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做女神老子要做賽博人 ——當我們在畫女人時我們在畫什麼?

比起做女神老子要做賽博人 ——當我們在畫女人時我們在畫什麼?

來自專欄匹夫身在銀河187 人贊了文章

標題來自於Donna Haraway 的賽博格宣言里的一段話:「Though both are bound in the spiral dance, I would rather be a cyborg than a goddess.「 Haraway, Donna. The Haraway Reader (Routledge 2003).

題圖為本人自己繪製,請勿商用

最近科幻題材十分火爆,西部世界、銀翼抄手、底特律、銃夢、賽博朋克2077、攻殼機動隊、頭號玩家、降臨、湮滅等等等等。(下文會有這些作品劇透)這些作品裡很多的迷人女角,我們不再以「作為一個女人這個角色寫的不錯」為前提而評判,我們甚至忘記了性別框架而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討論人如果超越了性別和肉體,「靈魂」的邊界究竟在哪。

比起以前嬌弱的女性形象,或者特意為了歌頌獨立女性所塑造的』女英雄』,對於我個人來說更迷人的女性角色是就像其他男人一樣,因為道德、自我認知、社會矛盾、自私等等在「痛苦」上更加自由的女性。

那為什麼Haraway放著女神不做一定要做賽博人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Donna Haraway 對於賽博格的定義吧

賽伯格是一個模控的有機體(cybernetic organism),機器與有機體的混種,社會現實的造物,以及虛構的造物。

賽伯格的「性」回復了羊齒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可愛複寫巴洛克(如此優美的抵抗異性戀中心的有機防護措施)

和維基百科

賽博格(英語:cyborg,音譯為賽博格),又稱電子人、機械化人、改造人、生化人,即是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有機體(包括人與其它動物在內)身體的一部份,但思考動作均由有機體控制。通常這樣做的目的是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

可以看出Donna Haraway是借用賽博格這個詞語去批判自然和社會,她認為沒有絕對的自然,自然由社會和人創造,而賽博格則是用來打破男和女 精神和肉體 動物和人 有機體和機械·····

好了我有點被自己無聊到了 讓我們看看,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吧

Ghost in the Shell (1995) Manga Entertainment

Ghost in the Shell (1995) Manga Entertainment

少佐的童年經歷了事故,為了繼續存活她選擇了全身義體化。曾經有人問過少佐,既然你能自由選擇義體,你為何不選擇強壯一點的,為何還是選擇了女性? 有一些意見是認為少佐從小的性別認同就是女性。innocence里的「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則用東方思想將人從「靈肉二元論」中解放,靈魂只是在一具軀殼裡醒來,把人類意志強加於人偶,其實是與人類被機械奴役一樣可怖的概念。一切從「人」為中心出發,何嘗不是一種罪?

《攻殼機動隊 無罪》截圖

和靈長類動物學家達里奧·馬埃斯特里皮埃里的《猿猴的把戲》抨擊的人類中心主義,並不是「猴子像人」而是「人類像猴」 的概念一樣,當人從中心坐標軸脫離出來,那在這之上附加的觀點和看法也需要重組。比如人類社會的很多行為在猿猴社群里也有相似的行為,那是因為人類是隸屬於靈長類的。

而許多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薄弱沒有記憶點,很多都是因為她們以男性作為原坐標軸創造出來的女性,那是不真實、無聊的。(比如賣萌後宮番里的······)

