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讀書筆記&名句摘錄

《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讀書筆記&名句摘錄

4 人贊了文章

◆內容簡介 (豆瓣)

《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蘭格的成名作。

「我想我應該沒嫉妒過任何人,因為如果某人有某樣東西,我也可以擁有。」蘭格博士在演講中這樣說道。她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三十多年來對「專念」的研究讓她知道,只要去注意生活中的細微變化,那麼原本認為不可能達成的事,最終都可能實現。比如,用一塊普通的門板換回1萬美元;用短短一個星期,讓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變年輕;在夕陽產業中發現商機;讓枯燥的常規工作變得有趣,並帶來成就感;讓你最討厭的鄰居變成益友……

不要再問「那怎麼可能」,而要問「為什麼不能」,結果將超乎你的想像!

蘭格博士的「專念」啟發了整個世界,改變無數人思考與感覺的模式。專念是不受束縛的思維,是洞悉一切的思維,是既理性又充滿遠見的思維。

《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被《影響力》《追求卓越》《全新思維》等暢銷書轉載傳頌,被權威書評媒體《書目》雜誌評為一本劃時代的巨作。

◆作者簡介 (豆瓣)

埃倫 蘭格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幸福課導師本?沙哈爾最推崇的哈佛著名心理學家,第一位獲得哈佛終身教職的女性。

獲得最具含金量的古根海姆研究學者獎、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大眾心理學傑出貢獻獎、高爾頓?奧爾波特群際關係獎等。

在各大學術媒體上發表了70多篇學術論文及相關作品。她的著作還包括廣受好評的《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個人政治學》以及《控制心理學》等。

◆目錄

中文版序——

引言——司空見慣的「潛念」與求之不得的「專念」

第一部分 潛念

01擦肩而過的良機 潛念的三大特徵

02被簡化了的世界 潛念的六大根源

03無心而釀的大錯 為潛念付出的四大代價

第二部分 專念

04打開有趣的世界 專念的三大特質

05讓時光倒流20年 專念的好處之一

06從平凡中洞見創思 專念的好處之二

07讓工作快樂而滿足 專念的好處之三

08消除歧視與偏見 專念的好處之四

09整合身心的力量 專念的好處之五

第三部分 超越專念

10 高效能人士 讓專念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

◆讀書筆記

本書圍繞兩個互為相反的關鍵詞進行闡述——「潛念」與「專念」,對本書最大的詬病就是這兩個詞的翻譯問題,這裡讓我澄清一下:

「潛念」:即慣性思維、僵化思維、刻板印象、經驗主義以及先入為主的認知偏見,從而由此造成的思維偏差、思維陷阱、思維成見等等;

「專念」:這裡所指不是說專註,而是相對於「潛念」而言,靈活多變、富有創造、發散思維、充分體察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澄明無礙的心境與智慧;

作者皆在於說明上述二者的優劣,以及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並引導我們如何在自身修養中克服「潛念」、尋找「專念」的過程。

一下為主要名句摘錄:

◎沒有人能洞悉事物的全部,因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由此而來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們投入更多的專註。

◎司空見慣的「潛念」狀態讓我們付出高昂的心理和生理成本,而「專念」狀態則能讓我們更好地駕馭生活,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並讓我們超越種種限制。

◎歸類陷阱:我們將世間萬物進行分類,以此來感知世界。一般人智慧教條而僵化地使用以前創造出的類別,成為類別的奴隸,而忘記了類別是人家創造出來的,也可以有人來打破。

◎當我們做某事做到出神入化時,面對他人的質疑,我們是不是無法解釋清楚其中的各個具體步驟?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重複幾乎都能導致「潛念」狀態,它讓你麻痹大意。

◎在我們第一次遇到某些事物時,他們可能與我們無關,我們不會費心去仔細探究,但不成熟的第一印象卻在頭腦中深深地扎了根。等這些事物與我們有關了,我們只會調用第一印象,而不會去反思第一印象的準確性。

◎初次接受信息的方式(專念或潛念)決定了我們以後如何使用這些信息。

◎潛念無關乎我們的動機和慾望,它潛藏在我們的頭腦中,控制著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反思已經形成的潛念想法。

◎金錢觀:在討論有限資源的時候,人們常常會想到金錢。誠然,對大多數人來說,金錢的確是有限的,但我們追求的真的只是金錢嗎?富有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有錢人能夠獲得權力他人的尊重,他們有更多的閑暇時光,能夠去想去的地方,還能買速度更快的跑車,享受各種美食。在某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不懈追求的難道不是一種心理狀態嗎?

◎教育: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還容易將知識作為普適的實施教授給學生。這也會催生孩子「潛念」心理。如果某一陳述被當做是絕對真理,那麼學生就沒有必要考慮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狹隘的世界觀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這種文化將隨著講話的教育模式代代相傳。雖然這種做法能夠帶來穩定,但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許多無法超越的極限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假象。你設定的目標越高,給自己的身份標籤越積極成功,你取得的成就也會越大。

◎一錯再錯: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延續以前的決定,而不是每次都重新審視,那麼就有可能做出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來。

◎歸因:我們傾向於將所有的麻煩都歸咎於某一種原因。這種傾向讓我們看不到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大大限制了我們選擇的自由。

◎專念與潛念相反,它的特點是:能夠幫助人們創造新的類別;能夠讓人敞開心扉,接受新信息;還能使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

◎專念的特徵:創造新的類別;歡迎新信息;多重視角。

◎具有專念的人會對新信息持開放的態度,他們用心傾聽並觀察,努力發現任何細微的變化。因此,他們的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有效。

◎如果我們感知的刺激一直重複或不變,感覺系統就會關機,因為它沒有收到任何新信息。

◎任何一種姿態、言語或動作都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比如,隨性可以被視為衝動,始終如一可以被視為死板,心腸軟可以被視為懦弱,充滿感情可以被視為情緒過激。

◎只有心靈空虛的人才會覺得生活無聊,就像一個人有多自由部分取決於他的內心有多寬廣一樣,物料盒自由都不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如果我們純粹以結果為導向,那麼生活將變得毫無樂趣。你真的嚮往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毫無助力?你真的希望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獲得任何東西嗎?

