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周恩來總理為何說中國的妓女在台灣?

資料圖

周恩來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智慧過人的外交家。

外交家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方面的活動家,如參加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以及與別的國家互派的使節進行談判、簽訂條約和協定等活動。而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4年,周恩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之時,就以非凡的領袖風範和無以倫比的外交智慧折服了在場的外國人。而在以後的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周恩來更是令國外許多外交人士所傾倒。下面所列舉的周恩來十四句經典的外交辭令,展現的就是一位大國總理的非凡領袖風範和無以倫比的外交智慧。

一、「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 ——應對西方記者的刁難

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全場嘩然,議論紛紛。

資料圖

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裡。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

二、「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應對美國記者刁難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

資料圖

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垃圾桶。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

儘管中美當時處於敵對狀態,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戰高手,盡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後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後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後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後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乾淨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三、「我們都背叛了各自的階級」——致蘇聯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周總理批評了他所推行的修正主義政策。

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周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稍作停頓,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周總理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佔到便宜。他坦言「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資料圖

四、「廁所才有蒼蠅去」?

「九一三」事件後,蘇聯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周總理平靜地回答:「也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是森林裡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

蘇聯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麼請問:你們的林副統帥在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偏要投奔我們蘇聯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

林彪叛逃蘇聯並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這個消息傳出後,國際上一些敵對分子幸災樂禍。中蘇關係當時嚴重惡化,蘇聯大使和總理見面時存心想看好戲,讓周總理難堪。他見兜圈子達不到目的,就攤出所謂的「王牌」,料想周總理一定無話可說,結果周總理反戈一擊,蘇聯大使陷入十分狼狽的境地。

五、「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

資料圖

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 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六、「中國人低頭是因為埋頭苦幹」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周總理不慌不忙,面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礙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資料圖

七、「我用的東西是繳獲美軍的」

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麼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麼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八、「一起吃掉法西斯」

周總理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雕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誌。外賓見此,大驚失色。

周總理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誌!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徵『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喝得精光。

在外交場合出現法西斯的標誌很容易引起外交糾紛,尤其是曾經遭受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國家,他們看見這種標誌是很反感的。周總理的解釋及時解除了他們的誤會,但令人叫絕的是周總理借題發揮,號召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那個菜吃掉。意外的這麼一個被動場面,經周總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躍宴會氣氛的作用。

九、「18元8角8分」

資料圖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周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濟情報。周總理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折服。你說這樣的問題事先怎麼準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麼可能做到?

十、「對,牛彈琴」

重慶談判時,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代表對以周恩來為首席談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協議難以接受。一官員惱羞成怒地對我方代表咆哮道:「對牛談琴!」周恩來神態自若,不緩不慢地應了一句:「對,牛彈琴。」

這位國民黨官員說「對牛彈琴」意思是貶低共產黨談判代表的水準,而周恩來原話奉還,還是這四個字,只是在「對」字後停頓了一下,變成兩個斷句,把國民黨官員的言論比作「牛彈琴」,你說絕不絕?

十一、「英語回答米高揚」

周總理從日內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人祝酒。這時米高揚抱怨道:「周,你為什麼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周總理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米高揚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此話一出,周總理馬上輕快地說:「沒關係,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教你。」

米高揚的抱怨顯然不大友好,周總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周總理讓他來使館派人教,把米高揚置於學生的地位。

十二、「這座山峰把我們兩國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資料圖

周總理在加德滿都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場的美國記者故意拿中尼兩國分別出版的地圖,指出兩國邊境在珠穆朗瑪峰這一段的畫法不一致,並藉此提問:「關於珠穆朗瑪峰的問題,在這次會談中是否已作出了決定?您剛才的話,是否意味著由中尼兩國平分這座山峰,尼泊爾是否同意?」

周恩來立即回答:「無所謂平分。當然,我們還要進行友好協商。這座山峰把我們兩國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不是你們所說的把我們兩國分開!」

邊界問題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美國記者的提問既是挑釁,又是圈套,簡單回答是或不是都會掉進陷阱。周總理識破其險惡用心,改「平分」為「聯結」,表明了我國解決同鄰國邊界問題的基本方針,強調了睦鄰友好政策,所言無隙可擊,令美國記者大為失望。周恩來的泱泱大國總理的機敏思維和友好風度在尼泊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推薦閱讀:

另一個英國歸還中國的城市,富得流油
中國專家:第三次工業革命 中國別掉隊
【穆笑晨】BBC紀錄片:中國的網癮少年
俄羅斯4月車市跌幅收窄 中國品牌過半銷量增長

TAG:中國 | 台灣 | 偉人 | 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