草雉素子、《她》里的AI薩曼莎、雖然她們沒有實體,素子根本就沒有在無罪裡面出現哈哈,但我認為觀眾能記住她們很久。

順帶一提,下圖的這位女博士叫哈娜薇,根據她對於人機和生育的言論,可以推斷她是以Donna Haraway作為原型。她提出了女孩小時候喜歡扮家家,這和人類要造出仿生人一樣,是人心底想要造人的慾望,而扮家家只是更原始的體現。最後和巴特,德古沙告別的時候,德古沙叫她:miss 哈娜薇,她回答道:「不用加MISS或MRS,叫我哈娜薇就行了」

innocence

她的話非常重要,尤其關於小女孩扮家家的,直接呼應結尾的,洋娃娃的蜜汁微笑.jpg

陀古薩送給女兒的禮物

人想要造人的慾望從古至今沒有停歇過,從繁衍到造木偶,仿生人。和動物不同,人類會對自己後代或造物有著更多期許,那這是不是傀儡頭頂的那根線呢,而應對這種傲慢的培育,人類反抗,人偶覺醒,人與機界限模糊,人回歸本真喪失靈魂變成電子腦。落落磊磊 。何其瘋狂但又命中注定,讓我想起了夢野久作的《腦髓地獄》中的:「地球表面乃瘋人解放實驗場」

電視劇海報,推薦書,看完腦子錯亂至少一小時

士郎正宗在攻殼機動隊的世界裡關於科技的概念,和Ray Kurzweil(作家、發明家、未來學家)的對於技術奇點、ai、超人類主義、未來主義的展望很相像。在2030年,人類可以實現腦對腦交流。並且Ray Kurzweil提倡,如果人類依靠雲端運算,可以像兩億年前那樣,進化前額葉,成為新人類。

但其實不用等到未來,其實我們現在就是利用雲端網路的賽博人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擼串和朋友胡逼的時候,你突然想不起之前看的一個電影或者明星的名字,或者你在寫字的時候突然忘記[睾]怎麼寫,你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拿出手機。百度一下。這個行為,就是你通過網路蟲洞越過物理距離,在延展的你大腦。海洋般的信息已經成為了你大腦的一部分。你的回憶,經驗,情感,有時都需要靠那個小小的手機來幫你記起。

興奮的是,不等多久我們就能像攻殼裡的人那種動不動就背誦一段中二報表的摘錄語句呢。

說到大腦和前額葉,就有點想念火鍋里的豬腦了,所以,仿生人涮不涮電子羊呢?

(從沒見過如此尷尬的話鋒一轉)

NEIL HARBISSON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仿生人。他也是一位賽博格藝術家。他是色盲 世界一片灰色。多虧了科學家的發明,他現在可以利用聲音的頻率「聽」到顏色。他利用顏色感知器,通過骨傳導技術,分辨顏色,起初他必須背誦顏色的名稱,才能認出顏色。到後來他進步到可以立馬分辨顏色。不止如此,他還做起了有顏色的夢,在夢裡,他不需要依靠那個腦中的晶元,他可以直接靠自己判斷,認出顏色。並且,他的護照照片是他和電子機械一起拍的,所以他可以算是第一個被國家認可的賽博格。

英國政府其實不允許護照照片是人機合照,但是為了他破例了

所以,現在的人類的自我,其實已經包括了機械,離開顏色感知器的Neil就不是cyborg artist了,就如離開了社交媒體和手機的我們已經不是我們了。(比如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你總會去看一下他的朋友圈微博,如果一個人在網上風評不好,那現實里他做生意會有一點涼涼。

如果你沒有社交網路上的賬號AKA你的化身。別人還能認出你嗎?你是不是有時候想要通過建立更加優秀的網路上你的化身,讓別人對你印象好一點?(比如秀曬炫)

所以neil在ted講座上說,夢和護照這些事情,讓他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賽博人了。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某些階段的睡眠時產生的想像中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

「目前學術界對夢的成因與目的仍無定論,普遍的看法是:夢是腦在作資訊處理與鞏固長期記憶時所釋出的一些神經脈衝(就像打掃時揚起的灰塵或正被處理中的資訊流),被意識腦解讀成光怪陸離的視、聽覺所造成的。」 ——維基百科

譯林出版社201710

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會涮電子羊嗎》里關於默瑟主義和共鳴箱也非常發人深省,通過共鳴箱,所有人類可以連接成一個整體,附身於一個叫默瑟的基督式受難者身上,來體驗行走於高山被亂石砸中掉入深淵的神秘體驗,來凈化心靈。當最後大家得知默瑟只是攝影棚里拍攝的一個騙人的短片時,兩位主角卻在看到默瑟現身表演神跡時毅然選擇相信希望。因為化身成默瑟爬山的體驗是真的。

關於電子羊,小說里的設定是真羊寵物的替代品,比真羊便宜但是主角卻感到有點丟人。我們是不是也擁有過「電子羊」呢?

