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書法

2015-06-12 作者: 王樹華 來源: 大眾日報

【 查看PDF版】王樹華所謂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規範與法度。作為書法的載體——漢字,是華夏文明的原始基因,是中國文化的根。她起源於物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日月山水、花鳥魚蟲,象形會意而形成。似乎只要掌握一些漢字的結構,懂點執筆運筆的方法,寫的字就成為書法了。其實不然,書法不僅講究筆法、字法和章法,更必須有氣質、韻致和特色。真正意義上的書法,是幾千年來,人們在書寫過程中,逐步將審美意識融入漢字之中,讓每個字都集中體現出藝術的美學特徵:橫平豎直,點畫呼應,上下包容,左右禮讓,中正平和。並自覺地將感情色彩、時代風尚、精神氣象和人格魅力納入其中,達到一種圓滿境界。學書須有師如何學習書法,歷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傳世書論既有《筆法》、《筆勢》、《筆意》,又有《書譜》、《書訣》、《書斷》,還有《雅言》、《藝概》、《語石》……林林總總、洋洋大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裡面確有真知灼見,但也有故弄玄虛,並且有誤人子弟。如此浩繁的書法理論,一般人一生是讀不完的,更不用說去甄別對錯了。如果找一位專門研究這方面學問的名師予以點撥,我們便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掌握真理。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學習,必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其一。其二,仔細研究歷代書法名家的成長曆程,凡有成就、歷史留名者,無一不是通過家傳或師承取得成功的。尤其是與書寫有關的工具、材料、書體多種多樣,更讓人無從下手。像書寫的載體有甲骨、銅器、碑石、木櫝、竹簡、縑帛、紙等;用具有刀鑿、蓖筆、木筆、毛筆等;書體有篆、隸、楷、行、草等。載體、用具、書體相互關聯,彼此牽制,其中的細節問題更是紛繁複雜。誰先誰後?如何替代?怎樣演變?有些古人沒弄明白,今人也說不清楚,想研究透、運用好實非易事。如果沒有專家指導,是根本不可能的。為此筆者遍訪名家,請教了許多專家教授才搞清楚。原來漢字傳統書寫順序從上到下,是因為竹木的紋理走向是豎著的,順著紋理運筆書寫順手方便;原來漢字從右向左寫,是因為過去用左手執簡、右手寫字,防止寫好的筆畫被手遮住,更有利於找出各種筆畫之間的組合關係;原來書寫形成的遊絲、牽絲、走勢技巧,是因為有了紮實的基本功,熟能生巧,自然形成的,並非刻意為之。其三,當下書法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書法的實用性開始被藝術性所取代,初學者應從何處入手,學界、書界乃至全社會,觀點不同,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應遵循以往那種從嚴謹的唐楷入手進行書法啟蒙的學習方式,現在多數人持這一觀點並一直實踐著。也有人認為,應遵循字體演變的歷史順序,從篆書、隸書入手學習。還有人提出,應當遵循審美構成的藝術規律,建立一套由技法、空間、形態、對比、組合等概念組成的「書法基礎訓練體系」。到底孰是孰非,初學者難以辨別,唯一的方法是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去學去練去體悟,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筆者倒覺得,我們應當遵循傳統,從晉唐楷書的經典法帖入手。這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其它方式尚沒有進入大規模實踐,也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學習書法有名師傳承指導很重要,選對老師更重要。最好選一位從事教學工作的專業教師跟隨學習,因為教師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師德修養,他們不藏私,能為學書者解疑釋惑。