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讀書會: 既要會買,也要會賣

選股時機即擇時,核心在於安全邊際。巴菲特說買貴了是一種罪過,但假如我們買的足夠便宜,狂跌的時候我們也不怕跌到哪裡去,因為我們買得足夠便宜。以下四點是更確切的量化擇時:買入時機、買入機遇、賣出的時機以及最後的建議。@今日話題

1. 買入時機

買入時機存在一些前提條件,一是一定要認可價值投資,而不是做短線。

二是懂得價格形成機制P=PE*EPS,不管是巴菲特,戴維斯,鄧普頓,他們一生都在做戴維斯雙擊,出發點就是這個公式,在PE比較低的時候買進,隨著EPS增長,就會產生倍乘的效果。比如在5倍的市盈率下買入一支股票,如果遇到了小牛市,很可能達到20倍的市盈率,股價上漲4倍;另外這家公司業績非常好,每股收益也翻了四倍,這時股價就上漲了4*4=16倍。

最後是收益率,假如在今天熊市的時候買一隻股票,一年都沒有漲,市盈率一直是10倍,但是公司的ROE高,也完全抗通脹,能夠跑贏存款收益。反之,如果這家公司ROE很低,業績連續幾個季度,甚至連續幾年一直下跌,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收益率降低,如果收益率較低,滿足不了我們,還不如存銀行,那我們為什麼要選擇買入。即當收益率比較高的時候,我們選擇買入。

如遇到非常規時間比如熔斷,比如銀行去槓桿或者局部戰爭,大家都選擇拋售,恐慌性的踩踏之下,就會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有了讓我們滿意的價格。但是這個時刻是扣動扳機的時刻,而不是用瞄準器搜尋獵物。

平時我們籃子里觀察對象可以多一點,看中一隻股票,也許兩年三年都沒有機會下手,但市場總有一些特別的時候,如前兩年融斷機制,這兩年去槓桿,這都是機會,前提是你已經找到了好的公司。

這些好公司的共同點在於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業績一直都沒有停止。巴菲特後期所堅持的低市盈率標準,其實都蘊含了企業一定的推定成長率——最好超過7.2%。低市盈率,又呈現出非常好的增長勢頭,這樣的公司是我們的最愛。如果還有分紅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市盈率往往會反映出一家公司未來的收益,所以判斷的依據就很重要,假設價格不漲,市盈率會否更低,這裡企業EPS的成長就很關鍵。

對於低市盈率、低增長的公司,最好避而遠之。

總結就是,東西標的要足夠好,資產質量好。價格低於價值,給了我們一個安全邊際。有了安全邊際,我們就可以大膽買入。

買入的價位:有一個測不準定理。誰也沒有把握自己在最低點買入,但只要堅持一點,拿5毛錢能買到1塊錢的東西,足矣。

設倉位不糾結: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設倉位,在基本面、業績滿足的前提下,如果市盈率條件已經OK,先買一些,再跌,再買入,比如覺得10元可以買入,可以先買入1/3的倉位,跌20%再加倉,這是比較保險的做法,但也有可能只買入1/3,價格就往上走了,失去大筆買入的機會。

最好的買入時機就是熊市。但是中國的熊市很長,在這個熊市期間,我們要在不遠的將來,就能看到他的未來,這就涉及到資金效率的問題,這是除了ROE之外需要我們去關注的,這需要從基本面來看,包括業績反轉、毛利上升、產品迭代、終端市場反映回升。像英特爾有段時間業績不是特別好,但之後出了新品,得到市場認可,大面積鋪開之後,業績就帶來反轉;醫藥公司,有些產品慢慢被淘汰,新的產品沒跟上,存在空檔期,考慮到研發的新葯即將上市等,這就是可以介入的時期。

2. 買入機遇

黑天鵝事件:買入機遇我們經常會提到黑天鵝事件,比如2012年三公經費取消,對於白酒行業就是黑天鵝,但不是所有的黑天鵝都能給我們帶來好消息,比如獐子島2014年發布公告稱因遭遇北黃海異常的冷水團,市值8億元、百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魚扇貝絕收,而壞賬準備。這是要一次性虧到底的節奏么?儘管出了幺蛾子,在之後的小牛市中,獐子島一樣狂風亂舞,但是中國股市盛行價值之風的今日,沒有業績支撐的獐子島只能猥瑣海底了。

當黑天鵝事件出現時,不是再去研究公司的時候,而是買入的時機,因為前期已經準備工作做足。國外有一些做空機構,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好事,做空機構是投資者的友軍,他首先讓公司不敢作假,其次一些好公司,被做空的時候,正好是可以大筆買入的時候。

股災連帶:當股災的時候,好公司壞公司一樣往下跌,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清倉走人了,這也是機遇。

股市大跌的時候,很多人恐慌性拋售,如果身邊的人都退出 ,我們自己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買錯了,所以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自己給自己肯定,這種自我確認,主要來自於對企業業績的肯定。