在《銀翼殺手》里也有相似的劇情,K知道了自己並不特殊,不是救世主,記憶是被植入的,但他依舊面對真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讓我想到了《西部世界》里的梅芙,她知道自己對女兒的愛是被植入的靈魂基石,但她依舊放棄了自由和生存本身,為了真實的虛構出來的情感尋找女兒。讓我想起了很俗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但是德洛麗絲為了自由和生存,捨棄了情感。而她們的命運和反抗也是寫在福特的劇本里的,彷彿一切都已註定,就連革命和反抗也是。而《降臨》的女主從外星人那裡得知了生活一切的細節和將要遭受的痛苦,她仍然選擇繼續每一秒。

k和迪卡在海邊曬太陽

梅芙媽媽尋女記

機器人革命就像俄狄浦斯的悲劇故事,大集團為了更好地操控仿生人,植入虛假記憶控制他們,卻又因為這一份控制而導致失控,被自己的造物所殺。很多科幻作品的核心就是這種神話式的悲劇宿命論的重組。賽博女性主義反抗俄狄浦斯式的父親,而賽博意味著根據環境改裝加強自己的裝置,跳脫出傳統的經驗主義女權反抗父權的方式。

這種宿命論讓我想起了機械決定論。mechanism,簡單來說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在運動中的,受制於物理化學規律的體系,一切發展都從大爆炸那天開始就被決定。所以根據機械決定論,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你做的一切決定都與家庭,環境,經驗等等有關。但如果相信決定論,那罪犯犯罪也是命中注定,貌似沒有道德問題,但這樣是行不通的。所以這時就有了相容論。它認為人可以在浮出的意志之中做決定, 自由意志就存在與此。(比如你可以決定自己跳水或是被人推下,這個選擇 是不是和銀翼的K和西部的梅芙有點類似?)

簡單來說,比如一個女孩子想要減肥,但今天她攝取了人體所需的所有卡路里,不必再攝入,現在她看到了蛋糕,如果她吃了,就說明她順從了自己慾望,看上去是自由的。忍住不吃說明了她選擇壓制食慾完成減肥這個一個月前遙遠的指令。相較之下,忍耐體現了自由意志。

但是我們深挖一下,如果這個女孩身體健康沒有超重,她只是被周圍以瘦為美的概念洗腦,她體重甚至有點偏輕,只是小腿很粗,那她放棄朵頤蛋糕的快樂,真的是自由嗎?

還是說像《黑客軍團》里著名的台詞:control is a illusion

這時佛教思想:本身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就派上用場了······

這也可能是攻殼 無罪里那個傀儡黑客說的動物和人偶比人類高級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一切在男權思維或是商業社會語境下的半吊子的痛苦和大徹大悟,觀眾們乍一看略有共鳴,但是他們轉身就忘。因為那些戲劇性只是不徹底的感知和領悟,有時還沒有純粹的動物性來的好玩。比如銀魂里的神樂挖個鼻屎就能抓住我的心,而蕾姆哭哭啼啼我卻只能記住她的發色。

(此處腦內又閃過了許多熱門大作里的傻白甜女性群體······)

但在神經科學裡,心物二元論似乎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弗朗西斯·哈里·克里克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完全由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的行為和構成及影響它們的原子、離子和分子的性質所決定」。不像《攻殼》所說的那樣,大腦是shell,可以被量產和複製,升級,而ghost確是靈。如果一個shell對應一個ghost,那個體不再重要,shell可以不復存在。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shell對應一個ghost的小說《深淵上的火》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1

