是讓人不忍直視啊!今天Mr.M將會給大家推薦一部由義大利導演拍攝的中國人物傳記電影-《L"ultimo imperatore》(末代皇帝)。說實話,1973年拍攝的影片,就算是放在今時今日來看也不會覺得過時。整個影片的色彩,光影,鏡頭的運用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L"ultimo imperatore》(末代皇帝),若干年前Mr.M就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是由著名的義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Bertolucci)執導的,電影的視角和風格都比較獨特,無論是中國觀眾還是國外觀眾都可以看得懂,80年代上映時期場場爆滿。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貝托魯奇是個純粹的共產主義者的原因,80年代他成功獲得了中國政府的首肯。成為第一個在故宮實景拍攝的外國導演。在《末代皇帝》這部現今看來思想性,藝術性都毫不過時的史詩巨作中,貝托魯奇將溥儀活生生的搬上了舞台。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傳奇的一生。用他的話說就上「一個從龍變成蝴蝶」的成長的故事。

《L"ultimo imperatore》主要演員有尊龍,陳冲,鄔君梅,彼得.Peter O"Toole。

下面,Mr.M會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末代皇帝》的花絮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拍攝秘密。

·該片獲1988年第六十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

·導演貝托魯奇的另一部作品就是那部驚世駭俗之作《巴黎最後的探戈》。

·貝托魯奇的同胞安東尼奧尼曾經在那個十年內拍攝中國拍攝紀錄片《中國》,自稱是「一個帶著攝影機的旅行者」的安東尼奧尼遭遇了中國境內聲勢浩大的批判。當時貝托魯奇聲援安東尼奧尼,認為「這部描繪中國城鄉詩篇的記錄片《中國》是真正關於中國人的電影。」    ·尊龍是貝托魯奇面試的第一個男主角,但是貝氏不相信這個男一號會來得這麼容易,所以又在美國以及亞洲地區尋找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尊龍身上。    ·鄔君梅出演文秀的時候16歲,當時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幣。但是拍攝此片後就赴美留學,後來星途坦蕩。    ·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第一部在獲准在紫禁城內拍攝的西方電影是Lucy Jarvis1973年為N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紫禁城》。   

·溥儀的長兄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為本片顧問。    ·劇組還採訪了一些跟溥儀有關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監獄長、男僕都給與了本片一些意見。    ·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    ·片中出現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劇組特地為他們聘請了男性服裝助理來協助他們穿衣。    ·為了製作朝廷上人們的假髮,髮型師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頭髮。為了登基那場戲,他的工作人員花了10天培訓了50名中國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之內搞定2000名臨時演員的假髮和辮子。   

·劇組聘請了一名義大利廚師為攝製組的外國成員做飯。他一共帶來了2萬2千瓶義大利礦泉水,450磅義大利咖啡,250加侖橄欖油和4500磅麵粉。    ·片場的管理非常嚴格,飾演溥儀的英國老師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奧圖(Peter O"Toole)有一次因為忘帶通行證而被劇組拒之門外。

·為了飾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頭。長官勸說他們這顯示了與義大利和英國間的國際友誼,並給每名士兵發放了3.5美元的獎金。    ·影片使用了1100名學生來飾演文革期間的紅衛兵。導演貝托魯奇花了很多長時間來給他們灌輸憤怒的情緒,因為這些孩子們都體會不到文革中的那種情感。    ·貝托魯奇當時向中國政府提交了兩個拍攝計劃,另一個是安德烈·馬爾羅(Andr Malraux)的小說《人的命運》(La Condition Humaine)。中國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攝,並對內容沒有作任何限制。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為本片提供了他們的攝影棚和大量的臨時演員,作為回報他們得到了本片的國內發行權。    ·建於15世紀的面積廣闊的紫禁城有著高而厚重城牆,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絕佳的隔音效果,儘管當時中國的攝製組成員還不太習慣同期錄音。    ·由於不允許機動車輛進入,連彼得·奧圖都只能用自行車作為工具出入片場。    ·這是第一部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評為PG-13級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製片人傑瑞米·托馬斯(Jeremy Thomas)單槍匹馬地為影片籌得了2500萬美元資金。

   ·影片拍攝期間恰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但是攝製組得到了政府的優先權,使得女王無法參觀紫禁城。    ·影片中扮演長官的英若誠當時是中國文化部副部長。

整部電影採用平實的敘事手法描述了末代皇帝溥儀跌宕起伏的一生,沒有過多的偏頗,拋開政治大背景,溥儀這個人,只能說是一個悲劇而又無奈的角色。

義大利人為什麼能拍出讓中國人有如此共鳴的影片?兩國文化背景差異之大,貝托魯奇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文化之上就是人性,文化不同,人性是相通的。導演沒有把溥儀當成我們想像中的皇帝來拍,他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普通人來拍,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在三歲就被迫進宮當了皇帝,接著在大時代的洪流中,他只是一葉浮萍,雖貴為皇帝,卻身不由己,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甚至不如一個普通人過的快活。

放眼當下,看看現在的中國電影,電視劇,Mr.M也是懶得吐槽了,呵呵兩聲一笑而過,也許不是中國沒有好電影,而是中國只有神編劇。

推薦閱讀:

彭定康為什麼叫彭定康?看英國官員中文譯名的來歷
翻譯名義集[1]
多圖:被妖魔化的下里巴人——漫談香港電影譯名
 Eco先生,你的中文譯名辣么多你知冇?- 很正常,我書多

TAG:電影 | 皇帝 | 看電影 | 譯名 | 末代皇帝 | 中文 | 《末代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