否則,觀念錯誤只能是以訛傳訛,方法錯誤只能是重複錯誤,路子錯誤只能是南轅北轍。學書當溯源當今社會,科技日益發達,思想日趨多元,文化日臻繁榮。這無疑是社會進步、民族強盛的標誌,但也同時給我們帶來了難以適應、難以把握、難以定位的困惑和問題。就拿書法來說吧,一是碑帖眾多,讓人目不暇接;二是審美趨向迥異,讓人無所適從;三是門派林立,讓人眼花繚亂。因此,學好書法,必須明辨是非,增強定力,與時俱進,追古騰今。首先,必須弄明白書法的來龍去脈。中國書法,從倉頡造字以來,由書而至書法,歷史悠久,豐富多彩,上下達幾千年。這期間,無論是商、周的甲骨、金文(大篆),還是秦、漢的小篆、隸書,基本上是從象形進化到抽象筆畫結構的過程,隸書出現時,字形的演化已經進入完成時期。生活應用上的需要,毛筆等書寫工具的技術隨之不斷改良,紙張也得以發明和使用,書寫的方便性快速提升。既然是快速,筆畫就不可能像篆書那樣垂直和水平,筆畫的轉折也不會那麼圓潤、均一、講究,快速書寫的線條不僅改變了篆、隸的線條,同時也改變了書寫的技術和字形結構,一系列複雜的筆法才慢慢被發現,於是具有高明書寫技術的「草行楷」便應運而生。魏晉時期,廣大士人不再傾心仕途,而是「越名教而任自然」,才出現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風」。王羲之是公認的最偉大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影響了後代至今,我們現在字形、風格就是王羲之那個時候形成的。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人在楷書和草書方面不讓古人,直達巔峰。出現了以顏真卿、柳公權與張旭、懷素為代表的法度嚴謹的大書家,成為後人追摹的偶像。宋人承續了唐代文化餘韻,在意態上自由發揮。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不刻意講究法度,而是以深厚的學養與才氣入書,形成了我們常說的尚意書風。元明清也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像趙孟頫、鮮於樞、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們更多的是學習、繼承、綜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術嫻熟,點畫到位,流利美觀。若把中國書法史比作一條歷史長河,王羲之、顏真卿這些經典書家及其作品相當於這條河流的源頭,後世無論哪個朝代都無法繞開這些經典,只是在傳承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書寫風格,形成了所處時代的審美風尚,即所謂「流」。學習「流」永遠難以超越「流」,而欲取法乎上,還必須回到「源」中去尋找智慧。其次,必須搞清楚如何欣賞書法。國人的審美觀歷來受以孔子的「中庸之道」和莊子的「自然觀」兩大思想體系為軸心的傳統哲學思想影響,要求各種對立的因素和諧地統一起來,不偏不倚,形成一個和諧整體。這種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對中國美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書法,也不例外。她的筆意和風格,她的臨摹和創新,無不充滿著辯證法。書法之美,各個朝代著意不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明人用勢。但無論哪朝哪代,都要求字體結構之美必須符合對立統一的法則,既求平正、勻稱、協調、和諧,也求欹正相錯、疏密得宜、濃淡相間、枯澀得當。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再去欣賞和判定書法作品的好壞,其實已經很簡單。在淺層次上,重點是看筆法、字法、章法。觀賞者可先從整幅字的章法是否妥帖貫通去看,是否讓人第一時間感到順眼舒服,接著觀察每個字的結構是否有姿態,點畫是否精到,然後再看整幅字的精神氣韻和諧與否。在深層次上鑒賞,主要透過作品的風格來考察書者的稟賦、功力、氣質和人品,分出高低和品級。有的作品一眼看去,濃艷華麗,衝擊力很強,但細看則索然無味,不耐看。有的則乍看平談無奇,質樸無華,但慢慢欣賞則愈看愈有味道。再是,必須掌握書寫的技術與技巧。