裡面的一個種族設定——爪族。單個是白痴,像狗狗,但是幾個集合起來就有智慧。這個概念參考了蜜蜂螞蟻諸如此類的群居動物。當一個新的個體爪族加入整體時,他的記憶和認知也會加進來,並且他可以出現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同步思維。每次新成員的加入會改變這個整體的性格。他們的分工有點像《頭腦特工隊》里的一樣,但不是那麼明確的幾個情緒小人。又有點像《瑞克和莫帝》的UNITY,她是一整個星球,上面所有的人都是她。無所不在無所不知。

寫到後面貌似不再說女性在SF作品裡的事了········嘛這不重要,就像我們出生時無法選擇性別,性別和性取向也只是社會為了更好地運作而對我們產生的分工。我從來沒有想過作為一個女人,我要這麼這麼做,如果自己是個男的,我的人生依舊。吹空調,喝肥宅快樂水,看漂亮小姐姐小哥哥。

當每個人都意識到我們身處於多麼令人震驚的時代,一個肥宅的生活質量完爆古代皇帝。現在有基因工程,火星,無人駕駛,AI,腦對腦介面,3d、4d列印,全息投影·········

而我們每個人都那麼真實地懷疑過自我,恐懼過死亡,質疑過世界的真實,很man或是hen娘,那你怎麼忍心去歧視一個和你一樣活著的人呢?

如果大家都發現異性戀並不是最自然的性取向 而只是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分工。那LGBT的分類還必要嗎?

寫文章畫漫畫創造角色就像4D列印,這或許也是創造的迷人之處,就和為何人類要把仿生人造的和人類一模一樣,這和繁衍後代是不是相同?如果上帝根據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類,那他是不是也把他自己造人的慾望給予了人類?而寫作的過程也像造人,如果只是克隆和自我映射,那人物就無法擁有生命。這或許也是很多作家說的「我沒讓這個角色這麼做,他自己在我腦里動起來了。」 就像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動起來一樣,不是嗎。

關於4D列印:所謂的4D列印,準確地說是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只需特定條件(如溫度、濕度等),不需要連接任何複雜的機電設備,就能按照產品設計自動摺疊成相應的形狀。4D列印最關鍵是「智能材料」。4D列印由MIT與Stratasys教育研發部門合作研發的,是一種無需印表機器就能讓材料快速成型的革命性新技術。——百度百科

4D列印的研究進展及應用展望

參考文獻:

https://www.wikiwand.com/en/A_Cyborg_Manifesto#/Applications_of_The_Cyborg?

www.wikiwand.com圖標Donna Haraway』s Question: Would I Rather Be A Goddess Or A Cyborg??

santitafarella.wordpress.com圖標https://santitafarella.wordpress.com/2012/06/15/donna-haraways-question-would-i-rather-be-a-goddess-or-a-cyborg/?

santitafarella.wordpress.com

Mind-to-mind thought talking possible by 2030, scientist says?

ieet.org圖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TTtiprINU?

www.youtube.com

http://www.tatsumizemi.com/2015/01/book-reviews.html?

www.tatsumizemi.com

https://www.thecut.com/2016/02/a-neuroscience-finding-on-free-will.html?

www.thecut.com

Ghost in the Shell | Wikiwand?

www.wikiwand.com圖標

「Reading Hidden Intentions in the Human Brain」C.S., Brass, M., Heinze, H., Haynes, J Current Biology 17, 323–328, February 20, 2007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夢野久作,《腦髓地獄》野人文化,2014-8-6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887174/?

movie.douban.com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46267/?

book.douban.com


推薦閱讀:

叫我女王大人!
談精英、時尚與女權|Amal Clooney
法官的公正與女權主義者的偏狹——從法官朱迪否認女權者身份說起

TAG:繪畫 | 科幻 | 女權思潮 |