成長的陣痛:某一家醫藥公司,比如舊的產品退線,新的產品業績還沒有完全釋放,這也是成長的陣痛。

戰爭:比如前一段時間朝鮮事件,我們不喜歡戰爭,但如果真的有戰爭,這也是機會。

大股東回購:這其實是非常好的信號。某家公司股權激勵的價格比目前價格還要高。假如業績已經出現反轉了,內部先知道,他們現在購買,因為就是比股權激勵還要便宜。

知名的機構的大筆買入:你認可的知名價值投資的機構進來了,這也是好事,他敢買進,你也可以考慮跟上。比如當初巴菲特買入比亞迪。

3. 賣出時機

當別人都貪婪的時候,我們要恐懼。原因就是大家都來買,價格一直往上漲,就會出現泡沫,其實不值這個價。建議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交易軟體沒這麼發達的時候,證券交易所人滿為患,就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時候,當你去洗手間的時候,相互都是問詢股市賺多少,去公共場所,身邊的人也都在談論股市,那就危險了。

當券商業績連創新高也是我們該出來的時候。原因同上。

還有媒體、專家、券商猛打雞血的時候。牛市已經起來,媒體、券商紛紛表達「貴有貴的理由」「這次和以前不一樣」等等論調,這些其實都是自我強化,股民就像溫水裡的青蛙,也會覺得貴有貴的理由。而做價值投資,我們要善於獨立思考、冷靜。15年5000點前幾周,不光是媒體、機構再給市場打雞血。國家某領導說牛市才剛剛開始,話音未落,股價就雪崩了。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防止基本面的惡化,如果連續兩個季度的業績下滑,再不止損,再翻身可能就很難。還有財務和誠信的危機,比如輝山乳業財務造假。如果一家公司比同行毛利潤高很多,也是需要小心的。我們可以查看他的歷史記錄,過去有沒有財務造假,亂收購非理性行為。

巴菲特07年把中石油賣掉的時候,就是因為他覺得中國股市嚴重高估了。不僅是個股,整個大市都太高了,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離場。

最後是戰略性失誤,我們知道的世界品牌已經有好幾家,比如柯達,數碼相機本身也是柯達發明的,但是他們仍然將業務重心放在傳統膠捲上。諾基亞也是如此,諾基亞選擇了81億美元買入一家延著公路埋感測器做地圖的公司,最後自己出售自己的時候還不到這個這個價格。

一些具體的信號比如大市超過4500點左右,我們要小心。不要想著能在市場的最高點出手,賺完所有的錢。當初鄧普頓賣出日本股票之時,牛市剛到了一半,巴菲特賣出中石油,市場也沒有走到最高點。雖然看起來少賺了,但是大概率躲過了股災,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券商分析師經常唱多,這不要理會,因為企業是會向調研的分析師示好,還有一些分析師本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但是分析師唱衰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一般來說,分析師很少黑公司,當他去黑的時候,說明手裡一定是有一些證據了。

買入一家公司,突然發現之前沒發現的致命的問題,這時也要果斷賣出。

國家的政策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政策限制的行業我們需要警惕。

4. 建議

首先水往低處流。選擇一家公司,看這所公司價格是不是夠低,PE是不是在低位。

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要以股東的身份去審視這家公司值不值得去投資,當公司價格下跌時,我們需要審視是不是出現了趨勢性惡化,如果是,我們需要做出相應的決策。股市有一個「菜場經濟學」原則,便宜了多買一點,貴了就不買或者少買一些;像老太太買白菜一樣,要掰開了看裡面有沒有爛菜葉子。

經常要保持嗅覺,比如看看公司的業績,國家的政策。看他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10年後這家公司會不會活得更好?站在10年之後看今天。孫正義就曾說過,今天我們手裡的智能手機,他曾經預判2021到2025年人手一部,可是未來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整整提前了10多年。

最後建議要有一定的紀律,在該買入、賣出時一定要堅決,不要猶豫與糾結。買進之後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業績上升;中國的熊市特別長,慢慢等待,等待牛市到來。

投資最難的事情:耐心+獨立思考。股市每天都在跌宕起伏,無論是跌下去還是漲上來,投資人的心理都會受到影響,拿得住是一種能力。兩年前,我們給一個朋友梳理了他所投資的股票籃子,扔掉爛菜,最後只保留了比亞迪。最近他發了簡訊給我們,比亞迪連創新高,我問說應該翻2倍了吧。他說,賺20%的時候就賣了。這樣的投資人建議離開股市。

脫離羊群,建議少和做短線的朋友交流,不是他們不對,而是剛開始從事價值投資的投資人容易被影響,所以要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習慣。投資人要適當的高高在上, 不要受羊群效應的影響——要跑都跑,要上都上。


推薦閱讀:

「向我加稅」的巴菲特道破財富秘密
蓋茨、巴菲特在做了,我們呢?
戴15元手錶,租一居室住,隱性捐出560億的慈善家,巴菲特、蓋茨最敬佩的人
你!或許就是巴菲特口中將被AI替代的那批人
蓋茨夫婦:巴菲特的決定讓我們"發抖" 充滿敬意

TAG:讀書會 | 讀書 | 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