◎通過實驗,控制力和決策權力更大的被試(1)更不容易抑鬱;(2)更獨立和自信;(3)更加清醒,且選擇的差異更大。

◎關於老人:善意的保護漸漸削弱了老人的自主性。而強制干預,如為了防止老人「傷害自己」而將它們整日綁在椅子上會徹底磨滅它們的主動性。

◎記憶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想提高記憶力,就給自己找些不得不記住的理由。

◎人生是由一小段一小段被目標引導的軌跡構成的,這些軌跡是相對獨立的。過去的行為對整個人生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大。在任何一段獨立的軌跡中,我們都可以塑造身心,讓其變得更為強大。

◎在我們敞開心扉之後就會發現,其他的選項還有許多,人生的重點也未必向我們原先設想的那樣。

◎我們的頭腦並不是越到老年就會變得越差,成年後的大腦也可以長出新的神經元。複雜多樣的環境能讓我們的大腦皮層更厚。

◎直覺:我們用直覺來進行探索和發現。直覺讓我們不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伴隨直覺體驗而來的是新奇的思想意識流。

◎尊重直覺或給那些來路不明、無法解釋的信息開綠燈,對創新來說是很重要的。

◎無論在教學或學習時,我們常常將關於世界的所謂「事實」當做無條件的真理,但實際上它們只在某些條件下適用。

◎高智商的孩子一般會比較遵從社會規範,會努力達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期望。而富有創造力的孩子常常不太乖,不太遵從各種社會規範,因為他們的父母么有給他們這方面的壓力。

◎潛念的人會把小事故看成是大災難,因此而變得一籌莫展。而專念的人會積極思考如何在已經變化了的條件下達成目標。

◎在新的背景下,精疲力竭的人會產生新的能量。具有專念意識的人會主動改變環境,使自己總是保持著充沛的精力。

◎創造新類別、探索不同的視角以及專註於過程都能讓我們更容易找到新奇的問題解決方案。

◎為了讓工作更有樂趣,更有成效,我們多多少少應該用玩的心態來對待工作。

◎規則是用來指導行為的,是為人服務的,我們不應該機械地遵守規則,變成規則的奴隸。

◎當一項工作做得時間長了,人們難免會產生耗盡和枯竭感。產生這種感覺得原因是:1、一切都是確定的,失去了新鮮感;2、工作中沒有控制力,缺乏自主空間。3:組織中官僚作風盛行。

◎常勝將軍會變得越來越喜歡確定性。一些成功的經驗漸漸變成了金科玉律,這種傾向會讓管理層變得思想僵化。

◎偏見:為了消除偏見,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大多數人停止分類,而是教大家學會欣賞「異類」的獨特感知能力,欣賞他們新奇的視角。

◎每個人在某各方面都能算是「異類」。我們可以通過細分來消除偏見,而不是給別人或自己扣大帽子,貼標籤。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宇宙看作是一台大機器,不能將其視為純物質的現實。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亞瑟愛丁頓寫道:「在物質的宇宙里存在著未知的大陸,那是我們意識的家鄉。」

◎由於背景不同,相同的刺激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緒。大多數由背景喚起的情緒是習得的,我們並沒有對情緒的起因進行縝密思考。(也就是說很多情緒反應是天生擁有的)

◎疾病:即便一些疾病的病程看似不可逆,我們也依然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這會改變疾病對我們的影響。

◎一味地否定一種壞習慣,並不能促進人們戒除這種壞習慣。相反,讓人們承認壞習慣也有好處,並找到能夠起到相同作用的替代方式,也許是更有效的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強大的自愈能力。通過催眠、自我心理暗示、不放棄信念、想像、積極思維和生物反饋等方法,我們可以激活這種神奇的力量。

◎開動腦筋、冥想、切換視角、富裕創新都能讓老人變得更長壽,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方法同樣能夠改善年輕人的健康狀況,並縮短他們的康復時間。

◎絕對正確的答案並不存在,決策是獨立與數據收集的。我們要儘力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決策,而不是痴迷於做出正確的決策。

◎痛苦源自對於痛苦事件的膚淺認識,如果大家從全新的角度來省市令人痛苦的想法,那麼相關的痛苦就更容易被驅散。

◎面對重壓的時候,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更有助於減壓。

◎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信念找到理由。而我的信念是,對人類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潛念使用昨天的解決辦法來應對今天的問題;專念是適應今日的要求以避免明日的麻煩。

朱江

2017年2月8日星期三


推薦閱讀:

老大真的幸福嗎??-------《老大的幸福》與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的幸福觀
《積極心理學》10
積極心理學筆記(持續更新)
乾貨丨最全的積極心理學書單

TAG:積極心理學 | 心理學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