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並非是第一位出現的佛,在此之前其實還有六位

喜歡佛教文化的人都知道,如來佛祖是佛教中最大的佛,而也有不少的人認為釋迦牟尼是第一位出現的佛,而讀過佛經的人可能都會了解,釋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現過六位佛陀。即過去莊嚴劫末的毗婆屍(Vipa^syi)、屍棄(S/ikhi^)、毗舍浮(Vis/vabhu)等三佛,與現在賢劫初的拘留孫(Krakucchanda)、俱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葉(Ka^ys/a^pa)、釋迦牟尼(S/akyamuni)等四佛。這七佛皆已入滅,故又稱過去七佛。

一、毗婆尸佛,巴利語 Vipassi, 梵語 Vipa?yin,漢語音譯毗婆屍,意譯為觀,以其如月圓智滿,則雲遍見。魄盡惑亡,則雲凈觀。既圓且凈,則雲勝觀、勝見,是為七佛之首也。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二、尸棄佛,巴利語 Sikhī,梵語 Shikhin,漢語音譯屍棄,意譯為火,又雲持髻。謂無分別智最為尊上,處於心頂也。過毗婆尸佛三十劫後,而成正覺。(無分別智者,即根本智,謂為眾智之本也。)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三、毗舍浮佛,巴利語 Vessabhū,梵語 Vi?vabhū,漢語音譯毗舍浮,意譯遍一切自在。謂煩惱斷盡,於一切處無不自在,而為莊嚴劫中千佛之最後一佛也。(煩惱者,無明也。)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四、拘留孫佛,巴利語 Kakusandho,梵語 Krakucchanda,漢語音譯拘留孫,意譯所應斷。謂斷一切煩惱,永盡無餘。於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減至六萬歲時,出世成佛,為千佛首。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五、俱那含牟尼佛,巴利語 Konāgamano,梵語 Kanakamuni,漢語音譯俱那含牟尼,意譯金寂,謂金則明現,寂則無礙也。《大智度論》雲,又名迦那迦牟尼,華言金仙人。謂身金色故也。人壽減至四萬歲時,於閻浮提出世成佛。(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六、迦葉佛,巴利語 Kassapo,梵語 Kā?yapa,漢語音譯迦葉波,簡稱迦葉,意譯飲光。謂身光顯赫,能飲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壽減至二萬歲時,出世成佛。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七、釋迦牟尼佛,巴利語 Sakyamuni,梵語 Shākyamuni,漢語音譯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盤。悲智雙運,利物無窮,故立此號也。人壽減至一百歲時,出世,為賢劫中第四佛。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而關於七佛的記載,分別在《七佛父母姓字經》、《長阿含·大本經》、《增一阿含》、《藥王經》、《大悲經》這些佛教經典中皆有記載。


推薦閱讀:

天傳如來佛祖新經(3)
唐僧取經是如來佛祖「東擴」的重頭戲
如來佛祖竟被他給玩了
菩提、唐僧、金蟬子同為一人,系如來佛祖神秘弟子

TAG:如來佛祖 | 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