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無神論時代的文化榜樣

中國是無神論時代的文化榜樣 西方人永遠掙扎在宗教信仰與無神論的痛苦思辨之間。科學,尤其是天文學,已經將最終的事實揭示出來,可是神怎麼辦?那是在蒙昧年代人們的全部精神寄託,其中有很重的非理性成分。信仰已經成了無法觸摸的一個禁地。所有向它挑戰甚至稍有質疑的人,都不僅會感受到外部的壓力,而且要承受內心的磨難,比如尼采。當他質疑基督教時,他竟會將自己喻為「炸彈」,因為他的想法在周圍的環境中是那麼離經叛道,像炸彈一樣,要摧毀人們心中最神聖的偶像;他的想法在自己的內心中也是那麼戰戰兢兢,需要極大的內心力量才能支撐。

中國人則大不相同。幾千年來,我們的文化基本上是無神論的,或者至多是泛神論的,相信萬物有靈,相信鬼魂狐仙,大都屬於神話傳說性質,道德訓誡性質,教人積德行善而已。流行的善惡觀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僅此而已。民間對於神始終持有一種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的猶疑狀態,有點像基督紀元前的古希臘羅馬。

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缺乏宗教信仰頗有微詞,從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角度,認為沒有宗教信仰是一件不可思議無法容忍的事情。然而,正是這個無神論的文化,竟然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是世界上少有的從未中斷的文化之一,這難道不是無神論文化其實反而更有力量的證據嗎?

宗教的功能至少有兩個,一個是提供意義,另一個提供行為規範。如果沒有神,沒有來世,沒有死後靈魂,沒有天堂地獄,那麼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沒有宗教的規範和懲罰,人們之間豈不只剩下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次說,如果沒有了上帝,人豈不是什麼壞事都能做了?然而,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們的道德規範、行為規範、人生意義和價值觀完全是世俗的,無神論的,結果人們活得還是興緻勃勃的,社會也並未禮崩樂壞,天下大亂,而是井井有條欣欣向榮的,這難道不是無神論文化具有寶貴价值的證明嗎?

在天文學終於搞清了宇宙的實際狀況之後,所有的宗教有神論頓失依據。雖然還有很多自然現象並未找到解釋,比如暗物質之類,但是宗教的解釋再也無法令清明的理智信服。在無神論大獲全勝的時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無神論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由於中國人早就在宗教信仰之外尋找生命意義,摸索道德規範,所以早就找到了一整套世俗的生存意義和道德規範,那就是看重現世忽視來世(儒學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活重心,禮義廉恥的行為規範(子不語怪力亂神)。中國人在繁衍後代這類世俗的行為上寄託自己生命的意義,用知善惡這樣世俗的價值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和內心,使得種族生生不息,文化綿延不絕,難道中國文化不可以成為無神論時代的一個成功的文化榜樣嗎?

推薦閱讀:

文媒網 文化產業管理、傳播、推廣
泰山宗教文化
芭比娃娃進化史

TAG:中國 | 文化 | 無神論 | 時代 | 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