即執筆、運筆,姿勢、方式,點畫、線條,眼力、手力等,這些都要具有紮實的「基本功」和高超熟練的技巧。正所謂:學畫十年可以看看,學書十年不敢見見。可見書法之深奧,並非一日之功。就拿用筆來說吧,用筆以中鋒沉著為根本,一筆一字運筆都有起止,有緩急,有映帶,有迴環,有轉折,有虛實,有偏正,有藏鋒露鋒。中鋒取其圓,也可偶爾偏鋒取其勢。沉著取其穩,穩則不輕浮;圓潤不露鋒,露則不持重。用筆不能肥,肥則形濁;但也不可太瘦,瘦則形枯。因此,不論何種書體,那些連起碼的寫字法則都做不到、連起碼的基本功都不具備的作品,根本談不上書法。學書貴有「字外功」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除了與其它藝術門類有著必不可少的技術技巧外,還是一種以心導手的心理活動過程的記錄與呈現,不僅傳達著書者的才情氣質、人品修為,也承載著文化傳統和時代的精神氣象。因此,要想成為書法藝術的聖手,就必須具有高尚的人品修為、深厚的國學修養和淵博的人文學科知識,即所謂的「字外功」。自古書以人貴。這裡所說的貴,主要指書者的人品修為、道德人格。縱觀中國歷史,凡書法傳世者,均以人品、道德傳世,而書藝、才情次之。品高者,其作品自有一種清雅剛正之氣,阿諛逢迎者,難免側媚之態,俗不可耐。遠者,如「宋四家」,蘇黃米蔡,蘇軾居其首,重要的是其為官之道、為人之道多受民眾追捧,因喜歡他的「人」而更喜歡他的「書」。而蔡京官至宰相,就書而言,「京(蔡京)勝於襄(蔡襄)」,但仍被從「宋四家」中剔除,原因是其名列「六賊」之首,為世人所不齒。近者,如毛澤東,其書雖「草」,其人卻「楷」,一代偉人,萬民敬仰,「民本」思想使然。代書孫中山先生遺囑的賣國賊汪精衛,卻鮮有以其書法為「墨寶」者。總之,一句話:欲學書,先做人。今日中國正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生逢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就應當有仁義、有涵養、有操守、有容量、有坦誠、有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一個大寫的書者。歷來講究以學養書。中國書法的生成和發展,自始至終生長於文人之中,依靠國學或者說傳統學問來浸潤和滋養,才擁有了那份具有高尚意趣的文人氣。歷史上被稱為書法家的人,實際上都不是以書法為職業或以書法為追求,卻均為一代大家。王羲之《蘭亭序》,書於意氣滿懷、興味酣暢之時,為一即興手稿;顏真卿《祭侄文稿》,書於滿腔悲憤、聲淚俱下之時,為一篇悼文;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書於人生失意凄苦、生死難測之時,為一自書詩文。卻被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成了書法史上的蓋世華章,令人難以望其項背,原因何在?答案很清楚:深厚學養,高尚人格,以精神相應者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既不通文字,也沒有文化,「胸無點墨」,卻天天寫書法,壽慶和輓聯一個表情,實在讓人看不過眼,只能算用毛筆寫字罷了。而許多教授、學者並沒有練過多少書法,隨意書之,卻天生溫文、雋永秀美,帶有「書卷氣」。豈不知,沒有深厚學養,無論如何勤苦用功,也無法獲得書法那「文人之性質」、「文人之趣味」、「文人之精神」的高貴品質。因此,必須傾畢生心力沉潛為學,韜光養晦,方能在書法道路上走得更遠。應當有正確的學書追求。學習書法好處很多,目標不同。過去被視為精英文化,用以自娛,現在已成為書法藝術,面向大眾。概括來講,學習書法一可以修心養性,二可以健身強體,三可以增加學養,四可以砥礪品格,五可以傳播藝術,六可以傳道授業,七可以博取功名……有什麼樣的追求,就有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對此,我們應當有君子追求,大氣量、大志向、大格局,努力學習,紮實用功,刻苦磨練,重溫書法的本意,成為一個引書法藝術為知己的學書之人。
推薦閱讀:

硬筆書法之美,看他們的楷書有多美
《鄭板橋書法全集》== 詩鈔集
書法掠影篆字書法與篆刻
【持志文稿】山西曆代書法大系?金石編序
暢懷●北京五人書法展|鞏海濤作品選登

TAG:學習 | 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